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美志愿,重在流程管理

2015-05-30徐琳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二本志愿资料

徐琳

志愿填报的首要工作

1.自我准确定位。自我准确定位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自己分数的定位,二是对于自己兴趣爱好以及个人职业规划方面的准确定位。

高考分数的准确定位,又分为考前报考、考后估分报考和考后出分报考三种。对于考前填报志愿的省市,考生的自我准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考生要充分利用模拟考试、平时排名,准确定位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样本法,参考自己平时成绩、模考成绩等在中学、所在地区的位置,了解本中学往年与自己名次相当考生的录取情况,参考这些信息来判断自己的位置。

对于考后估分报考志愿的省份,考生自我定位主要通过平时在模拟考试中多练习,多估分,查找、分析自己估分准确或者不准确的原因和方法,尽量让自己的估分符合实际分数。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的是估分的过程中,你能保证自己估得比较准确,但却不能保证别人估分准确。因此,还是要充分把平时的成绩以及模拟成绩作为估分的重要依据,要在估分前就对自己欲报考的学校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多数省份而言,目前实行的是出分出线出名次填报志愿。相对而言,这种办法对于分数自我定位非常容易,但同时因为高校招生咨询口径的不同,也非常容易出现“扎堆”而使有的高校分数非常高,有的高校分数非常低的情况,但平行志愿多少能够缓解这种情况。

自我准确定位的第二部分就是考生对自我性格的分析。考生应结合自己以及家长的帮助逐步认清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职业规划路径,结合分数自我定位来做好学校志愿的选择。

2.搜集相关资料。一般来说,要搜集的资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省内高招政策和高校相关信息。

对于省内高招政策的详细了解,是我们填报志愿的重中之重。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省内高招政策,我想多谈几句,志愿填报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可是总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情况每年都在发生,这提醒我们在关注志愿知识时,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略了志愿填报的“大道”。

那些不可思议的事

前两年,重庆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侄子犯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志愿填报错误,导致掉档复读。这个孩子的分数已经上了二本线,考上一所本科大学本是探囊取物。怪就怪在填报志愿的那天,他太有信心考上这所大学了,自己在网上操作时没有仔细检查和反复核实,在二本的第一志愿填报了这所大学的独立学院。因为缺乏一些志愿常识,他连独立学院和本科大学的层次、性质的区别都没有搞清楚,想当然地认为这所独立学院是这个大学的一个分支学院,导致本科二批次的第一志愿无法录取。

重庆那一年只实行了一本批次的平行志愿,二本批次按志愿优先的传统习惯录取,这个孩子也没有关注这个政策,后面几个志愿胡乱填报,没有梯度,第二、第三志愿也因高校名额已满未被录取。最终这个孩子不愿意到三本批次学习,只能无奈复读。一家人伤心难过,后悔不已。

混淆了一般本科大学和独立学院的名称,是这个孩子犯的第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忽略了重庆“一本志愿平行,二本志愿不平行”的录取政策,志愿无梯度,是这个孩子犯的第二个错误。而这两个常识性错误要一年时间的复读来补救,无疑是令人非常惋惜的。

志愿的大道

我们对于志愿的填报,往往更重视高校的录取政策,却容易忽视省(市、区)招办的录取政策,但后者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志愿的大道。目前介绍志愿填报技巧的文章很多,但有不少都是站在一个很小的角度来看问题,忽略了大政策、大方向。志愿填报是个系统工程,一定要系统化、细致化地全面了解。

对于高校的录取政策、相关信息,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搜集欲报考高校的招生章程。高等院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有效形式,是高等学校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全面了解高等学校的情况,重点对招生章程的内容进行研究。了解高校的录取原则,做到“心里有数”,避免盲目填报。高校招生章程的内容包括:高等学校的名称、校址、层次、办学类型、高考语种的要求、男女比例、录取原则、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原则以及对有特长学生的录取原则等等。通过高校的招生章程,你可以了解高校是否为“211”或“985”高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还是省属高校,高校不同校区的招生代码是否不同,高校专业的录取是否有级差,同分情况下如何安排专业,对于平行志愿省份投档后是否退档,加分是否计入专业安排,高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原则,高校是否有特殊专业或特殊要求,如男女比例等。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高校录取是否存在专业级差。

第二,搜集欲报考高校的近3~5年在本省份的录取分数。一般来讲,对于学校更重视,而觉得专业是其次的学生,就可以查询各高校录取的最低分,对于专业特别重视的同学,尽量参考平均分数。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使用平均分数未免过于保守,特别是对于中等成绩以上的考生,还是应该更重视学校,因为一所好的学校,可以给你更为广阔的平台。

第三,大范围固定欲报考学校范围。首先应该确定自己的重点批次,重点批次是指重点线上的考生,也就是提前批和一批。一本二本之间的重点批次是二本学校,依次类推。比如作为重点线以上的考生,就需要在提前批次和一本批次各确定大概13~15所高校;在临近批次,也就是二本高校中找大概10所左右高校,对这些高校进行资料分析。

第四,咨询资料分析和咨询。固定了欲报考学校,就需要对这些学校的资料进行分析,在对高校的往年录取分数进行分析时,我推荐使用分差法。

第五,缩小预报考学校范围。通过一系列资料的查询,利用分差法的分析,将学校范围缩小至3所,重点批次至5所。对这些学校进行详细咨询,包括分数、专业、学校等相关情况。后面几步是重复这一过程。最终确定志愿表。

从过程中不难看出,填报志愿的过程就是搜集资料,科学分析,进行咨询,然后逐个排除的一个过程。因此做好搜集资料,科学分析和咨询是科学填报志愿的主要途径。

猜你喜欢

二本志愿资料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Party Time
JUST A THOUGHT
PAIRS & TWOS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不同分数段的志愿方略
二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