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学生的电话情思

2015-05-30高慧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王小明闹钟电话

高慧清

这是一个新的班集体,学生在开学初进行军事训练。新学期,新班级,有新气象,在开始的几天里,每位同学都能够按要求遵守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服从教官指挥,严格按照教官要求做好每一个动作。他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迎着淅沥沥的小雨,一丝不苟地规范着每个动作,遵守着军人铁一般的纪律。作为班主任,我累着,我快乐着,我看在眼里,我喜在心头。可是,好景不长,军训的最后一天下午,班里少了一个——王小明没来!问其它同学,都说不知道。训练已经开始了,还是不见王小明出现,我想可能是迟到了找不到本班队伍,于是折回教室,走廊空无一人,门上挂着锁——王小明不仅仅是迟到。于是,我找来“学生情况简明表”,拨通王小明留下的联系电话,接电话的是房东(王小明是个外宿生),他说王小明不在宿舍,已经到学校来了。我看了房东家的地址,离学校不远,不可能还在路上。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狐狸尾巴到底藏不住,王小明逃学了。直到下午训练结束,还不见王小明的踪影,我的心七上八下。

今天的晚自习,我来得特别早,我等在楼梯口(教室在楼梯转角第一间,他不会舍近求远的)。离上课还有5分钟,王小明来了,我拦住他问明原因。他说是睡过了头,等赶到教室时,大家已经开始训练了。他在训练场外站了一会儿,想加入训练队伍,可到处都是新面孔,服装都一样,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心想刚开学老师也不认识他,思想一松懈,为自己找了借口,跑出去玩了。交谈中我还了解到:王小明自己租一间房,没有其它同学同住,以手机定的闹钟叫自己起床。但是闹钟对他起不了作用,无论闹钟怎么响得厉害,翻身关掉继续蒙头大睡是常事。经验告诉我,这是他体内的惰性气体在起作用,缺乏内在动力又没有外在强迫力。于是我对他说:以后由我来叫醒你吧!他有些迟疑,定神看了看我,连说不要不要。在我的一再坚持下,王小明才勉强答应了。从那以后,我每天两次拨通王小明的手机来叫醒他。有时很快就有回应,有时手机响了很久也不见动静,有时听到忙音,我知道他老毛病又犯了,就不间断地继续拨,一次,两次,三次……直到他说马上起床为止。过了一段时间,电话不再需要两次三次的重复,一次就够了.再后来几乎每次手机刚接通,另一端马上回应。就这样,王小明再也没有迟到过。电话叫醒王小明也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我还象原来那样,每天再次拨通王小明的电话,从不间断。一天下午放学后,王小明主动找到我说:“老师,谢谢您,真的,谢谢您这么关心我!”看得出他很激动。这是一个契机,于是我让他坐下来聊聊,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早在上学期末,我都是在您打电话之前就醒来了,躺在床上等您的电话。听着它的声音,感觉很温暖,很亲切,听您叫我起床的声音是一种幸福,我很想继续拥有它。有几次想对您说出实情,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下,我舍不得。放假期间我想了又想,觉得这种做法太自私了,决定告诉您,请您原谅我的自私!您不会生气吧?”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他表示自己能够按时起床,不会迟到了,还让我多多注意休息。此后王小明脱胎换骨,变得会自律了,变得会体谅别人,会关心别人了。从那以后,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或是偶尔出现的伤风感冒,他都能坚持下来,再没出现迟到旷课现象。王小明的学习热情渐渐升级,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后来偶有时间,或放学后,或路上同行,王小明都会主动跟我聊聊他的过去和现在,聊聊他的同学和亲友,从中我知道了一些关于他的“历史”。上初中时在家经常睡懒觉,妈妈叫不动他,经常迟到,老师或者口头教育,或者写书面检查,或者严厉批评,或者布置劳动任务,或者让其站立反省,都无济于事。如此之后,老师对他的行为熟视无睹,他也认为自己无可救药,更加放纵自己。刚上高中时,王小明也下过决心,想洗心革面,找回自我,可过不了几天便撑不住了,“旧病复发”,于是出现了开学初那一幕。当我表示要叫醒他时,他认为我只是说说而已,即使真正这么做了,也坚持不了多久。让他没想到的是:我不但做了,而且坚持下来,一次不漏。后来,“这一刻的手机铃声变成我的鸦片,我特别爱听,它没响之前还真不想起床。”我庆幸,当时没有严厉批评,没有处罚,让他没有产生逆反的机会;我欣慰,我以自己的行动挽救了一个学生,我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感染了他,让他的意志更加坚定,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在这个教育个案中,我遵循并成功运用“情感教育”这个法宝。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他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所谈的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主体,作为班主任要尊重他的人格,与他平等地交流,促使他产生内心的积极体验,也就必然十分重视情感教育。在完善人格、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情感教育首先追求“慎独”、“自省”、“自律”而不是“他律”,强调受教育者本人内心中要具有一种自觉能力。只有“当互相尊重的情感强到足以使个人从内部感到要像自己希望受到别人对待的那样去对待别人时,才出现道德自律”。它不是从修面强加的约束,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为了寻求更高的境界,学生个人宁可承受痛苦的感受,这是因为他感到被关注,被爱着,就会投入去做他应该做的每一件事,也会为他本人体现出来的发现自己和改造自己的本质力量而感到自豪,感到崇高,而这又进一步激发他做好每一件事的热情和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心灵的对晤与真情的沐浴。它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活状态、回到本质的心灵感觉,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而那些凡是遮蔽了我们生命热情的东西,遮蔽了我们对于无限、永恒与神秘的向往与渴求的东西,都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追问。只有在对过程的追求、对“现在”的真切感受中,我们才有可能在有限中发现无限、在卑微中开拓出灿烂。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4.12(38).

[2]杨广柱等.《对情感教育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5.

[3]苏霍姆林斯基,周蕖等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王小明闹钟电话
多彩创意闹钟
张 晖
天然闹钟
小闹钟的提醒
能帮我设个闹钟不等四则
《花火》B成员专访特辑:我和夏沅亲如姐妹
王小明:爱心撑起养老之梦
夜半电话
电话
Effect of CD74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