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滩头年画《老鼠嫁女》的艺术特色分析

2015-05-30龚龙煜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

龚龙煜

摘要:湖南邵阳滩头镇著名年画《老鼠嫁女》已经成为年画的经典之作。本文从这幅作品的色彩搭配、造型艺术和构图特征三方面细致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阐释其成为经典的原因。

关键词:老鼠嫁女 滩头年画 民间艺术

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汉民族一种特有的绘画体裁。年画在中国古老民间艺术中,以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地域风格之丰富、民族表现心理之丰富而著称。年画题材多样,从自然神灵崇拜到民间故事到日常风俗都有涉及,涵盖面极其广泛。其中,“老鼠嫁女”这一题材的年画尤其多见。滩头年画《老鼠嫁女》是这一类题材作品中的经典,已经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试图从湖南邵阳滩头镇民间艺人高腊梅创作的《老鼠嫁女》中的色彩搭配、造型艺术和构图特征三个方面细致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阐释其成为经典的原因。

一、色彩搭配

“老鼠嫁女”又称“老鼠娶亲”,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传说。根据民俗学者的研究,“老鼠嫁女”最早应该源自印度的《五卷书》,后来随着印度文化的东传而传入中国地区,逐渐成为了妇孺皆知的传说故事。在邵阳滩头,《老鼠嫁女》年画的基本情节是:老鼠想给自己的女儿找一个有权势的女婿,先找了太阳、乌云、风和墙,但都不理想,几经辗转最后准备嫁给同类,但同类老鼠却怕猫,于是老鼠决定将女儿嫁给猫,一路欢喜地抬着老鼠新娘去成亲,最后到了猫家,新娘却被猫一口吃掉。在高腊梅的《老鼠嫁女》年画中,情节略有不同,新郎官是老鼠而非猫,猫只是在一旁虎视眈眈地看着。

《老鼠嫁女》年画的艺术性首先体现在色彩的选用和搭配上。从总体上来看,整张年画颜色品种选用不多,主要包括灰色、黄色、黑色、绿色、玫瑰红等,以灰色和黄色为主色,其他为搭配色。整幅画面由纯度较高的颜色和面积较大的色块来组成。猫儿、马和迎亲队伍中的三只老鼠几乎都是采用整块的黄色,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其他的九只迎亲老鼠采用现实中老鼠自身的灰色,这种色彩的搭配将夸张和现实结合起来,让人印象深刻但又不至于太过离奇,符合老百姓的视觉审美特点。此外,为了突出队伍中特殊角色新娘和新郎,作者采用颜色较为鲜艳的绿色作为主色,凸显了它们的特殊性,让人一目了然,同时也增加了画面颜色的多样性,使得画面活泼起来。因此,从画面颜色的整体布局上看,颜色对比非常强烈,但又互为补充,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角色,但是又并不拘泥于套路,形成了一种对比鲜明、互为补充、活泼可爱的景象。

从单个对象的颜色搭配来看,作者也是独具匠心。以画面中面积最大的猫为例,作者采用大体块的黄色为主体色,让猫的形象跃然纸上。此外,作者在大面积的暖色基础上,在猫身体细节部位加入冷色,如猫身上的毛发、胡须以及耳朵整体上采用冷灰,耳边辅以绿色,脚也采用绿色,达到了一种冷中有暖、暖中有冷,一种互为衬托、补充和对比的艺术效果,使整只猫的色调显得非常和谐,形象鲜明而不呆板。此外,画面中老鼠新娘乘坐的轿子的色彩搭配也独具匠心。玫瑰红的主体色突出了喜庆的氛围,契合老鼠娶亲的情节场景,并通过色彩、纹饰的组合变化来呼应民间“花轿”的装扮习俗:花轿顶部的自然的绿色叶子,刻蚀在侧面面板上不同颜色层次的花朵,更是戏剧性的用绿色来渲染新娘本人,配以玫瑰红的围巾和头饰,着实具有“花姑娘”出嫁的俏丽效果,形象夸张而色泽艳丽。

二、造型艺术

造型是视觉艺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审美要素,《老鼠嫁女》中的形象造型就富有个性,表现了各种动物的身体和心理的特色。老鼠的形象依据民间婚庆习惯而形态各异,新郎官老鼠则坐在马背上,俨然一副强者的姿态,新娘老鼠则端坐在花轿中,神态娇柔。然而,尽管作者在动作上将老鼠塑造成人形,但在细节上仍然保留了老鼠面目的本质特征,如老鼠的胡须、尖尖的嘴巴、一对长耳朵、大肚子、细长胳膊腿等。因此,画面的老鼠造型表现出非常有趣的景象,一方面它们有着人类的动作,或骑高马,或吹喇叭,或敲金锣,或手里提鱼,或怀里抱鸡,猛一看好似是人类娶亲场面,但它们那长长的鼠须和耳朵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老鼠。这种人不像人、动物不像动物的“老鼠”造型给人一种滑稽、夸张的感觉,既让人联想到人类日常生活中娶亲的热闹场面,又让人觉得十分滑稽可笑。

