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反恐进入“第二季”

2015-05-30

新传奇 2015年47期
关键词:恐怖袭击恐怖主义伊斯兰

如果说“9·11”揭开了全球反恐的序幕,那么如今的巴黎恐袭、西奈半岛俄航客机失事、马里人质屠杀这三大事件已经成为改变国际安全运行逻辑的拐点。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伊斯兰国”成为世界诸大国共同的敌人,同时改变了大国政治的逻辑:从大国之间的彼此制衡与博弈转向了反恐,而各大国也将暂时放下彼此之间的芥蒂和矛盾,调转枪口对准“伊斯兰国”。可以说反恐的国际统一阵线正在构建之中。

反恐合作新格局

法国巴黎恐怖袭击事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强烈谴责,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同时表示要加强合作打击恐怖主义。

实际上,靠一个国家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应对恐怖组织的全球化活动。美国国土安全部前反恐协调员约翰·科恩认为,袭击者在巴黎同时制造多起袭击事件,意在“传递信号”,欧洲其他城市和美国应该提高警惕,“基地”和“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此前曾经制造类似的连环袭击。

还有分析指出,回顾今年历次恐怖袭击不难看出,恐怖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猖獗活动呈愈演愈烈之势。恐怖分子惯用“多点联动”的手法,已不局限于在一国之内施展,而能做到在全球各地同日响应。今年6月26日,法国、突尼斯、科威特三国同日之内,相继发生恐袭血案,造成60多人死亡,200人受伤。从北非到欧洲再到海湾地区,横跨三大洲的连环恐袭已给世界敲响警钟,国际反恐形势之严峻必须正视。

就在震惊全球的法国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仅4天,俄罗斯联邦安全局11月17日通过媒体公布调查结果说,10月31日在埃及西奈半岛坠毁并导致224人遇难的俄空客A321型客机上载有爆炸装置,爆炸是导致客机失事的直接原因,并认定这是一起恐怖袭击事件。

俄专家认为,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将大大增加俄反恐、特别是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也为俄开展国际反恐合作带来机遇,进而对全球反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地缘政治等因素,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反恐领域合作不畅。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俄罗斯批评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的打击行动收效甚微,美国及其盟友则指责俄在叙的军事行动别有用心。

如今,先后遭遇恐怖袭击的俄罗斯和法国俨然成为“患难兄弟”。身为俄军最高统帅的普京11月17日下令,要求位于地中海的俄海军部队与即将抵达该海域的法国“戴高乐”号航母舰队建立直接联系,并与其开展“盟友般”的协作。

俄政治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穆欣认为,经历客机爆炸事件后,俄在加强打击“伊斯兰国”行动中获得了更广泛的国际支持。

恐怖主义新形式

“9·11”事件后,恐怖主义发展蔓延不断变化调整,组织形态更加分散,宣传蛊惑方式多种多样,袭击手段不断翻新,变得更难以打击与防范。法国学者扎卡指出,欧洲某种程度上已经内化了新型恐怖主义袭击,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发生在巴黎的恐怖袭击比2001年的“9·11”事件带来的危机更加深重。

他认为,发生在2001年纽约五角大楼的袭击,通常的解释认为它反映了主流文明间的冲突。而2015年巴黎的这次恐怖袭击,已经不仅仅是两个对立文明为争取不同理想、价值、宗教而产生的碰撞。对立变得更加内在化,尽管以不同的形式,但对西方民主国家和穆斯林国家同样适用。

在欧盟,内在的恐怖主义兴起,有两方面的内部原因:社会和文化方面。为什么现代的年轻人,在法国出生和成长,也有法国的国籍,但却对他们生活的国家怀有一种野蛮的仇恨?在遇到任何困难时,他们会把什么视为“自己的”所有?扎卡认为,西方社会已经变得只关注物质幸福、社会权利、购买力和社会保护。诚然,这是合法的,但它没有给出生存的理由。传统上伴随欧洲而生的理想光芒不在,道德的败坏等,都使得年轻人对其生活的欧洲国家充满仇恨。在西方,尤其是产生新的内部恐怖主义的欧洲国家,确有一种“自我”感觉的衰落。当前新形式的恐怖主义,扎卡认为它们不是外在于欧洲的敌人,而是内在于欧洲的。

