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造型演变
2015-05-30李芳
摘 要: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造型观念从古至今发生了极大变化,本文将梳理水墨人物造型的转变及背后缘由等,为明晰未来水墨人物画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意象造型;具象造型
在中国人物画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水墨人物画已成为其极具代表性的一个重要分支,造型是一切艺术最根本的塑造形式,造型作为水墨人物画精髓一直是艺术家们追求探索的核心问题。回顾历史,水墨人物画的造型观因时代变革、历史发展和自身艺术性转变等而不断发生了变化—从意象造型到具象造型,从具象造型到多元融合。本文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研究不同阶段水墨人物造型方式的发展特点、转变及背后缘由等,为明晰未来水墨人物画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一、传统水墨人物画及意象造型
传统中国人物画造型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基础上的。受儒家“礼、仁”和谐思想、老庄“天人合一”思想和禅学“静心、自悟”思想影响,传统人物画在审美上追求心与物间、自然与社会间的和谐统一,形成了重神轻形的意象造型观念。《周易·系辞上》“圣人立像以尽意”表明通过描绘客观形象以表达出自我情感意志,使意象融汇为一。此后“意境论”成为人物画创作一直遵循的艺术观念: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夫物象必在形似,形似需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说明意象造型需要真实再现外在形象、把握神韵,以及所有得以实现又要归于用笔;顾恺之《论画》“以形写神”,谢赫“六法论”“气韵生动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都在表明人物画造型以客观形象为造型依据,但又不被其束缚,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以表达主观意象过滤后的形似造型。意象造型贯穿整个传统人物画不断发展完善,促使传统人物画在造型观念和形式语言上都表现出意象性。
王维提出“水墨为上”,使水墨人物画迈开第一步①,吴道子以变化丰富、如莼菜条般的线条描绘的“吴装”打破了工笔着色的局面,促进了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大写意水墨人物画始于宋,代表作品石恪的《二祖调心图》,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太白行吟图》,此时期水墨人物画体现出扎实的写实功力,同时将水墨人物画内在本质推向更高层次,不仅形似还提出绘画抒写主观感情的“意趣”性。梁楷以粗阔笔法、浓淡水墨开创的减笔人物画法标志水墨人物画造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水墨人物画经历宋元明清,曾出现一些技术相当熟练的高手,如明晚期陈洪绶,在水墨人物画造型上将形象夸张变形,创造出“头大身小、宽袍光袖”②的象征性、符号化形象,配合画面结构营造,凸显强烈装饰趣味。清黄慎以深厚的写实功力和纵横粗炼的笔墨,塑造准确适当、富有意趣的人物形象。清末任伯年使水墨人物画发展开启新的一页。他以肖像画为主,因曾学西洋素描,研究陈洪绶技法和宋人工笔重彩,将西方造型理论融汇中国传统水墨形式融入中国人物画审美标准,并配合概括、夸张的造型处理手法,塑造结构准确、神情毕肖造型形象,拓展了水墨人物画空间,开辟了近代中国人物画新方向。
二、 20世纪水墨人物画及具象造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徐悲鸿、蒋兆和等老一辈留法画家回国后带来了西方素描造型方法,他们引进西方科学、严谨、精确的写实造型观念和写实性技巧,以西方的写实素描为基础丰富和完善中国人物画造型,使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造型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审美情趣上都有了很大转变。
徐悲鸿将西画素描引入水墨人物画教学,他主张以西画的造型方法补救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造型不准缺陷,力求人物形体结构准确度,所塑造人物比例、透视更接近真实,广为大众理解接受,也成为了二十世纪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模式。蒋兆和也将西画素描引入中国人物画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中国人物画造型规律主要是用线勾勒形象结构,所以应吸取素描中某些因素,如光影素描,以使体面造型和笔墨黑白虚实变化有机结合,达到更具写实语言的视觉效果;又因其学过西方素描,所以他所塑造的人物造型比“具象”更典型,用皴擦笔触塑造的明暗感也使人物空间感、体积感更强。
