教育信息化新视角:“开眼”看“慕课”
2015-05-30徐小红李贵安何嘉欢
徐小红 李贵安 何嘉欢
【摘 要】在如今信息化爆棚的时代,全新的在线学习方式——“慕课”应运而生,并且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面对这一新浪潮的冲击,我国教育该如何“接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慕课的产生及发展趋势、支持者与反对者及中立者所持态度、笔者对慕课的思考,阐述慕课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为迎接“慕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首先应“开眼”看“慕课”,理性对待,然后结合实际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关 键 词】慕课;信息化;在线学习;双师教学
一、MOOC的产生及发展现状
(一)MOOC的产生
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首字母的缩写,含义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国人将MOOC按读音称之为“慕课”。慕课是由一些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和组织为增强知识的传播而开发的一种基于网络的全新的教与学方式,它是一种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新”网络教育。这里的互联网基因包括一对显性基因——免费与开放,以及一对隐性基因——大数据和社会组织变革。①慕课教学平台不但可以给学习者提供精简的视频教学、在线答疑和交流,而且还可以为合格的学习者发放学习证书,可以说慕课具有全面的课程要素和生命周期。
慕课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由美国最先发起,其发展极为迅猛,注册用户数量从2008年的2300个猛增到2011的16万,因此,《纽约时报》将2012年命名为“MOOC元年”。②在我国,随着北大、复旦等高校加入MOOC平台,人们则把2013年称之为“中国的MOOC元年”。不言而喻,慕课——这一继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正在以“飓风”和“海啸”之势席卷全球。
(二)MOOC的国内外发展
谈到发展,慕课由最初基于联通主义的cMOOCs转变为基于行为主义的xMOOCs,③教学模式则转变为“教授和练习,该模式受到一度追捧,随之慕课平台则涌现出了Udacity、edX和Coursera所谓的“三驾马车”。其中,edX成立于2011年12月,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平台,对用户提供科学、法学、历史、计算机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课程,目前已拥有超过90万的注册者。成立于2012年的Udacity则注重实际应用,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教学生制作网页等一系列有助于职业发展的内容,现有超过75.3万学生注册。Coursera则是由两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在2011年11月创立的,注册学生超过400万,现在联合了一系列顶尖大学致力于构建一套完善的大学体系。
国内对慕课的实践探索也在与日俱增,正逐步开展着丰富多彩的与慕课相关的学术研究活动。在2012年10月召开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慕课成为学者们热烈讨论的对象。继而在2013年的4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又进行了对慕课的研讨。2014年5月,教育部支持建设的国家级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上线,爱课程携手云课堂倾力打造了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在内的顶尖高校在线学习平台,华东师范大学也成立了“C20慕课联盟”,所有课程供网友免费学习,名师课堂无限分享。
二、MOOC地位的“稳固”与“撼动”引发的思考
在慕課发展处于风生水起之时,“支持”与“反对”两种声音也同时将慕课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一)支持者对MOOC地位的“稳固”
认为慕课地位“稳固”者指出,慕课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高便捷的新型教育学习模式。传统的课程学习是从头到尾,从书本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的单线程教学模式,④而慕课则提供了一种多线程的学习模式,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忽视了以“学”为本的核心因素,是一种低效、零效甚至是负效的教学方式,而慕课则为学习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⑤慕课的初衷在于打破那些阻碍现代教育普及的阶级和地域屏障,如今它将彻底打破中国的“围墙”式教育,打破时空界限,让每个人接触名校、名师和名课成为可能,更可以坐在家里“上清华”、“学北大”,包括学习国际一流的哈佛课程,甚至有人认为慕课有一天会取代传统教学。这部分支持者认为慕课是国际教育的潮流和发展方向,其地位相当稳固。
(二)反对者对MOOC地位的“撼动”
恰恰相反,慕课地位的“撼动”者却抓住了慕课的“小辫子”,认为慕课存在太多的问题。他们认为,慕课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极高的辍学率。其中,由斯坦福等名校开展的课程中,辍学率竟高达80%~95%,甚至有的课程中只有7%的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和2%的学生获得证书,在这些悬殊的比例面前,着实让人不得不为慕课捏一把冷汗。
针对此问题,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找到学生辍学的原因以及其终止学习的阶段,通过深入分析得出“对症”的解决策略。此外,对于如下问题:(1)对于质疑慕课所获学业证书的“含金量”问题主要源自成绩的真实性。慕课的“身份跟踪”和“击键生物识别术”等能否彻底根治考试作弊问题?(2)目前大多数慕课课程都是免费的,但是慕课的耗资却是巨大的,它是否会持续免费下去呢?它是否会先以劲速打开市场,然后策划收入来源问题呢?(3)针对知识产权归属与盗版翻录谋利等问题又怎样处理?(4)慕课是否会走向商业化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关注与解决。
(三)中立者对MOOC所持的观点
持中立态度者认为,对于慕课,首先应冷静地持有辩证的思想去看待。其次,在看到它不足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积极作用。
慕课虽好,但有美中不足。慕课的视频虽然短小精悍,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被人为地进行分割,分割后的知识点极有可能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产生障碍。再者说,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学校的氛围、社团的活动以及人脉的发展等都是慕课无法给予的。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而言,通过慕课进行学习很有可能造成知识上的“误解”,从教多年的教师都明白一个道理:帮助学生纠正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往往比教会他理解一个新知识点更难。因此,慕课的不足仍然不容忽视。
慕课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慕课教学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学习将更有针对性、自主性和选择性。例如,对于已掌握的知识可以选择跳过,对于生疏的内容可以多次回放,反复学习。迈克尔·霍恩把如今的MOOC比作最早的电影,它拍的是讲课,然后把各节课串起来,慕课以5~15分钟左右重、难点突出的精短视频形式教学。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也由学生自行安排,如可以利用等餐、坐公汽、散步等一些碎片时间来完成精简视频的观看和学习。它的近镜头和特写镜头的录制更是在心理上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视频中穿插着小测试,学生可以边学习边进行实践练习,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无疑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节奏的高效学习方式。
2. 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满足。传统的大学教育会有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都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被安排在各个学期,学生不必考虑课程的顺序性,学生只需按计划完成。而慕课针对这一问题却有自己很好的解决方案,每一门课程都会对所应掌握的基础课程做出说明,从而使选课的学生不再感到迷茫,學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习惯选择。慕课的作业互评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驱动力。细心的学生可以从他人作业中汲取精华,完善自身思想漏洞,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提高,至少不会像平时做作业一样敷衍了事,因为这毕竟是代表着自身人品的作品在进行着“世界巡演”。
(四)笔者对MOOC的思考
