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2015-05-30林丽
林丽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一言一行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随之增长。本文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提高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师德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担当着青年学生人生导师的角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以下就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几点建议。
1.爱岗敬业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辅导员这个职业,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爱岗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才可能有不竭的动力,才能尽心投入工作中,从平凡的工作中捕捉令人喜悦、鼓动人心的瞬间。敬业相对爱岗则侧重于实际行动,把工作做好、做出成绩,这才是敬业的实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比较繁杂、琐碎,需要与不同的学生接触,学会处理与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及日常事务。作为辅导员,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使自己真正融入到辅导员这个角色中去,履行辅导员的义务和职责,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善于学习
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创造力较强,具有较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喜欢怀疑和争论,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塑造者,其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学生遇到疑问和困惑时能及时给予解答,运用较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热爱学生
为师者,爱学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础。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因此,作为辅导员的首要原则就是要爱学生。只有付出了爱,才能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会第一时间想到如同朋友亲人般的辅导员;而当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阻碍时,也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帮助。辅导员应当采取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热爱每一名学生,决不能因偏爱某些学生而忽视对另一些学生的关心,特别是对那些在学业和思想品德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的“后进生”和“问题生”,不能嫌弃或歧视,而要怀着高度的责任心,给他们以真诚的爱,引导他们上进。
4.认识自己
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是做思想工作,这一工作特质决定了在培养和塑造学生人格的工作中必须善于发现和明确自身的特点,并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地开展工作,才能使学生思想工作更加行之有效。从师德修养上看,如果一个辅导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就不可能教育大学生进行正确定位,更谈不上做好学生工作。所以,不断地总结和反省有助于辅导员净化自己的道德品质,在道德修养上取得关键性的进展。
5.快乐工作
辅导员职业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工作内容较为单一繁琐。这种工作性质导致了许多辅导员心理压力大,产生职业倦怠。而作为辅导员,要想克服职业倦怠,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放松心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带领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学会快乐工作,是提高辅导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又一关键所在。
辅导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实际上是个人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诸多要素从低到高,从旧质到新质矛盾运动过程,因此也就决定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辅导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每一位辅导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坚持不懈地锻炼自己,在漫长的育人生涯中反复磨炼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太平主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