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研究
2015-05-30谢万忠包函灵潘锦民
谢万忠 包函灵 潘锦民
[摘要]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旅游业具有“扶贫效应”,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簕山和冲敏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分析,总结其旅游开发的基本经验,为防城港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防城港市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7181
1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旅游业具有“扶贫效应”,农村地区利用当地特色风光、人文风俗,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发农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能有效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防城港市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临北部湾,是中国仅有的两个沿边与沿海交汇的城市之一。同时因位于十万大山南面,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地貌独特,山水资源较为丰富。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一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通过开发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港口区企沙镇牛路村簕山古渔村与防城区华石镇冲敏村进行分析,总结其旅游开发的基本经验,为防城港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2防城港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旅游开发分析
21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简介
211簕山古渔村
簕山古渔村位于港口区企沙镇牛路村,距离企沙镇政府约10公里,距离防城港市行政中心约28公里,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半岛村落。簕山现存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约30平方米的两层古村堡岗楼遗址。村内保存上百亩滨海红磷蒲桃生物群落,有银叶榕、古榕树、车辕树等珍稀树种(其中银叶榕5棵,最老树龄达1400多年)。受海浪日久侵袭,海岸礁石形成姿态各异的奇石景观。2009年牛路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修建完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并根据簕山村独特的资源特点,重点开发旅游。通过修建邀月台、云海亭、社王山等景观设施,于2010年6月建成簕山古渔村景区,景区至今已接待游客人数超十万人次。
簕山古渔村突出城乡风貌改造,将新农村建设与滨海旅游开发相结合,被定为自治区城乡风貌特色产业试点村,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其后,还分别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称号。
212冲敏村
冲敏村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区华石镇东部,距离防城区14公里,距离防城港市行政中心约24公里。冲敏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受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限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当地丹竹成林,并种植含砂树(最老树龄达100多年)。宽近10米,长近2公里的竹林带生长在江岸边,含砂树点缀其间,形成了“山青、水绿、竹翠、树木成荫”的生态景观。2009年冲敏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以下冲敏村为重点,共筹集建设资金500多万元修建完善进村、进户道路和林间道路,以及停车场、篮球场、农产品展示中心、舞台等公共设施。
随着硬件设施的完善,冲敏村走上了生态农业发展道路。通过培育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生态养殖基地,形成了以“猪+沼+果+灯+鱼(蛙、鳖)”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打造集农业示范、生态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冲敏村生态园,并于2011年被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广西二星级农家乐,成为防城区“一环五区三名镇”中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簕山、冲敏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分析
一是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相互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惠民政策,确实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簕山、冲敏两个村作为防城港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通过专项资金和相关资源的投入,改变了以前“水电不便、出行困难”的破旧落后样貌,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群众开办农家乐、渔家乐,发展生态农业,拓宽了就业和创收渠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目标。
二是发掘资源特色开发旅游经济。簕山是一个具有浓厚海洋文化和滨海民俗的半岛村落,保存完好的古村堡遗址和滨海原生态林,正是通过“三古”(古村、古树、古渔猎)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打造形成簕山古渔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冲敏村地处防城江上游,山水秀丽,生态保护较好,环境优势和传统农业资源为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
三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定调开发档次。簕山“三古”旅游资源是本市其他著名滨海旅游景区,如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京族风景名胜区等所不具备的,并打造形成以展示当地民风民俗和海洋宗教文化的“观潮节”节庆活动,成为本市滨海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冲敏村主要以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为主,旅游资源禀赋相对欠缺,同时发展也受到水源保护的限制,决定了其主要定位为地方性的城市休闲地。
四是参与主体复杂影响建设效果。两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涉及政府、村两委、村民家族等多个参与主体,参与主体的复杂性影响建设效果。簕山古渔村李姓家族与上级政府、牛路村两委多次产生矛盾,期间还出现过集体抗议建设水利设施的情况,当前景区内出现大量私建新房的现象,也与参与主体的复杂性不无关系。相比之下,冲敏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上级政府牵头,村两委落实,村民积极参与,权责清晰,建设效果明显。
3基于簕山、冲敏经验的防城港市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借鉴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模式。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针对“三农”问题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政府主导理所当然。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公共属性,也只有政府通过财政投入才能承担此项工作。其次是通过政府引导构建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簕山、冲敏两个村的发展经验都说明,在建设后期,政府的管理职能会逐渐淡化,群众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体,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构建合理有序的管理机制,如政府通过扶持成立具有公司和协会性质的“簕山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簕山旅游开发公司”,积极引导村民自治,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要明确发展定位。根据统计,防城港市2014年旅游总人数1183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977亿元,而截至2015年6月,防城港市共有包括簕山、冲敏两个示范点在内的37个乡村旅游点。数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客源市场和供给短缺对比明显,但是客观而言,防城港市旅游热点还是以“上山、下海、出国”为主,即游客去向主要为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京族风景名胜区、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边境旅游,乡村旅游也是以特色鲜明、参与性强,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为主。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开发旅游业,需要明确市场定位,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禀赋和开发条件,避免盲目开发导致“旅游造贫”的现象。
三是注重环境保护。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旅游开发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从两个村开发的现状看,冲敏村受到保护水源的制约,环境保护相对较好,而且由于当前大力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村内垃圾处理形成常态化,群众的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簕山由于突出旅游开发,当地群众为了迎合游客的住宿需求,大量兴建房屋,有些房屋不仅与规划风格相悖,还直接侵占古树林,建筑垃圾也直接堆弃在树林里,严重压缩了树林面积,导致景区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不利于后期发展。所以不管是从提高生活质量,还是发展经济的角度,新农村建设都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四是注重开发过程的参与性。根据旅游开发社区参与的观点,当地居民参与并从中受益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两村旅游开发的情况看,与商业景区可以依靠门票收入获得收益相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主要起搭建平台的作用,只有通过财政扶持、政策优惠等方式引导发展生态农业,及以“政府补贴、群众承包”的方式让当地群众自主经营渔家乐、农家乐项目,才能使其更积极主动参与到旅游开发当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群众普遍意识较低,往往会出现像簕山古渔村群众为追求个人利益私搭乱建的情况,政府需要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和扶持,尤其是树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典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4结论
防城港市具有沿边沿海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引进了武钢生产基地、金川铝镍加工基地、中广核核电厂等大型工业项目,逐步向工业化迈进。由于农村地区群众普遍文化水平低,与工业发展对用工的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作为传统农业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发展旅游不失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选择,目前包括防城区滩营乡四和村在内的一些乡村也在积极申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本文以簕山、冲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农村建设中旅游开发的基本规律,以期对防城港市新农村建设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睿辉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选择与优化[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2]黄启健建设新农村解“三农”难题——广西新农村试点建设两年回眸[J].当代广西,2008(12)
[3]詹洁,侯佳,莫云,等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
[4]卢宏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机制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张众乡村旅游相关利益主体角色、定位及合作模式[J].农业经济,2014(6)
[6]刘龙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商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