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易误读的几个文史常识,你能说对几个?
2015-05-30
党的生活·青海 2015年4期
“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起作用之一是作为一种下葬工具。古时候往往用大木来引棺材入墓,这种大木的称呼就是“丰碑”。这种特殊的葬礼规格,起初适用范围有严格限制,后来普遍百姓也学着用起来“丰碑”,也就是在坟前立起石头。
“劳燕”最惯是“分飞”
“劳燕”代指的是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和“辛劳”没有半点关系。“劳”和“燕”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飞去,“分飞”是“劳燕”最常见的姿态,而不是“纷飞”。
“七月流火”非天熱
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七月是指农历,火是指恒星大火星,流是指西沉。祖先早在几千年前观察到,每年夏末秋初,大火星会落向夜空西方,是指天气逐渐转凉的征兆。
“衣冠禽兽”是褒义
“衣冠禽兽”一语来自于明朝官员服饰。据说没有记载,明朝的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绣兽,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衣冠禽兽”开始有了贬义。
(来源:文史百科微信公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