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5-30孙玉玲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4期
关键词:长方体体积有效性

孙玉玲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以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为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较高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学生对学习的良好兴趣决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和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利用一切有效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调动学生对学习的高涨热情。如在课堂教学时,对一些学生不感兴趣、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让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以故事、游戏、动态和竞赛等形式进行内容转接,创设富有挑战性课堂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设计可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信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探究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思维

掌握和内化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主动还是被动,是否通过大脑和思维的碰撞。在教学时努力放开教学,把学习过程设计成动态的过程,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真正的主体,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方式获得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和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在活动中提升自我、在活动中体会成功,学会观察、思考和发现,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新知进行自主建构,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创新使用教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和范本,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差异性,致使任何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全面、及时地反映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我们只能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依据、线索和蓝本。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根据面对的不同对象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再创造。这样的处理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教师可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分类组合;对一些基本现象和实际进行必要的加工遴选;对一些与学生生活环境较远的内容进行处理。如在进行《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时,教材中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可把学生进行乡土游戏时玩的铁环联系起来,以它为问题的切入点:做一个直径为40厘米的铁环需要多长的铁丝?把问题变成学生的一种生活需求,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以“化曲为直”的数学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测量几组圆的周长和直径,通过小组的沟通交流得出圆周率概念的数学思维模型,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自然而然就生成了,这样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处理和再创造。

2. 在使用教材时经常会碰到一些设计的例题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相符,学生能难理解,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对例题进行一定处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处理可使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在上“求平均数”这一课时,教师可将例题改成:“我们班在课外活动进行跳绳比赛时,男生20人,跳了1400个;女生10人,跳了900个。大家帮老师算算男生还是女生胜利?”这样学生很容易得出平均数。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愉快,教学效果自然非常明显。

四、优化教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生成的学习效果

教学中没有什么万能的方法,“教无定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没有最好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只有一个目的——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一切都是无效的。如在进行《圆柱的体积》教学时,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很难理解,我采用了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问题情境法来生成和演绎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第一步,让学生分组尝试求圆柱体容器中水的体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实验的学习形式,把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中,再测量形成的新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长、宽、高,从而得出体积的方法。

第二步,向学生提出对一些像橡皮泥一样的软体固体来讲,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问题一提出,学生热情高涨,奇思妙想。经过热烈的争论很容易得出——把橡皮泥的圆柱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第三步,对于“固体的圆柱体”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有了前两步的思维基础,学生很快就可得出:把固体的圆柱体投入到长方体容器的水里,再测量水位升高部分的高度,通过计算新形成的长方体体积的办法来解决体积。到这一步已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点燃。

第四步,提出了本节课关键的问题:我们学校教学楼前圆柱体的柱子,它的体积怎么来计算呢?这一问题是本节的关键所在,也是本节教学目标的落脚点,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更深的领域。结合前三步的启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生成计算圆柱体积的通项公式,采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借助长方体体积来推得。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紧紧围绕问题进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这样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

师生之间情感的建立来自于教育环境的融洽。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增强了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和沟通。教师的情绪刺激影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愿望,教师积极、高昂的教学激情感染学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张扬,学生步入主动获取知识的良性轨道上来。故,育人者要做到:第一,要相信学生,为学生创设好的教育契机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增强信心主动求知;第二,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对知识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第三,要信赖学生,把学生当朋友来对待,进行平等的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的心迹,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大爱,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总之,良好氛围的建立,提升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要使课堂教学产生很强的效果,一定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但要注重学生认知知识的获取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只有将这两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长方体体积有效性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