笔者认为,我们在秉持理性的态度看待慕课的到来、问题与发展的同时,应看到它在我国起到现实作用的一面。
1. 慕课是传统课堂的补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德育占首要地位,因此,单纯的通过慕课进行知识传授是不够的,老师必须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予以指导。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曾表示,“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以“慕课”冲击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改革,实现两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态。⑥面对慕课大潮的冲击,学校为了立足和自保而不沦为名校的辅导教室,只能极力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正所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总之,慕课无法取代学校课堂,它只能作为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
2. 慕课可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由于中美思维方式不同,中美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显著的差异。美国的大学实行“宽进严出”,学生学习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但对学生毕业要求十分严格。相对于美国大学而言,中国的大学则往往是“严进宽出”。学生经过残酷的高考进入大学后,就预示着又一个固定模式的开启,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这几年的学习,学生往往呈现出“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等现象。慕课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变我国现存的教育方式,真正地实现“互为师生”。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自己对知识的建构,课后自己对知识的挖掘以及课上师生间的交流无不是对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提升,课堂成了展示自己和思想碰撞的平台,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自信并富有创造力的。
3. 借助慕课实现终身学习。早在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陈染认为,“慕课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推动终身学习的理念”。据中国青年报调查结果显示,67.4%的受访者认为慕课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推动终身学习。慕课的课程资源与协同服务为我们实现终身学习敞开了一条便利的通道。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慕课为其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不必拘泥于学校安排的固定课程,反而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时学习一些课外的知识和理论;对于在职工作者而言,它不但能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而且还能满足他们升职和发展的需要,能使他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慕课学习平台可大大拓宽其终身学习通道,还能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三、定睛基础教育的慕课
慕课席卷全球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可谓是“如沐春风”。然而,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更需要借助慕课这一平台实现教育的发展。
(一)基于慕课的双师教学的发展
慕课对于推动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实际的效用。以农村教育中的“双师教学”为例,双师教学项目于2013年9月开始试验,这种教学是指利用网络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的优质课程同步直播到广西、重庆、内蒙古、河北、北京等省市区的十余所试点推广学校。在人大附中教师远程主讲课程之后,由当地老师根据本班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教学实践。
经过几个月试验,效果惊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成绩也有明显提升。对于乡村教师而言,他们是第一次看到最好的老师如何上课,又是如何进行师生互动,就连最枯燥的数学课竟然也能那么有意思,这确实对他们内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对学生的刺激往往更明显,他们第一次看到原来课堂上不用把两只手摆在桌上或者背在身后,原来学生也可以那么“强大”的跟老师对话,由此,很多学生开始变得非常活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成绩也有显著提高。在此过程中,乡村教师通过名师课堂快速提升了自身能力,教师们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怎样启发和辅导学生,更确切地说,就是现场的高级助教。
(二)慕课可成为推动教育公平的抓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时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那么,慕课能解决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一教育不公平难题吗?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表示,无论“公平”如何定义,“慕课”的出现,至少增加了一种选择的机会,增加了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至于“慕课”能否真正解决地区贫富差距的问题,又会否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还需要时间去证明。⑦
笔者认为,为实现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慕课,国家必须给予大力的支持。其中,网络畅通是慕课的前提条件,逐步实现校校通,甚至是班班通。国家和地方也可以加强图书馆建设,借此平台用以推行慕课。学校还应组织相关的培训,熟悉在计算机上学习慕课的操作,让学生真正地体验慕课时代的学习。让慕课真正实现全球本地化和翻转课堂的理念,结合全球化的推动力,以及本地化的拉动力,⑧让偏远地区的学生既能够享用优质的师资和教学,又能够借助本校的师生交流完善學习。结合在线的异步学习以及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以此来提升学习效果,实现有价值的学习。
总之,慕课作为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在给教育发展送上难得机遇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借助慕课的东风,致力于完善教育公平与终身学习等理念。别人选择的路看似“完美”,但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尤其是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我国要结合国情实际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辩证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建自己的慕课平台,完善各项制度,做中国自己的慕课,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郭文革,陈丽等.互联网基因与新、旧网络教育——从MOOC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4):173-182.
②Pappano L. The Year of the MOOC[N].New York Times,2012-11-02(3).
③Mare Claràand Elena Barberà.REFLECTION Learning onlin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connectivism, and cultural psychology[J].Distance Education, 2013(1):129-136.
④邓宏钟,李孟军等.“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7):5-7.
⑤Jochen Wull, Ivo Blohm, Prof Walter Brenner.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J]. Business &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2014,6(2):111-114.
⑥张超.“慕课”MOOC悄然来袭[N].北京日报,2014-2-19.
⑦靳晓燕.基础教育能“慕课”吗?[N].光明日报,2014-1-14.
⑧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79(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