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痴做一世“美猴王”,六小龄童的“世界之最”

2015-05-30张云福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5年4期
关键词:美猴王六小龄童吉尼斯

张云福

2014年10月7日,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吉尼斯中国之夜》中,六小龄童作为创造“吉尼斯纪录”最多的中国影视演员,成为嘉宾。其实早在2000年,他与成龙就双双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而六小龄童如今已经有4项吉尼斯纪录载入大全。

众所周知,在1982年版《西游记》中,六小龄童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已成为无人超越的经典,《西游记》更是经久不衰的热播剧之一。但鲜有人知,西游过后,六小龄童却“猴缘”难了,他做的每一件事总是和猴有关,就连收藏都是和西游文化密切相关的“猴系收藏”。如今,他捐建的两座猴系收藏博物馆名震世界。在他的藏品中,很多都是在国内外花大价钱搜集到的孤品,价值难以估计。那么,六小龄童为何会迷上收藏,又在收藏之路上取得了什么真经呢?

爱上收藏,孙大圣重建“花果山”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出生在一个猴王世家,“章氏猴戏”在中国已延续上百年。六小龄童的曾祖父艺名“活猴章”,祖父艺名“赛活猴”,父亲章宗义艺名“六龄童”,有“南猴王”的美誉。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高超才艺,让六小龄童在电视剧《西游记》中一举成名,他塑造的孙悟空深入人心,名震中外。在前后长达17年的拍摄中,他只演了一只猴子。因此,他也成为唯一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内地演员。

上世紀80年代末,六小龄童经常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参加公益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强烈感受到西游文化是很多民众都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而国外对《西游记》的研究更是他没想到的:在美国人眼中,500年前吴承恩已经提出最早的克隆技术——拔一根毫毛变成一样的猴子,而火眼金睛、顺风耳也与显微镜、手机无异,他们已经开始关注《西游记》巨大的想象力带来的科技启示。

作为第四代传人,六小龄童膝下只有一女,而“章氏猴戏”传男不传女。眼见第五代金箍棒无人继承,国外的经历更让他伤感而恐慌:相比而言,国内对《西游记》的研究太少,仍仅把它当成一部神怪小说。西游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更好地弘扬和挖掘。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决定从收藏西游文化做起,先保护好基本的文化元素,然后逐渐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此后,六小龄童便成了一个狂热的收藏迷,只要与猴子或《西游记》有关的物品,无论是雕像、书籍、画册、照片,还是生活用品,他都兴趣盎然地想收入囊中。在北京不拍戏或不参加其他活动时,他的日程也安排得满满的:星期四去报国寺,星期五去程田古玩城,星期六去潘家园。即便去外地,他也总会抽时间去当地的古玩市场转转,几乎每次都能满载而归。商贩们都认识这个大明星,“章老师、猴哥、大圣、孙悟空、六小龄童”,叫什么的都有。因为他的爱好特殊,收藏圈里一时还流行起了一个歇后语:六小龄童搞收藏——只要是猴,全要!

可是因为收藏,他的家里完全乱了章法:摆满的各种猴子让原本整洁有序的家里成了热闹的“花果山”。太多的藏品不但把他获得的奖牌挤进了角落,还引来了妻子的强烈反对。

六小龄童的妻子于虹是个地道的北京人,曾在《西游记》中饰演“天竺收玉兔”中的王后,两人因《西游记》结识而成婚。虽然屏幕上的她心狠手辣,可是生活中却为人朴实,心平气和,可是看到丈夫不管不顾地折腾便再也沉不住气了,多次提出反对意见。有一次,六小龄童从外地买回一个真人高的悟空雕像,搬回家时已经是深夜。不知家中又添“新丁”的于虹半夜起来上厕所,睡眼惺忪地差点撞上这只猴子,抬头一看被吓了一跳:眼前的大圣可要比老公凶得多,面目狰狞,举着金箍棒仿佛正要冲自己的脑袋砸下来。于虹非常生气,气愤地将几张字画也拨拉到地上。自知理亏的六小龄童也不争辩,只是心疼地将字画捡起来,小心地掸去尘土,他那样子顿时让妻子心软了……

