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支撑到融合:技术视野下课堂变革的走向与诉求

2015-05-30方凌雁

关键词:预学变革课堂

方凌雁

如果要列举近年来课堂变革的时髦词,“翻转课堂”必然是其中之一。在那些经典的“翻转课堂”中,我们不乏看到一个支持着课堂得以彻底颠覆传统课堂模式的支撑力量——信息技术。无论是风靡网上的美国森地学院高中的教学视屏上传网络、可汗学院的微课程开发,还是美国高低村小学的星巴克教室等典型案例中,随处可见的是电子书、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而浙江省部分学校基于技术支撑的课堂变革探索者,如浙江嘉兴实验小学的智慧E课堂、温州第二中学的翻转课堂、杭州卖鱼桥小学的高效课堂,电子书包、微课视频、电子白板的作用不容低估。这些无不向我们展示着,信息技术为我们现代意义的课堂,乃至学习变革所带来的冲击与契机。

一、“翻转课堂热”背后呈现一个教育变革大时代

翻转课堂如同打开的潘多拉盒子,为我们展示了教育技术的突飞猛进对课堂颠覆式变革的神奇作用所在。正如一些科学家预言,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等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方式,而这些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变革,必将为我们的教育引入一个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无缝衔接的时代——智能教育时代。云计算、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技术已经逐步成熟。这些技术融入了深度学习,大大促进了“翻转的”课堂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而在这基础上,不假时日,以移动终端设备为基础,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为载体,结合现代教育目标,创新教学和学习,将让管理方式开放、移动式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普遍运用于中小学的教学中。这便是今天的技术革命对教育所带来的契机和挑战。

(一)智能时代的开启,让技术在课堂变革中的地位从辅助到切入

在以往的教学中,技术运用有三种方式:一是用技术创设一种更便于交流的交互式环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从中获得反馈,并不断改进他们的理解及构建新知识;二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理解的概念,让概念可视化;三是供仿真模拟环境,促进教师、管理员和学生的学习,增加学校和社区的联系。这些都为丰富课堂学习形式、支撑课堂学习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从本质上来说,对集体的课堂学习并无大的冲击。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里强调学生基于项目的探究合作,以获得对主题更深的理解,而不是教师利用上课时间传递信息。这种技术,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的最大可能性。

(二)学为中心的课堂推进,让课堂翻转从关注到热捧

在走进智能教育时代之前,尽管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丰富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与技术支撑,但那只是辅助,真正让教育与信息合二为一,改变以“知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让我们体验到技术为彻底颠覆的课堂常规形态的魅力与神奇所在,更多则是在今天的翻转课堂。在当下高速网络、廉价的平板设备电脑、大数据处理的低成本、大量学习软件的开发等辅助条件水到渠成之际,促成翻转课堂的关键是我们今天所处的智能时代。

但是,仅仅有技术就可以推动课堂翻转了吗?如果仅仅是这样认为,那么研究者们则忽略了我们所处的另一个教育变革时代——“还学于生,自主合作”的学为中心课堂变革的探索。事实上,从教育内部变革来看,真正促成这一课堂翻转的可能与必要的,恐怕还得归因于教育自身谋求变革的诉求与力量。那就是近年来教育内部对于课堂形态的不断的哲学反思和实践探索,课堂如何真正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因此,翻转课堂之所以被热捧的另一个原因,除了外部的技术条件外,教育本身对传统教学变革的内部追求是关键。当个性化学习、自主式课堂学习、开放式学习等理念已经为大众所接受,且成为教学变革的方向追求时,其本质也是一种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

为此,要读懂翻转课堂为典范的技术视野下的课堂变革,更多的则需要从当下教学改革的本质追求来看。

二、技术视角下课堂变革与“学为中心”课堂的共生路径探索

“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是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创生的高效课堂教学,但两者在倾向性上却存在着价值的统一性。审视这两类课堂的模型,翻转课堂强调:课前观看微课并完成作业,课中讨论作业反馈,课后拓展。而在学教变革课堂中,强调课前预学、课中互学展学、课后拓学的一脉相承。同时,把传统的课中学习、课后练习变为了课前学习和课中研究巩固,而把课后原本需要的巩固训练,在课中就基本可以完成了。