年画中的其他几个动物造型也值得关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只蹲坐在娶亲队伍最前头的猫。比起这群老鼠,猫体型硕大,肥肥胖胖,一双眼睛望着走过来的老鼠,但是从动作上来看它似乎并没有要采取进攻的态势,而是一副旁观者看热闹的样子和神情,它们似乎相处得还挺和谐。这也反映了视觉艺术和文学艺术在故事情节追求上的差异。相对于猫的静态造型,老鼠新郎骑坐的马则颇具动感,这匹马体型高大健壮,头微微扬起,左前腿和后腿正腾空踏步,背上配有颜色鲜艳的马鞍和马镫,颈部和嘴部套着装饰物,看上去如现实中的马一样,活灵活现。而娶亲队伍最前头两只老鼠所提的鱼和鸡,充分体现了活色生香的民间生活,鱼身上的鱼鳞、鱼鳍、鱼眼清晰可见,鸡身上的鸡冠、鸡爪、鸡嘴也进行了精细刻画。作者在对动物进行造型设计时,将现实和夸张、整体与局部、动态与静态相互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造型艺术,给人一种诙谐、热闹、喜庆、逼真的感觉,堪称年画动物造型中的典范。

此外,年画中的器物造型也颇具特色。由于受到雕版制作工艺的限制,一般的年画作品很难体现出物体立体的形态,上面我们分析的动物造型主要是一种平面的视觉感受,但是在器物造型上,《老鼠嫁女》却颇具立体感,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花轿和娶亲队伍中高高举起的华盖上。作者把握住了轿子成柱状体的立体形态,同时通过对轿顶棱线的刻画以及下垂的装饰流苏的应用,使得整个轿子看上去呈现逼真的立体形态。在绘制华盖时,作者采用多种颜色的搭配和组合,使用玫瑰红、暗灰、黄色、绿色,并在创作时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使得整个华盖呈现立体形状,栩栩如生。

三、构图特征

《老鼠嫁女》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感还体现在它精巧的构图上。构图与作品的主题、场景、形象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场景式年画作品,《老鼠嫁女》的构图从宏观上遵循对称美学原则,场景布置以“均衡”为特点。在整体构图上,《老鼠嫁女》呈现出一种平行的画面,娶亲队伍分为并行的两列,上面一列有四只老鼠,前面两只分别抱着鸡和提着鱼,后面两只鼓起腮帮子吹喇叭,下面一列以一只敲击金锣的老鼠开路,后面分别跟着骑着高马的新郎、坐花轿的新娘、轿夫以及打彩的老鼠。整个画面看上去浩浩荡荡、井井有条,突出了娶亲队伍的气势,烘托了热闹的画面。运用平行对称的总体构图方式可以将众多形象安排得井然有序、规则整齐。

对称的构图不仅体现在总体布局上,在局部范围内作者也采用对称原则。画面第一列的前头两只老鼠拿着新娘的陪嫁——一只鸡和一条鱼,形成了一种对称,后面两个吹喇叭的也形成了对称,而前面的两只老鼠和后面两只老鼠中间又相隔了一定距离,这样如果把前面两只老鼠和后面两只老鼠作为两个整体来看,也是一种对称。这种典型的二元对称构图方式正是与中国婚嫁文化中的好事成双相互呼应,突出了结婚的喜庆因素。在第二列中,两只打灯的老鼠构成前后对称,抬花轿的四只老鼠又构成一种对称。然而这种对称又不是绝对的,为了避免画面的呆板,作者在画面中加入了非对称形象,如第一列中的猫、第二列中骑马的新郎以及最后一只举着华盖打彩的老鼠,这就既保持了整体画面的规整,又在形象布局上富有一定的变化,显得和谐有序而又生动活泼。

此外,从画面的透视角度来看,《老鼠嫁女》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全景构图方式,按照西方术语实际上就是散点透视法则。与西方常用的焦点透视方法不同的是,此种构图手法不受任何条件和环境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构建画面。从画面来看,作者整体上采用的是从队伍的侧面来观察娶亲队伍的视角,但是又不拘泥于固定的视角,而是按照一种心理因素,将某些本应该隐藏的形象或者本应该缩小的形象进行了凸显式或放大式的处理,例如第一排中体积硕大的猫、以及第一排队伍中的老鼠的放大画面。这种散点透视使得整个画面给人一种丰满、充实的感觉,进而也象征着喜庆、欢乐、热闹的婚嫁氛围,非常符合作品的主题特点。

总之,滩头年画《老鼠嫁女》无论是从色彩选择和搭配、动物和器物造型以及构图布局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充分体现了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画面所体现出来的欢乐、诙谐、滑稽、热闹氛围也体现了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滩头年画《老鼠嫁女》必定成为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艺术精品而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宋和平,徐海燕. 中国年画的民间形态及其传承流变中的文化思考[J]. 学术论坛,2010(11).

[2]季羡林. 五卷书(第3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黄阳艳.“老鼠嫁女”故事及其相关习俗的文化内涵[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1).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湘西少数民族宗教美术研究》(项目编号:12YBB20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
当代中国画如何用好壁画和民间艺术的资源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糖画
民间艺术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民间艺术视域下的畲族民歌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