此后,每当去古玩市场,六小龄童总会拖上妻子当跟班。在收藏的快乐和辛酸中,于虹很快便理解了丈夫的良苦用心,变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有一次六小龄童在商店相中了一只金猴子,因价钱太高没舍得买,这件事被于虹偷偷记在心里。当年的情人节,虽然她的腰疼痛难忍,但还是硬撑着去了那家商店,将金猴请回家。这个珍贵的礼物让六小龄童一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苦练72变,笑对81难

然而,就算是美猴王,搞收藏也不可能从不吃亏的,不经过几座火焰山就练不出火眼金睛。对初涉收藏圈的六小龄童来说,更是没少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因为他名气大,一些小贩认为有油水可榨,不是向他兜售赝品,就是故意抬高价格,就是正常的交易,也经常会动一些手脚。有一次,六小龄童在外地看上了一套清中期的《西游记》木刻本,谈妥价钱后便兴冲冲地捧了回去。想不到回去欣赏时,发现明明是30本的全套竟被小贩偷偷留下了2本。在谈好的藏品中“留根儿”,以便多卖点钱,是黑心商贩惯用的伎俩。

眼见自己掉进被人挖好的坑里,六小龄童又气又恨,可是怪只怪自己太疏忽,就算再找去人家也不会认账,因此只能自认倒霉。此后,他一直为这套残缺的刻本耿耿于怀。幸好他和这套刻本有缘,两年后,他在故地重游时又遇到了这个商贩,被藏住的两本仍在叫卖。不成套的东西不容易出手,于是他马上开心地掏钱买下。商贩心里有鬼,也没好意思要一个高价。

为了练出一双火眼金睛,六小龄童经常向收藏圈的高手请教。每次去购买藏品,也总会再三比对,并讨价还价一番。“我搞收藏不是做买卖,但是我也不委屈你们,只要价格合理就行。”往往在了解了他的收藏初衷后,商贩们大都以一个公道的价格和他愉快成交。

就算遇到死咬住价不放的,六小龄童还有一套“五百年痴心不改”的战术。在周六的潘家园之行中,他无意间看中了一个青花杯子,胎体坚实,釉子肥润,画的猴子嬉戏,惟妙惟肖。可是毕竟属于晚清的民窑,他想出200元买下,可是老板咬住600元就是不松口。看到价格相差太多,六小龄童便起身告辞了。下周再去时,他仍然找老板砍价,看到对方态度坚决时便果断离开。结果半年下来,这个杯子也没卖出去,老板终于明白,真正惦记着猴杯的只有六小龄童。因此,等六小龄童再来时,他主动把价格降到了200元。斗法胜利的过程让六小龄童感觉好玩,“俺老孙五行山下500年的风霜都能忍受,就不信磨不过你!”

想搞好收藏,还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六小龄童不缺钱,做演员、拍广告、办公司,他的收入绝对能衣食丰足。可是,生活中的他非常低调和节俭,身上的穿戴没有名牌,出门没有豪车,住房没有别墅,对吃喝更不讲究。平常出门,连助理都不带,一身休闲装就上了街。他的手机除了接听电话、发短信,没有更多的功能。每次出席活动他掏出手机时,助理都一把按住他:“章老师,咱别掏了,您这手机太丢人啦!”当很多明星都有自己的御用发型师时,六小龄童的发型师却是胡同里的小理发匠,理一次只需花5元钱。有时他出差回家,妻子看他头发很长像个猿人,问他为什么不理?他说就等着回来理5元钱的。生活中“吝啬”的他在收藏时却舍得挥金如土,结果一路收藏下来,他的藏品达几万件之多。