可见,在推进基于技术支撑的学教变革中,充分发挥技术的力量,让学教变革更能发挥高效是必然的。这包括:课前进行学情调查、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设置、重点难点解析、知识连接和学法指导。在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教学视频”。这是教师必然做好的衔接。在视频平台上学习课程内容并安排学习进度;在视频平台上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引;依托技术平台上实现“课前抽查”与“二次准备”。这样的设计,也不失为两种变革路径的融合与共生。

(一)课堂从重教走向重学——课堂翻转的本意所指

今天的教学改革的动因更多的是来自对学与教的重新理解,要求克服“重教轻学”的倾向,探索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还教于学、共同发展”。今天的课堂,并非如同人们传统观念中“师讲生听”的封闭式课堂,如导学案、先学后教课堂模式等的教学改革所强调的课堂学习结构变化,本意就是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课堂中,让教师退居二线,从而成为组织者和促进者。同时,这样一种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在课堂中传统教师的讲授式权威角色必然会被组织讨论与交流所替代。

审视“翻转课堂”,一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知识内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颠倒,让学生在课堂外观看教师的“讲课视频”或“讲座”。课堂上则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讨论。知识内化则在课堂时间以师生、生生之间协作方式完成练习,或在家庭作业的学习任务中实现。这样的课堂学习,必然为课堂教学中重构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条件,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自觉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学思结合,行知结合,为发展自己提供了支撑。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从改革本意来看,并没有超越学为中心课堂构建的价值追求之上。与我们教育系统之前所进行的“导学课堂”“高效课堂”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与殊途同归,那就是从”教中学”走向真正“为学而教”“以学定教”。

(二)集约化的预学——有技术支撑的预学的最大功效

大量研究例证表明,学习者是运用他们现有的知识来构建新知识的,他们已有的知识和信念影响着他们对新信息的解释。在诸多学校开展的“学为中心”课堂变革中,为确保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而有效引导学生预学是这些改革中的一个突破点。依托“导学案”“预学案”“活动单““学习纸”等学习任务与学习指引的设计和引入,成为了对此引导的最好依托。这强调的是学习资料的引领和自主学习,会用到一些技术手段,但因其缺乏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撑,还没有条件把这个预学的过程放置到学习平台上。

在技术支撑的变革课堂则是不一样的。让学生通过电子书包等技术,在家或其他地方观看教学视频,依次来完成先学。这种功能强大的预学资源,为课堂有效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支撑。如在可汗学院中,以教师设计开发的“教学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在线导学和辅学。学生在家里观看介绍概念的视频,然后到课上来展示他们的学习。这样就不需要教师在课上讲授了,而目前在浙江的许多学校也开始了基于技术的课堂翻转研究。如在嘉兴实验学校,有教师在上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时,在学习平台上设计了适应不同基础学生的多层次习题卷。学生登录平台后可以根据对自身的了解,选择“基础性练习”或“提高性练习”。这可以解决在常规课堂中,所有学生只能进行同一习题练习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提高性练习,满足其学习的欲望;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基础性练习,复习基础知识。这样的学习任务也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个性化地选择相应的学习任务,并自主完成。这样强大的平台支撑与数据处理能力,让教师能更快速地诊断学生的学习进展,从而了解学生的不足和问题的类的提炼,从而为课堂中的学习组织提供帮助,为以学定教的二次备课提供支撑。

(三)让个别化学习成为一种可能——技术介入的强大互动教学机会

如何满足课堂中不同学生的需求一直是个课堂教学的难题。但在传统有限的资源基础上,缩小班额,小组合作学习、推进学情诊断的分层教学被认为是推进个别化教学在组织形式变革上的较好策略。当然,在之前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中,教师们课前更多的是通过对预学任务的批改、依靠经验标示,来诊断与了解每一个学生原有的学习起点和学习需求。课中,则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班级更小,以生生合作与互动的形式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但随之所至的是教师的负担加重了。尽管教师采用了针对性指导和协作方式,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学习过程中作的种种努力,但距离理想目标还是甚远。