黄胄是另一位推动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大家,他注重深入生活,积累了大量素描、速写训练,其人物画造型抛弃了光影明暗的塑造手法,采用“速写入画”的造型方式,速写式线条和笔墨交叉融合,线条挥洒自如,只在结构部分用墨色加以烘染,注重精神气质刻画和内心世界表达,塑造人物造型写实,整体形象豁达奔放,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三、当代水墨人物画及多元化发展
上世纪末特别是90年代,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理想式禁欲生活观念的改变,中国画坛步入了自由多元的表现阶段。当代水墨人物画家面对新的文化环境和文艺需求,突破写实主义的“禁锢”,或借鉴西方表现主义造型手法,或回溯历史,从明清文人画和民间绘画中寻找借鉴,以多元化表现的造型方式表现当代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环境,形成了追求个性审美表达的“形式主义”造型语言,也构建了当代表现型水墨人物画的体系。
当代水墨人物画造型朝向多元发展,下面略举在造型语言独特创新的典型代表。一种是以色为主的造型,代表画家田黎明,作者身处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环境,作品鲜明体现出作者追求宁静淡泊的艺术精神境界,他在造型上巧妙借用西画一些写实技巧,摒弃以线造型的传统造型手法,继承传统花鸟没骨的表现手法,多描绘人物身影轮廓;受西方印象派影响,注重光影感和色彩感,在画面中创造“光斑”效果,人物造型简朴、平面化,画面气氛宁静淡雅,所以以色彩塑型,概括化、平面化的造型形象是他水墨人物画中的主要造型特征。
还有一些当代水墨人物画家以强烈的笔墨关系,大胆抽象、夸张变形的人物造型,并借鑒西方表现主义观念,选用新的艺术符号及画面造型方式,使得传统笔墨结构被完全解构重新组合,将当代中国水墨带入一种光怪陆离的全新境界,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如李孝萱、梁占岩等。李孝萱人物画着重表达因科技化、工业化给都市人们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在构图上采满格式、符号化和线纹形的方法,在写实造型基础上进行大胆夸张变形,以变现主义的变形夸张与传统笔墨相融合来突显城市人心灵异化和扭曲;梁占岩则以夸张变形的造型、纵逸浑然的笔墨,塑造出淳朴大气的人物形象。
在水墨语言和水墨构成方面做出突破性探索实验的当属刘进安,他注重笔墨和造型相结合的实践性探索,对形态进行艺术夸张整理,对所画人物形象倾注自我感情,用笔粗狂奔放,错综复杂的线、点、面被精心设计,重叠、交叉在画面中又安排井然,笔下所塑造的人物造型严谨结实,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都很强。
四、结语
以上对自古至今水墨人物画造型发展和代表画家的陈述,使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我国水墨人物画造型经历了从先秦到清末意象造型观水墨人物画的兴盛、20世纪随社会变革、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写实造型体系水墨人物画的兴起、再到今天自由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水墨人物画造型的多元化实践探索,造型观的转变“总意味着对既定规范的破坏,也意味着与当时文化语境的同步,容纳着当代人对自身生存状态和社会进步的思考”③。水墨人物画家们以对时代、对造型语言的较好理解,完成了中国水墨造型体系的发展变迁。同时总结水墨人物画造型变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造型无论如何借鉴创新,造型的变化总离不开笔墨的运用,在处理造型问题时,笔墨和造型的矛盾处境首先是个问题,其次才是笔、墨、色和构成间的问题处理,所以要处理好水墨人物画造型必须修炼笔墨语言的功夫,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水墨人物画形态的发展。
注释:
①朱乃正,卢沉·周思聪文集[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4-26.
②曹洞颇,邬建.丹青妙笔的意蕴:中国画赏析[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157.
③《创造意义》,《江苏画刊》,1993(11).
参考文献:
[1]冯远.水墨人物画技法[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余晖等.中国画技法全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4.
[3]王长平.当代水墨人物画的造型观[J].艺术百家,2008.
[4]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孔新苗.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美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芳(1980–),女,河南周口人,美术学硕士,周口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