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
2015-05-30朱茂勇刘小平
朱茂勇 刘小平
【摘 要】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高中教育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越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高中教育发展水平就越高;反之,高中教育发展水平则较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区域间不平衡的问题,既要不断优化普通高中教育区域布局,更要加强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统筹和投入,同时鼓励学校努力拓展筹资渠道和多元化办学。
【关 键 词】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因子分析;省际差异
普通高中教育是衔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普通高中在财政投入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也都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我国各省份经济社会条件、财政投入力度、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诸多差异,造成了当下我国普通高中发展的不均衡,这体现在学生受教育机会,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学校师资队伍与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因而,为了全面客观地描述并比较各地区普通高中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为进一步缩小普通高中教育的地区差距、促进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本研究对各省市自治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量,并且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一、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如何构建衡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本文借鉴了一些已有的文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发布的《全球教育统计摘要》,其中有教育机会、教育效率和成果、教师资源、教育经费、教育结构、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七方面指标。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年出版的《教育概览——OECD 指标》则提出了教育机构的产出及学习的影响、教育中的财政与人力资源投入、教育机会参与和过渡、学习环境与学校的组织等四方面的指标。②国内有关指标的构建有马晓强的中国教育發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由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益等五方面的内容组成。③高丙成,陈如平构建的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由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四方面的内容构成。④王善迈认为,教育发展水平应该由教育机会、教育成果、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四方面组成。⑤
以上文献所给出的都是反映教育发展综合水平的一级指标。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因此在二级指标的选取上,我们选取了如下指标:在校学生数、在校专任教师数、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重、中学一级以上职称教师比重、生均实验室面积、生均图书室面积、生均体育馆面积、生均图书册、生均计算机台数、生均高中教育经费、师生比、班级数与学生数之比、高中入学率。其中生均高中教育经费的数据我们以2011年数据代替,高中入学率我们以初中毕业生数与高中招生数之比代替。指标的选择只有在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我们采用绝对数,其余的选择生均指标。本研究数据选取的是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指标的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与中国教育部网站上的真实数据以及《2012 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二、研究方法与原理
本文基于因子分析的思想,根据各指标相关性大小将它们分组,使同组指标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通过对相关矩阵内部结构关系的研究,找出影响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状况的几个综合指标,可以称之为主因子,然后以主因子为评价指标体系再进行综合测度。因子分析法就是在尽可能不损失信息或者少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将多个变量减少为少数几个潜在的因子,这几个因子可以高度概括大量数据中的信息。这样既减少了变量个数,又同样能再现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取方法:主成分
旋转法:具有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五)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的排名顺序
表5 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排名表
四、实证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实证结果分析
从实证结果来看,在因子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的排名上,上海、北京、江苏、福建、浙江排在前五位。排在后三位的是吉林、陕西和内蒙古,其中排在前十位的还有新疆和西藏。根据以往经验,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上,我们必定认为西部地区的省市会远远落后于东部省市,然而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得出的结果却与以往大相径庭。这也恰恰反映了我国政府对于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我们以2011年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为例(以下数据见表6),西藏生均教育经费为13992.16元,新疆为12782.65元,而同时期的江苏、浙江分别为14528.97元,16347.91元。其生均教育经费更是远远超过了河南、安徽、河北等一些中部省市,同时排在后两位的吉林与陕西,其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7899.88元和8674.22元,因而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我们不应认为西部地区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仍然远远不足,应当看到中部地区的省市在教育投入上相对来说却是真正的不足。在学校规模因子的排名上,广东、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与河北等排在前十位,而青海、宁夏、西藏和海南等排在后面。学校规模因子主要是以在校学生数和教师数来衡量,在前十的排名中,既有中部人口大省如河南、安徽和四川,也有东部教育强省如广东和江苏。西部地区由于人口本来就较少,因而在师生数上自然相对处于劣势,所以在排名上比较落后。