在国际政治上,人们不难发现,西方世界尽管本身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但经常在反恐问题上持双重标准。例如,西方本身不管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恐怖主义都是合法合理的,而一旦到了其它国家,就演变成为“人权”等不同性质的问题了。所以,尽管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反恐需要世界各国的大力合作,但这种双重标准一直在有效地阻碍着国际合作。

简单地说,西方反恐的方式本身产生着更多的恐怖主义,反恐本身成为新型恐怖主义崛起的温床。如果不能跳出这个恶性循环,那么恐怖主义会继续扩展,社会会越来越没有稳定和安全的常态。

大国安全新认知

综合来看,巴黎的恐怖袭击、西奈半岛俄航客机失事、马里人质屠杀这三大事件已经成为改变国际安全运行逻辑的拐点。一是各大国意识到携手反恐已经刻不容缓,每个国家或者城市都可能成为“伊斯兰国”袭击的目标;二是欧美与俄罗斯因克里米亚危机而持续的僵局由此会改变,在反恐的大目标之下,俄罗斯有望从欧美制裁的网络中“脱身”;三是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将不得不直面一个尖锐的问题:欧洲能否“自我救助”,二战以来欧洲置于美国安全体系之下的“和平状态”是否还能持续。

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并且向欧盟成员国提出了军事援助的要求,启动欧盟的集体防御条款。奥朗德还将与普京、奥巴马会面,协调联合打击“伊斯兰国”的事宜。普京已经下令俄军将法军视为“盟军”,而美俄也首次进行了情报交换,虽然俄罗斯与欧美之间的僵持状态还没有结束,但是在反恐行动上已经进行了协调。新一轮反恐对大国政治的影响不亚于“9·11”,只是这次反恐同盟是多元结构,并非美国一家主导,美国、俄罗斯和法国都会扮演“领导者”角色。

奥朗德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尽快通过打击极端恐怖组织的决议,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几乎都成为“伊斯兰国”的“受害国”。最近“伊斯兰国”发布消息称已经杀害中国人质,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表示“震惊”。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各大国放下“绥靖”政策,将法西斯主义视为共同威胁,最终结成了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伊斯兰国”同时挑衅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使恐怖主义成为各大国必须应对的首要挑战与威胁,由此才可能在反恐问题上采取集体行动。

此前各大国都已经意识到“伊斯兰国”是个泥潭,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一头扎进去,集中主要资源进行反恐。一年多来的军事行动证明,不派出地面部队,就不可能实现铲除“伊斯兰国”的目标,但是各大国还是愿意采取“添油战术”,谁也不愿意承担反恐的成本。

应对共同的威胁是结盟的根本动力所在,如同二战期间丘吉尔说的那句名言,“如果希特勒进攻地狱,我愿意与魔鬼结盟。”“伊斯兰国”的极端举动不仅改变了地区安全形势,更改变了大国的安全认知。无论在联合国安理会还是北约,大国协调之下的集体安全机制将再次运转起来,多方共同领导和协调反恐战争,可能是未来的选择。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东地区失序将成为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打击“伊斯兰国”只是大国治理的第一步,恢复叙利亚的政治秩序才是关键。无论如何,“伊斯兰国”已经置换了大国政治的核心内容,从大国角力转变为大国携手反恐。当然,这也是对于抱持冷战思维的大国政治的一种革新与挑战。

(人民论坛网2015.11.20、人民网2015.11.18等)

猜你喜欢

恐怖袭击恐怖主义伊斯兰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车 站
防控跨国恐怖主义犯罪的困境及应对
论中世纪伊斯兰海商法的形成
恐怖主义背景下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略论当代恐怖主义问题的社会根源
恐怖袭击
英国警戒级别提到“次高”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