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团队创作体验

2015-05-30黄柏雪

综艺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

黄柏雪

徐晴,1995年进入湖南卫视,历任新闻中心记者、晚间新闻制片人、新闻中心编辑部副主任,2004年开始负责湖南电视台研发中心工作,期间主导开发制作了原创三部曲节目《变形计》《我是冠军》《成人礼》以及姓氏文化节目《非常靠谱》。2014年担任《变形计》总导演和制作人,同年担任《一年级》总导演、总制片人。

许可,湖南卫视制片人,自2000年开始在《音乐不断歌友会》《舞动奇迹》《挑战麦克风》《快乐男声》《跨年演唱会》等多档节目中担任导演、执行总导演,2012-2014年作为制片人制作明星模仿综艺节目《百变大咖秀》,2014年出任《一年级》联合制片人。

“从未做过一夜爆红的海外模式节目”。今年44岁的徐晴已经在湖南卫视工作了20年,她带领她的团队一步一步走来,虽然“成长不快”却走得踏实。在人才济济的湖南卫视,徐晴是位和蔼的大姐,不显山不露水,却在平和中蕴蓄力量。

小徐晴7岁的许可“年轻、长得很帅、很有才气”,“跟随洪涛(《我是歌手》制片人)老师历练多年”后,于2013年成为《百变大咖秀》制片人,属于湖南卫视比较年轻的制片人之一。

徐晴团队专注纪实类真人秀,手工打造综艺节目是她的强项。

许可团队则对纯娱乐节目更有经验,对工业化节目生产熟稔于心。

两个性格不同、经历不同、特长不同的制片人因为《一年级》而聚首。

从《一年级》开拍到收官的100多个日日夜夜,对于徐晴、许可来说,是段难忘的经历,一份难舍的情感,一次难得的原创节目历练。

优势互补

“团队联合,符合制作大型综艺节目的需求”,徐晴、许可这样解释他们之间的合作。

湖南卫视有很多制作团队,以往更多是单兵团作战。随着综艺节目越来越复杂,制作规模越来越庞大,一个团队的力量有限,需要整合别的队伍。现在湖南卫视的很多节目都采取了团队联合制作。比如2013年的《爸爸去哪儿》就是由谢涤葵团队和洪涛团队联合打造。

徐晴团队是做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出身,对真人秀很有经验。在湖南卫视的内部竞标中,徐晴以创新方案打动了台领导,拿到了制作《一年级》的机会。

许可团队在真人秀方面几乎空白,但擅长综艺包括选秀等节目的制作,也取得了很好的口碑。许可表示,“即使像《一年级》这样一个偏重于教育、纪实类型的真人秀,也应该有娱乐性,因为它毕竟是一档周五晚间播出的大型真人秀,而非纪录片,不应该枯燥乏味、充满说教。”许可团队的加入,为《一年级》注入了更多的娱乐基因,让《一年级》更加可看、好看。

一档好看的节目,应该是集结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湖南卫视将徐晴和许可两个团队捏合在一起,就是要优势互补。“‘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缺乏做真人秀的经验,可能反倒胆子会更大一点,可以去勇敢尝试一些东西。”许可说。

《一年级》创作中,徐晴担任总制片人,徐晴团队领衔制作,许可担任联合制片人,许可团队参与联合制作。他们两人没有特别具体的分工。两个团队不分你我,共同策划、共同编剧、共同执行、共同创作。“凡事商量着来”,有分歧时“谁更有理听谁的”,他们这样描述他们之间的合作。“许可是做综艺节目的高手,在细节包装、音乐以及很多执行层面比我们更细腻,我们则更擅长选角、讲故事、现场执行、后期二度创作与剪辑”。徐晴表示。

徐晴眼中的许可,“挺有修养、很聪明、很勤奋”。许可眼中的徐晴是“电视制作的前辈”,“性格很好”。徐晴和许可都提到,他们同是金牛座,“务实、低调、能吃苦”是二人的共同点,在《一年级》后期制作时,他们一起熬夜泡机房,“不光是体力,还需要有定力,承受得住那种寂寞和煎熬。”

作为《一年级》的第一责任人,徐晴过后会检讨自己,在那段“压力大到让人疯狂”的日子里,自己很多时候可能会“霸蛮”一点,顾及不到别人的面子和情绪。许可则说,徐老师非常虚心,愿意接受各方面意见,同时徐老师是总导演,我们也会尊重总导演的意见。

艰难的真人秀

“对任何人来说,《一年级》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应该可以说是最难做的真人秀。”徐晴这样形容那段艰难的制作经历。在《一年级》制作过程中,徐晴、许可一直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空气中弥漫着焦虑的味道,犹豫、无力感让他们“很多次感觉自己快要失败了。”