相比瓷器、书画、钱币等主流门类,“猴”系收藏毕竟有点怪异,可是当人们得知收藏这些东西的是六小龄童时,马上感觉在情理之中。不但很多德艺双馨的大师积极支持,奉上得意的书画作品,就连很多影迷得知他的这一爱好后,也主动寄来替他收集到的藏品。對这些好心人的出手相助,六小龄童从不让人家白忙活,不是支付费用就是赠送礼品作为酬谢。自身的努力加上各路神仙的出手相助,大圣的藏品五花八门,越来越丰富。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特爱去旧货市场淘小人书,并经常和同为藏友的六小龄童擦肩而过。在2012年六小龄童担任《谢天谢地你来啦》的点评嘉宾时,两人因藏品还进行了攀比,当崔永元夸赞自己的小人书时,六小龄童马上得意地炫耀:“你收藏的《西游记》小人书我这都有。”害得崔永元直埋怨“一点面子都不给”。

2012年3月,六小龄童在央视看到一个公益广告:老师问雷锋是谁,孩子们的回答各种各样,其中一个小女孩说“雷锋就是专做好事的孙悟空”。这个回答让他非常感动,因此特别留意起雷锋和《西游记》相关的藏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悉军事博物馆珍藏的《雷锋日记》中,有一篇是1962年2月雷锋看了六小龄童父亲主演的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专门写的观后感,他赶忙跑去复印下来,做成铜牌珍藏在家中,这也成了他捡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漏儿。

不老猴王,收藏是一场修行

很多人搞收藏是为了藏品升值,六小龄童搞收藏从没想到从中赚钱,可是随着近些年艺术品市场的愈发火热,他收藏的很多藏品也身价倍增。他曾买过一张民国时期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烟标,当时只花了300多元钱,现在已经价值过万元。

坐拥如此价值不菲的藏品,就在人们不知他将作何用途时,2004年,六小龄童却以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一次性捐给江苏淮安楚州区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1300多件文物。其中不仅有赵朴初、关山月、姚雪垠、侯宝林等艺术大师的墨宝,还有元代道观遗物大型石雕“三王石”等遗世珍品,专家估计价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

成为收藏大腕的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收藏的初衷,可是弘扬文化需要载体,博物馆是他想到的最好的形式,于是将费尽几十年财力和心血收藏来的藏品全部捐给博物馆,这就是一个老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2012年6月16日,在上海市奉贤海湾旅游度假区,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六小龄童艺术馆拔地而起。这是第一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馆,馆内所有藏品均来自六小龄童的个人捐赠。走进这里,就仿佛走进了一个《西游记》的世界,藏品的数量之多、档次之高,让人瞠目:不仅有越南黄花梨制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雕塑、工笔画大师刘金友先生制作的铁质猴头等数百座雕塑作品,还有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韩美林、李可染等大家书写的匾额、字画。其中还有六小龄童最心爱的一套传家宝——这是4根不同材质的金箍棒,分别为木、竹、藤、铁,曾是六小龄童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他使用过的道具,不仅见证了4代猴王在舞台上的辉煌,更让人们强烈感受到猴王世家对孙悟空的热爱和执著。

为了更好地宣传西游文化,六小龄童还积极推广“西游文化校园行”。目前,他已经在全国近200所学校做了公益演讲。多年来,他还接连出版了《金箍棒的秘密》、《孙悟空成长日记》、《猴缘》等多本书,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解读西游文化,传承西游精神。其中《金箍棒的秘密》还被新闻出版署推荐为百本优秀图书之一。

自去年以来,六小龄童又为实现拍《西游记》的电影这一梦想而努力。他希望能把这部电影打造成为东方艺术和西方高科技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呈上原汁原味的经典之作。他还赴美国与导演卡梅隆、斯皮尔伯格等洽谈,并在全球征集剧本,并表示:电影开拍时,不论是自己的哪一件藏品,都可以无条件地免费提供使用。

他这样的收藏精神,也吸引了“世界吉尼斯”总部的关注,多年来共有4项纪录获吉尼斯纪录,成为世界之最,而且传奇仍在继续。

编辑 / 杨世莹

猜你喜欢

美猴王六小龄童吉尼斯
动物吉尼斯——爬行动物之最
动物吉尼斯——鸟类之最
Guinness World Records吉尼斯世界纪录
美猴王西游记
真假美猴王(片段)
挨饿的“美猴王”
美猴王嬉戏傀儡子
2002—2003年:北京三路居小学创造吉尼斯跳绳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