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高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路径分析

2015-05-30马建郑焱王志生

中国市场 2015年43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建议

马建 郑焱 王志生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与此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公眾意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囯家政策的落实,也关系到社会主义一系列建设工作的进展。因此,致力于有效提高全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愈加重要,它既关系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又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紧密相关,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以皖北地区的蚌埠市和阜阳市为例,对公众的环境意识以及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在所得结果基础上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环保知识;环保意识;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3.174

1 调查的背景

近年来,安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地理、人文等各种因素,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最近几年,省委和省政府对皖北地区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对其进行悉心指导与支持,很快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社会经济趋势日益良好。但与此同时,皖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和全省尤其是皖江地区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此次调查选取皖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蚌埠市和阜阳市,目的是通过调查两地公众的环境知识掌握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进而了解当地民众目前在环境保护的参与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建立健全公众环保机制,不断激发民众参与环保的潜力,从而为皖北地区环境保护事业的合理有序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 调查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一共包含30个题目,涉及环境保护基本常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最后根据问卷的问答情况,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分析民众环保知识掌握水平和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2.2 调查对象

本调查在安徽省蚌埠市4个主城区、阜阳市3个主城区展开,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操作,共选取了300个家庭,在入户访问阶段,在每个家庭随机地选择1名年龄在10岁以上(因考虑到10岁以下的儿童接受的环境教育较少,环境常识掌握不全面,在反映公众环保的普遍情况时不具有代表性,所以没有将此列为调查对象)的家庭成员作为样本;另外,还在街头对100人进行了随机的拦访。入户采访的300人和街头采访的100人共同构成了本次调查的400个样本。

2.3 调查方法与步骤

第一阶段:根据目前掌握的调查资料,确定本次调查研究的主题,成立调查小组,根据个人所长进行分工与合作,初步拟定调查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将问卷以入户调查和街头拦访的方式,发放给被调查的民众,从而收集民众环境知识掌握水平和参与环保活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阶段:将各成员收集的调查材料加以筛选和重组,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开展由表面到本质的研究,进而归纳观点,撰写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被调查者背景信息分析

考虑到调查结果会与被调查民众的年龄和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我们依据调查问卷的问答情况,从年龄和文化程度两个维度分析了被调查民众的背景信息(见表1和表2)。

根据表1和表2,从年龄阶段来看,年轻人(15~35岁)占受访民众总数的65%,中老年人(>36岁)占了35%,约1/3;从文化程度来看,被调查者的学历层次中等,高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5.5%,大专或本科及以上的民众占20.75%,初中及以下的为33.75%。

3.2 公众环保基本知识掌握度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基本知识问题,包括空气、水体、噪声、白色污染和垃圾分类等内容。根据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分为差、良、优3个等级,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民众环境保护基础知识回答情况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问答正确率%[]比例%[]等级

0~40[]3.75[]差

从表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一半以上(51%)的公众正确率达到了70%~100%,反映了蚌埠市和阜阳市公众对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有较好的了解。

表4和表5分别反映了公众的年龄阶段和文化程度与环境保护基础知识问答正确率的关系。由表4不难看出,56岁以上的被调查者共有6人,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值得注意的是,正确率在40%以上民众中,26~35岁的被调查者所占的比例最高;由表5可以得出,学历越高,环境保护基本常识的回答正确率越高,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回答对了问卷中的所有问题。

3.3 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调查

本组共包含20个问题,涵盖了与民众日常生活相关的环境行为,如塑料袋、餐具、洗涤用品的使用、垃圾的处理、污水的排放等问题,利用加权统计的方法得出以下分析结果(见表6)。

表6中的数据表明,在被调查者中,至少有46.5%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是环保主义者,不过仅有8.25%的民众是主动环保者,此外还有44.25%的民众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被动环保者的特点,1%的民众甚至是对环境保护不屑一顾。

表7和表8分别体现了公众的年龄阶段和文化程度与环境保护态度的关系。通过表7,很明显看出,年龄与民众环境保护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46~55岁年龄段的民众相对最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而老年人(>55岁)则在环境保护中处于被动。通过表8,不难发现,文化程度越高,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态度与行为越主动。

4 提高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4.1 加强环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机制

环保意识具有引领与调控人们环保行为的重要作用。要丰富环保意识宣传和教育的形式,比如依托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将环境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列入学校的教学安排中,作为必修内容加以培养和教育,不断激发强化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教育手段和途径上,多渠道、各形式、宽领域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报刊等大众新闻媒介的引导与示范作用,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并把环保意识逐渐培养成一种日常习惯。

4.2 塑造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意识的激励机制

调查结果显示,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弱,为了有效改变这一局面,要先从改变日常行为习惯开始,引导市民逐渐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另外,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意识的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适当奖励对环境保护做有优秀事迹和积极贡献的民众,从而有效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身边更多人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4.3 完善環保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健全约束破坏环境行为的制约机制

当下,要有效提升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还必须充分认识到环保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通过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环保执法的力度和强度,才能进一步确保在环境保护领域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局面;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约束破坏环境行为的制约机制,正确引导与规范民众的环保思想和环保行为,不断壮大环保监管的队伍,对监督或举报违反环保行为的市民实行奖励,使污染和破坏环境者受到制约和惩罚。

4.4 完善民间环保社会团体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社会参与机制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整体力量,大力号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而不是一味地把环境保护视为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毕竟如果环保工作缺少政府有关部门和民众参与的良好结合是很难取得显著效果的。鉴于一些发达国家已在长期的环保工作中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我国可以吸收借鉴它们发展民间环保社团的经验,不断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开展环保教育、交流、推广等一系列活动,为民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更宽广的平台,使民间社团在推动民众参与环保事业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5 结 论

这次调查结果由皖北地区蚌埠市和阜阳市折射出安徽省乃至全国公众环境知识掌握程度和环境保护参与状况不尽如人意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向我们警示:充实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变得愈加重要。为了我们自身和子孙后代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每一位公民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柳林.环境保护意识探析及其对策[J].中国包装,2006(5).

[2]杨方.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状况调查[J].河海大学学报,2007(2).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