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研究

2015-05-30张丹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程定位教学模式

张丹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的时候不单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更看重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那么,就业能力到底是什么?如何从高职语文学科的角度来建设、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试从课程定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人文活动的丰富等视角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课程定位;教学模式;人文活动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高校的连年扩招,社会人才的需求率直线下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陡然增加。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的时候已经不只是单单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高低了,他们更看重人的基本素质。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先生说:“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钱伟长先生理想中的大学生是一个全面发展、有很强就业能力的人。

一、什么是就业能力

什么是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以及当前的市场需求,我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就业能力主要有:

1.学习的能力

學习能力不只是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包括在课外设计、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与日俱增,如果不能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学习,必将会被时代淘汰。

2.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群体工作中所必备的基础能力,和工作对象以及同事领导等不同人群建立起善意、友好、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工作的前提,也是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

3.语言表达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无论从事哪个领域的工作,都必须具备基础的口语表达能力,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掌握基础的沟通技巧,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进行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考,找到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完成预定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

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当下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不乐观,具体体现在学生的阅读量极其匮乏,往往一学期都读不上一本专业书籍,大量的网络游戏和流行电视剧占据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学习丧失主动性;不愿主动与人交流,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普遍使用家乡方言,没有使用普通话的意识;除了本班级的同学外,很少主动结交其他群体的朋友,人际交往的能力低下;在学习和实践中,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普遍低下,学生基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呢?本人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重专业、轻人文的办学模式

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着一种重专业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现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表现得极为明显,专业课的课时安排远远大于公共基础课,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已经取消了应用文写作、阅读欣赏等语文基础课程,这样一来,学生就被培养成了一种专业能力极强的“机器人”,在这种办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热衷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专业证书的考取,完全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可是,“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也就是说,如果人文素质欠缺,即使专业能力再强,在就业的时候也会遇到障碍。

2.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低

当前,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学校为了保证招生的数量,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高职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远远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很多高职学生连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具备。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时的心态基本都是一致的,就是学习一门技能,能在社会上立足就好,因此他们自身也不重视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公共基础课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

3.基础课教学研究不深入

多数高职院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认知不够,教学模式老套陈旧,尤其对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研究不深入。很多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多年不变,基础理论、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实践实训等结构分配极其不合理。此外,大多数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呆板,多数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导致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丧失兴趣,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也灌输一些人文教育,但是人文教育的部分和整体学科的教学基本处于分离状态,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多数学生在经历了三年的职业教育之后,虽然专业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就业能力却很低下。

三、加强高职语文教学研究,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通过对高职院校就业能力现状及原因的深度剖析,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提升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高职语文教学肩负着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人文素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的重任,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语文课程定位应精准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所以高职语文的学科定位应该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建构基础的文化底蕴,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尽可能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也就是说,高职语文课程不但要教授实用的理论知识,还要兼具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同的语文科目,其课程定位也不尽相同。当前的高职院校语文学科通常开设的课程包括阅读欣赏、应用文写作和口语交际三门课程。

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创新

(1)改变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辛苦,想让语文基础课的课堂充满生机,就应该从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始,我院的语文教研室就在不同课程的课堂上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

①结合课程内容,创设情境

比如在口语交际课“拜访与接待”的课堂上,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拜访与接待的要领,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三个不同的情境:第一种情境是一位怒气冲冲的顾客来到你公司进行服务投诉,你该如何接待?第二种情境是没有事先预约的电视台记者就公司产品质量问题要采访总经理,你该如何接待?第三种情境是和公司经理有情感纠葛的女人强行闯入公司,你该如何处理?这三种情境都是日后学生在职场中有可能遇到的情况,所以学生很容易就被这个问题吸引,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效率也提升了,教师只需要做简单的引导和总结就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②根据讲授需要,在课堂增设实践环节

在面试的课堂上,完全可以由学生模拟人才招聘会的现场,在课堂上进行面试表演,通过实践演练,寻找面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课程的讲授与总结,此外,让学生在真正的面试环境中感受到就业的压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③让学生勇敢地表达意见,增强师生互动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威性,不愿或很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做法会慢慢消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2)推广实践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

在以往常用的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的基础上,推广使用实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什么是实践教学法?就是在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之后,语文课结合专业实践的需求,进行自己的课程设计和讲授,这样一来语文课的讲授就和专业课密切结合起来。

(3)为学生整理、推荐阅读书目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之外,引导学生在课下多讀书、读好书,我院为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特地为学生编写了一本《大学生必读书目手册》,在这个必读书目手册中设计了两个单元,分别是公共阅读书目和专业阅读书目,其中公共阅读书目中收录了涉及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等50多部经典名著;专业阅读书目则是结合学院不同专业向学生推荐了多部和专业相关的前沿书籍,鼓励学生每个学期都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并尽可能做读书笔记,同时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开辟一个读书分享的活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悟,并和老师、同学进行读书交流。通过系列的读书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打下深厚的人文根基。

3.课外的人文活动应丰富多彩

在教学活动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系列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可以结合口语交际课程,开展配乐诗朗诵等演讲、朗诵类比赛,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结合阅读欣赏课程,举行读书报告会活动,让学生彼此分享读书感受;还可以定期举行辩论比赛、书法大赛等既能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又能培养良好兴趣的活动。这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示了学生在人文艺术方面的才能和实践成果,也提升了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张黎明.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与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12).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课程定位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与设置实施
光影中的英语教学探究
高职船舶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