而在有技术支撑的翻转课堂中,开放的平台让教师不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与每一个学生互动,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提供个别化学习服务。例如,在萨尔曼·可汗开发的练习系统中,就可以通过平台记录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参考这些记录,就能很容易得知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从而设计出更确切的教案。教师则更容易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判定他们是否需要额外的帮助,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所在,并做出针对性的辅导。这就为课堂中的针对性指导提供了可能。在当前国内的课堂变革中,此类案例也比比皆是。如嘉兴一小的变革推进,基本基于了已经建成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如在英语学科中,针对英语学科特色,整合英语教学需求与学生英语学习的状况,开发了一个集语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于一体的,内容丰富而富有趣味的英语学习基础平台。当然,通过学习平台,让学生的预学作业成为了学情诊断的来源。同时,依托现代技术数据处理的快捷与便利,让因材施教有了更多的数据支撑与凭据,也为教师更好地在课中组织深入的合作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三、对技术视角下课堂变革条件的探讨

在翻转课堂推进时,我们也会发现重新定位师生角色,精制课程教学视频等以信息技术形式呈现的、有效预学导学资源,重建课堂对话所需要的,并与之改变的学与教的策略方法等,都是推动其从形式的翻转走向实质翻转的关键所在。这种突破了传统的课中学习、课后练习巩固的形式,而取而代之“课前学习+课堂研究”的课堂,要真正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变革,仅仅在形式上做到了要求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除了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之外,更强调的是如何依托这样的课堂翻转,实现学生有质量地学习的真正发生。

(一)如何设置“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课前学习+课堂研究”的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设置中,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将先前的知识与当前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重视并运用学生的先前理解,因为新的理解建立在已有的理解和经验基础之上。在这样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中,环境中的他人、人工制品、技术、工具等都可以为学习提供“给养”。而教师只是这种环境中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可见,在这样的一种技术支撑的、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将引导设计者和实践者把支撑学习的所有要素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加以设计。

从当前学校的推进改革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目前学校在硬件系统方面的投入上做了许多,如引进了人手一台的终端(上网本和平板电脑),实现可移动无线网络覆盖,引入并二度开发有相应丰富学习软件资源的学习平台,制作有效的导学“微课”与“慕课”等。但面对飞速发展的云计算、互联网、视频公开课、微课的技术,如何有效地将其应用到课堂变革中,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为课堂环境提供支撑还是有诸多现实的不足的。同时,在此平台上,如何将传统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习设计,并融入技术元素,更有待时日。

(二)学生如何发展必需的自主学习能力

无论是外国袭来的翻转课堂还是国内自生的学改课堂,都是建立在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这包括课堂自学和课中的合作学习。课前,学生需要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观看教学视频、文本、动画及图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独立完成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对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寻找问题等;课堂上,学生需要或者实践以活动任务为主线,和同伴一起开展有效的探究,或者以问题研讨为主体开展讨论。这些活动需要通过协助合作的形式实现。

但对于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适应这样的学习,这必然需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方法与能力,并具备相应的学习品质。而这一点,恰恰也是当下反对课堂翻转,反对过度依赖技术变革课堂的人之忧虑所在。

(三)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学习设计与学习指导

在以技术支撑的“学为中心”课堂中,许多情况下,课前的学习需要学生提供的是“非线性”学习资料。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视频及实践活动的任务在很多情况下是多维度的,以资料包形式出现,因为网络信息本身的特点就是碎片化与模块式,这与我们传统的教材编制思路略有不同。通过这些学习资料的学习,更需要学生自己做独立的思考与组织。为此,如何提供给学生更有用的学习资源,如微课,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能有效地针对学习问题归类成为二次备课的凭证。这些都是这一课改课堂中教师们必须要做的。正因为如此,至少需要对教师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如何因循这样的学习活动,开展有效的学习设计;二是如何因循这样的活动,开展有效的学习组织;三是如何因循这样的活动,开展有效的学习评价。

猜你喜欢

预学变革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变革开始了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