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委书记与县长之间的权力分界

2015-05-30王巧捧

新传奇 2015年4期
关键词:县委书记县长书记

在县级党政干部中,圈子问题普遍存在,处理各种关系,是县委书记们最头疼的事。而其中,与县长之间的关系,而更为微妙、复杂。由于各自行事风格的不同,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关系大致有三类:县长跟着书记转;默契分工,心照不宣;县长和书记对着干。

最感意外:“击鼓传坑”,坐不久?

“县委书记像土皇帝,那是过去了。现在一些县委书记都要当‘缩头乌龟了,土皇帝那是政治不成熟。”曾担任县委书记的陈峰平感叹,“这是一个高压力、高风险岗位,不少人坐不久。”

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安全、党风廉政……兼任过县委书记的万维一口气数出一长串压力源和风险点,说任何一项工作都可能隐含风险。

陈峰平介绍,要想改革创新,推动工作,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树立很多对立面,时间久了,矛盾积累,会造成一种高压锅局面。

另一方面,县委书记上任后会发现,前任可能会留下很多烫手问题,财政超前消费、牺牲环境和资源,留下没有实际价值的政绩工程,等等。

万维说,前任给后任留“坑”,而后任鲜有给前任“填坑”的,这导致矛盾长期掩盖,结果造成一个县“坑”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到最后一届一届成了击鼓传手雷。

出于对风险的担忧,加之对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考量,一些县委书记干久了容易浮躁。

多名受访官员向记者揭示,如果县委书记本人浮躁,县上的干部也会渐渐变得复杂,工作局面被动。

“我老不走,占着位子,不讨嫌吗?”陈峰平笑称。这种情况下,“政治风向标会偏。”那些曾非常拥戴县委书记的人,会渐渐转向,很可能转去维护县长——下一任书记的有力竞争人选。

陈峰平任职县委书记的最后两年,主要将过去的一些工作进行常规性推动,没有再创新。“也有一种明哲保身的感觉,因为我改变不了。”

万维的话印证了陈峰平的上述说法。他说,现在,不少县委书记的政治生命都比较短,将走未走之际,干部的聚合力,会随着县委书记未来可能的升降去留而消长,甚至有人专门研究领导的走向。

万维还提到,县委书记被查处起来很容易。就算经济上没有问题,工作上都难免没有问题。如果严格按照各种制度、规定办事,处处受制,地方上要想发展,完全循规蹈矩,不闯线不越线,几乎做不到。

但随着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化,想要违规办事越来越难。诸如用地审批越来越难。这让县委书记的行权无形中规范起来。

但记者采访中发现,部分县委书记任职两三年后,多谋求调回市上,哪怕是平调到市级部门。

最难把握:用好权、不滥权

万维更深的感慨是,县委书记权力大,面临的路口也多。曾经担任县委书记的颜利对此深有体会,但他强调,“主要看谁用、怎么用这个权。”

万维认为,县委书记可能积极创新,也可能消极守旧;可能一心为民,也可能一心为己;可能抓大放小,也可能大小一把抓。

万维透露,县委书记如何抓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记本人。譬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万维感觉,近10年来县委书记的权力更加集中。

“尽管有些地方试行一把手不分管人财物,但是所有的事情,不经过县委书记点头,下边的部门哪里敢做主?书记只需要说一句,‘这么重要的事怎么都不跟我报告?限权的制度可能就被化解。”

相比之下,颜利的县委书记生涯比较悠哉。颜利给自己定的任务是:管理、监督、指导、督促。县委一旦做出重大决策,就交由相关领导负责。由分管副书记、副县长和组织部长、纪委书记成立督查考核组,抓落实考核,半年汇报一次。颜利发现,效果显示,放权更能调动分管领导的积极性。“我也比较轻松。”

颜利认为,县委书记不能轻易表态,要依靠县委常委班子,不胡乱决策,不干预司法,才能用好权、做好事。

而县委书记在诱惑面前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行权的公正性。

陈峰平坦承,担任县委书记时,送钱送物的,有;投怀送抱的,也有。

他透露,上任之初,先是一名科级干部试探着送来一个红包。拒绝后,他听到一些议论,才发现干部之间会互相打聽,“怎么样,这个书记送得出不?”他认为关键是慎初。否则,一旦开了口子,工作上自己只有被动的份了。

