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
2015-05-30黄雨欣
黄雨欣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企业“走出去”战略逐渐成为我国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战略之一。基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我国经济整体部署和整体发展的必要性,发现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金融支持的问题,包括:金融政策协调性不够,外汇管理可兑换过程和风险冯丹机制有待完善以及银行提供的产品过于单一,融资比例不够。我们可以从健全金融政策协调机制、加强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有机结合、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推动人民币对外投资以及丰富金融产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金融支持;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流动资金,利用我国的低廉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源去创造经济收益,如今,各大外国企业在我国随处可见,它们为我国创造就业、活跃经济、推动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改善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国际贸易的逐渐深化和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走出去”战略已经势在必行。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要趋势,也符合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根本要求,同时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保护我国的国际外汇储备以及调节国际收支平衡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金融支持的现状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经济指示,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引进来”战略的重要补充和重要衔接,为共同服务经济和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作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对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保护国际储备的安全以及培养大型跨国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金融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也是必要的,目前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的具体发展状况如下。
(一)外向型经济发展助推企业“走出去”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会对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首先,对外投资不仅能扩大人民币在国际结算和国际经济往来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动人民国际化;其次,跨国公司的培养,不仅能利用外国廉价的生产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提高我国的GNP水平,同时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为国内和国外市场提供重要的经济纽带;最后,进行国际劳务和服务的直接输出或合作。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助力企业“走出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跨国公司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设立跨国公司需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局势,而且还要面临很多风土人情、文化差异等问题。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推动价格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推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分部,在全球范围内和其他企业展开竞争或者合作,通过进出口、生产以及销售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自己的人力、物力以及原材料等资源,开展专业化集团化的生产和经营战略,逐步形成跨国大型国际公司,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金融机构对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实际情况是,除了少部分的大中型国企或者上市企业外,大部分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在境外投资常常面临资金短缺、资金流动困境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国内的金融机构对其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偏低,银行不愿意承担潜在的借贷风险,所以拒绝对企业进行诸如贷款、提供便捷产品等服务。如下表,可以发现,我国银行金融在境外投资时更偏向于直接入股具有竞争力的中内外著名企业。
表1 2013年我国银行金融机构境外战略投资一览
商业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时间入股比例
平安银行通用电气金融国际公司20097.30%
浦发银行花旗银行20025.00%
民生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20124.55%
华夏银行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20115.00%
南京银行国际金融公司201015.00%
数据来源:各大银行2014年年报
透过上表的数据,我国企业“走出去”金融支持不足,很大程度上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境外策略有关,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境外策略偏向于自身直接投资,而非为我国企业提供支持,所以作为政府,应该给予银行一些扶持补贴,弥补其在支持企业“走出去”中的收益损失,并制定相關制度,保障企业“走出去”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所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措施协调性不够
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政策实际上是缺乏一定的系统完整性,因为我们国家目前的外交战略发展并不全面,经济外交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样就导致了我们的企业在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同时就缺乏政策支持,让我们的企业绩效成果难以达到理想化的程度。
(二)外汇管理可兑换过程有待完善
企业“走出去”外汇管理的内容归纳有很多,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审查外汇资金,企业“走出去”的登记和审查以及备忘,还有投资的核查,以及企业走出去的外汇资金机器年度检查。以上所说的这些措施,看似严格,实际上很多审查指标并不明确,而且一些来源也并不清晰,一些指标的量化程度不清楚,所以这样会导致外汇的审核只是流于形式而非在实际上实行。一些提交上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表导致数据的真是程度让人怀疑,信息的不通畅和市场信息的不完全让企业的走出去的外汇业务监管显得非常繁琐。
(三)国内银行提供的产品过于单一,融资比例偏低
透过这些年的新闻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普遍对于获得金融支持有较强的意愿,但国内银行能够提供的金融支持非常单一,主要是银行贷款、对于海外投资企业提供金融保险,以及开设政策性质的咨询服务,这其中,要以银行贷款占据最主要的地位,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外投资的资金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去”,而很多中国企业由于缺少实际的操作经验与自身资金支持,未来会对金融产品有更大的需求,到时候国内银行产品单一的弊端便会显露出来。
(四)风险分担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企业进行境外投资,或者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地区时,往往喜欢按照“晚半拍”原则,即优先考虑那些经济发展水平稍晚于国内的国家或者地区,但在这些地区进行投资,大都存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因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一般周期较长,涉及的资金数额比较大。但企业本身很多实力并不够强,可供使用的流动资金较少,众多负面因素导致目前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三、“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健全政策协调机制
建立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政府部门的政策性协调机制,具体可以包括外汇管理,对外投资,对外金融服务等一系列。另外将目前的现有关于支持“走出去”政策的法律法规进行重新组合和规划,使之更加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并通过合理的利用法律和市场等方式是来增强对于那些在境外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的规范和控制,这其中包括他们的经济行为,组织形式,产业布局。
(二)加强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的有机结合
相比中国,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更为成熟,开放程度也更高。同样的“走出去”金融支持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更为全面的机构参与,包括不同的类型和性质,然后再辅以高度开放化的市场运行体制和相应政策协助。归纳起来就是,多方位、多层次、多种类的市场化运作,加上政府的机构的支持和引导,来吸引那些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金融机构发挥主要作用。
最终成为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相互融合的“走出去”援助体系。
(三)发挥金融市场作用,推动人民币对外投资
近几年,央行对于包括境外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越来越总是,为了提高中国在这些市场上的竞争力,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外汇产品,包括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掉期交易等。目的只有一个,包括那些在境外进行投资中国企业的切身理由,外它们提供规避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有限的金融工具。
(四)丰富金融产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主要还是以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主,证券、投行等金融机构参与还比较少,而合作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海外投资保险产品、开立保函等。这中间又要属银行贷款占据最主要的地位。为了给那些希望在海外进行投资的企业以金融帮助,诸如金融等相关机构应该积极丰富金融产品,推动企业能够“走出去”,譬如,中国银行就针对有国家财政部门特别拨款支持的对外基础设施承包工程,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内保外贷、外包内贷款,海外直接贷款等实实在在的金融产品,能够有效的帮助那些企业在海外投资顺利开展。(作者單位: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亚.基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J].华北金融,2009(06).
[2] 王一兵.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问题[J].金融经济,2012(06).
[3] 朱京曼.加大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J].中国金融,2012(24).
[4] 商瑾,于中元.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经验[J].商业经济,2013(02).
[5] 徐忠,徐荟竹,庞博.金融如何服务企业走出去[J].国际经济评论,2013(01).
[6] 陈群.金融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相关探讨[J].福建金融,2006(06).
[7] 唐菁菁,黄立群.金融支持忠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1(03).
[8] 郭凯,于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J].经济视野,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