在人力资源与教育机会的排名上,天津、吉林、内蒙古、辽宁、湖北和湖南排在前列,排在靠后的有西藏、甘肃、新疆和云南。可以看到在这一因子的排名上,排在前列的却是以中部和西部省市为主,东部发达地区如北京排在12位,上海在10位,江苏在11位。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以下数据见表6),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和中学一级以上职称教师比,天津为98.6%和81.35%,吉林为98.1%和68.5%,内蒙古为96.7%和65.5%,辽宁为98.3%和71.6%。在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的比重上,各省市基本相当,而在中学一级以上职称教师比,天津、吉林和辽宁的比例都比较高,在入学率上这几个省份也比较高,因而其排名比较靠前。最后我们从总体上看各省市综合因子排名,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和广东,这些发达省市占据了综合排名的前五位。而排在靠后的除了西部省市外,还有吉林省。通过查阅数据,笔者发现吉林省在普通高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比较落后,尤其是在硬件设施上,如实验室面积、图书室面积、图书册书、计算机台数等等,基本是与西部省市差不多的,而且在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上也处于中下等的位置,所以导致其整体上也落后了,因而这也需要当地政府给予重视。
表6 各地区基本普通高中基本情况汇总表
(二)政策建议
高中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是采取政府指导下的多元办学和多渠道筹资方式。学生虽然缴纳一定学杂费,但是也离不开政府财政投入的大力支持。高中阶段虽然国家允许学校收取部分学费和择校费,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其中乱收费、高收费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因此这就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从而保证收费的合理与公正。我国高中教育虽然禁止人为划分重点与非重点中学,但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学校升学率,只是在形式上有所放弃,实际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普通高中仍然存在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各个学校的差距仍然较大。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该扶植一些薄弱的高中,努力把这些薄弱院校创办成一些特色院校。比如职业院校、艺术院校和体育院校等等。专门培养这些特定的学生,从而把“差”学校转化为特色学校。普通高中教育除了为高校输送合格的学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提供素质合格的劳动力。虽然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相对总人口而言,能够上大学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依然不高。所以当下社会上高中学历的就业人数依然很多,那么高中教育对这些人来说就是其受教育的终点,然而却是他们与社会接轨的桥梁,因此高中教育教学至关重要。
其次是要鼓励高中多元化办学,并且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我国普通高中的最大问题在于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同质化在这里指普通高中学校基本以学生升学率为目的,学校规模越来越大,不同类型的学校在生源差距上不断减小,学生千人一面,个性发展趋同性越来越高。学校千校一面,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学特色上也日益趋同。在解决高中同质化的问题上就必须鼓励高中多元化办学,让每个学校找准自己的定位。“根据自己学校目标定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高中:学术型高中、一般高中、特色高中、综合高中。学术型高中的人才培养是以进入名牌大学为主;一般高中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学校,学生以进入一本、二本为主;特色高中是以培养特殊人才为主的学校,如美术、音乐、体育等;综合高中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主的学校,学生以进入三本或者高职为主。”⑩民办教育相对公办教育来说,存在着资金不足、教师队伍素养不高、学生生源少等问题,国家虽然允许民办教育,但是在实际办学中给民办教育的资金支持比较少,所以也就造成了今天民办高中不断萎缩。笔者认为,除了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民办学校更应当要扩大资金来源,不能仅仅坐等政府的财政补贴。应当要积极发展社会力量的捐资助学,这其中就包括校友和各界人士的捐赠,如果能够发挥好这些社会力量,那么民办高中教育的发展将会有所改善,这对于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的局面也会得到一定缓解。
注释:
①UNESCO.Global education digest 2011:comparing education statistics across the world[M].Montreal: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2011:304-306.
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概览2012:OECD指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③马晓强.我国教育发展水平检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Z].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项目批准号:GY2010016)的研究成果.
④高丙成,陈如平.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9):58-66.
⑤王善迈.我国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比较分析[J].教育研究,2013,(6)
⑥郝黎仁,樊元,郝哲欧等.SPSS实用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⑦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M].上海:上海財经大学出版社,1999.
⑧廖为鲲,蔡国梁,涂文桃.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经济发展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24):52-54.
⑨王昱,熊科.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J].高教探索,2013(6):53-56.
⑩彭钢.江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9(6):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