行权和廉政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委书记的品质和选择,而决策方面,多个受访对象认为,除了上述县委书记个人因素,同时还难免受上级的影响。结果,有的县委书记专门投上所好;有的则有被逼无奈之感:“市委书记交办的,个别人明知违纪也得硬着头皮上。”

陈峰平透露,也有县委书记专门琢磨市委主要领导的心思、关注点,然后集中人财物打造典型。他分析,一些盲目的政绩工程,其实承担了两级甚至三级政府的寄望。“毕竟,上级也需要政绩的支撑点。”

他感叹,最大的腐败是决策腐败。一个县委书记的决策,是为了自身政绩还是为了地方发展,怎么去判断?

最头疼的事:人际博弈

颜利上任县委书记时,班子内有以原县委书记和县长为首的两派,总是针锋相对,尤其在是干部任用上,双方都力主提拔自己推荐的干部。颜利上任后,推行了干部票决制,表明一个干部的提拔或是免职,不是某个领导的作用,而是县委常委班子的决定。

颜利透露,在县级党政干部中,圈子问题普遍存在,处理各种关系,是县委书记们最头疼的事。而其中,与县长之间的关系,而更为微妙、复杂。

由于各自行事风格的不同,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关系大致有三类:县长跟着书记转;默契分工,心照不宣;县长和书记对着干。

有些县委书记本身比较强势,工作中对政府工作“指导”过多,导致县长跟着书记转。有些地方,县委书记和县长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分工。比如某地新区建设由县委书记负责,旧城改造矛盾较多,县长负责。形成一种默契的、隐形的权力边界。有些地方县长能力、作风比较强势,书记协调起来比较困难。但真闹到水火不容地步的,还属个别情况。

对县委书记来说,与县级党政机关、部门的博弈,也考验技巧。

时任县委书记江时勤透露,有时开会,有的部门知道会上将要安排的工作有难度,找借口派没有资格表态的中干来参会。会上要求表态时,参会的中干往往说,需要回去汇报一下。

有些特殊情况不能不准假,怎么办?江时勤想了个办法,要求替会的人必须是副职以上,必须当场表态,不表态就代表同意,就要接受考核问责。这种从严管理的模式,如今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人际关系很敏感,甚至一些正常工作也会让自己失去一些支持,但有时又不能不碰硬。陈峰平在改革中触动了当地部分人的利益,其中为代表的政协主席走到了他对立面,工作上处处反对、牵制。

协调起与市级部门的关系来,更加不易。即使万维以市委副书记兼县委书记的身份跟市级部门沟通的工作,也有同感。

县级与市级部门沟通,是向上办事,自然难上加难。万维说自己一般不出面为县上争取利益、协调事情,以免给人以利用自己身份的感觉。一旦遇到确实着急的事又难以沟通的,他出面请市级部门商量,对方表面客气,实际也不太买账,甚至遇到对方姗姗来迟、局面僵持的情况。

万维认为,县委书记是很难做人的一个角色,“对上级不得不恭敬,否则就可能被拿下或被边缘化。而工作中矛盾集中,下面做的错事、惹的祸事,再好脾气的都有可能发火。所以有人觉得县委书记是上恭下倨,其实也有自己的难处。”

陈峰平总结,做县委书记,不光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处理好前后左右各种人际关系。

“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有很多是出于工作需要,也有很多是出于个人利益。”陈峰平说。“但这样的县委书记毕竟是少数。总的来看,县委书记是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社会应该给他们更多理解。”

不过,即使已经离开县委书记岗位,陈峰平依然困惑地发问:县委书记以什么论英雄,干得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廉政瞭望》总第392期 王巧捧/文)

猜你喜欢

县委书记县长书记
县委书记的榜样
县长干过啥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读书记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长帮了一个忙
县委书记要敢于担当
县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