作为一档原创节目,《一年级》从想法到实现没有任何参照物,没有“宝典”,也没有飞行制片人的指导。“因为没有模式可以参考,我们只能凭自己的想法、经验和判断,一边摸索一边做。尤其初期,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和判断力,胆子和步子不够大,所以很多时候会犹豫,犹豫就会错过很多东西”。徐晴坦言,《一年级》一二集的遗憾是最多的,“如果当时敢于在叙事方面坚持自我,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徐晴看来,《一年级》跟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并非完全一样。它既不像欧美真人秀那样大玩人性恶,也不像韩国真人秀那样大咖云集,充满重口味的游戏设计。《一年级》总体来说偏纪实,“调性偏清新、偏温暖、偏善良。这方面是《一年级》的优点,但在与其他全明星大腕真人秀的竞争中,这也是《一年级》的劣势。”徐晴说。

真实记录校园生活是《一年级》的前提,但“真实课堂是非常枯燥的,不会因为我们拍它,就每天都有故事发生。”许可说,拍摄《一年级》时对团队一直强调心态要平和,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在等待“今天有没有戏”。

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们规则意识还非常浅,不受控。于是《一年级》就在情景设定上想办法。两个明星老师的介入,就是《一年级》精心安排的“编剧设定”——把两个明星放到真实校园环境当中担任实习老师,让人为设定的角色与真实的孩子们碰撞出火花。

为了让《一年级》更“有戏”,节目组还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特别课程,比如性教育课、成语课等等。除了用固定摄像头记录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节目组还开辟了第二课堂,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去完成一些设定任务,比如让一年级学生重回幼儿园做小老师。许可表示,“孩子们应该走出校园,通过第二课堂学习和接触更多事物,这对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很有教育意义”。

除了技术层面从无到有的困难,《一年级》的拍摄量也大得惊人。《一年级》在学校里布置了80个摄像头,7个作为故事主线的孩子每人家中4个摄像头,共计108个,另外还使用了26台高清摄像机。网友给《一年级》的拍摄,起了个名字叫“密集摄像流”。三个月的拍摄素材总存储量2000T,最终成片比1:2000,“即便不能说是中国之最,至少在湖南台是首屈一指”,徐晴说。

海量素材拿回后,再做分析,进行后期二次编剧。之后,该过程再反复。许可透露,“做后期时真的是煎熬,《一年级》的第一期剪了8个版本,最后才成型。”

大量的素材要取舍,最后呈现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肯定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 “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用不怕失败的精神敏于行。我们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一定是最勇敢的。”许可说。

只管向前冲

“因为原创,所以困难,但是快乐”。

女性的情感更加细腻。作为总制片人,徐晴在《一年级》上倾注了很多情感和心血。《一年级》的制作技术要比常规节目复杂得多,“全是靠我们自己一拳一脚打拼出来的”。引进模式会有全方位指导,灯光舞美等皆设计到位,不需要全盘从零开始,“原创节目就像自己生了一个孩子又尽心养育它,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觉得是最满意的。”

对于徐晴来说,制作《一年级》无论是对其个人还是她的团队都是一次历练,让他们对真人秀的理解领悟、判断力、乃至在执行层面都有很大提升。谈及感悟,徐晴表示,“很多时候创新就是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不能先想退路,只管一门心思往前冲,尽量做好就是了。老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可能就做不了了。”

《一年级》刚开播时,徐晴曾告诉记者,“从功利角度出发,可能有人更愿意做模式节目。但不管承认不承认,做原创节目还是每个电视人心中都有的梦想。原创节目一旦做成,带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不是做模式节目可比的”。徐晴笑言,《一年级》的成功,让整个团队的士气为之一振。

对于许可来说,“原创”也是他接下来的一个方向。“国际上一些优秀的模式已经被挖掘殆尽,还是想尝试一些原创模式的节目。”他表示,“我们说的原创,不希望有别的节目的痕迹,就希望它是全新的节目模式。”

许可认为,想要做好一档原创节目有三个必备要素:首先应该有一颗勇敢的心;第二,要有一个创新的大脑,要保持非常高级别的敏锐度。第三,要允许失败。只有允许失败才能无所顾忌地创作,否则思想包袱太重,生产不出想要的好结果。

永葆敏锐之心

结束《一年级》第一季的制作,徐晴却没能放松一下,在制作新一期《变形计》的同时,她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一年级》第二季的策划。

徐晴透露,《一年级》第二季计划于2015年10月播出,播出时间将调整到周六晚上,与《奇妙的朋友》在同一时间档。虽然“一年级”也可以理解为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一年级,但在徐晴的考虑中,还是更愿意做小学生的节目。

“作为一个品牌,《一年级》是不是应该坚守一下,不要轻易放弃小孩子。”徐晴说,“在做《一年级》第一季时有很多遗憾,我们希望第二季可以弥补一些。”

徐晴自嘲自己是个很“八卦”的人,总是充满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东西。对于如何将《一年级》这个题材做下去,她有很多新奇想法。她甚至在想,《一年级》里的孩子,能否在他们上初一、高一、大一的时候,每个节点拍一下,形成一个系列。

在电视湘军驰骋的沙场上,危机感无时不在,高强度的工作周而复始,而徐晴始终保持着一份淡然平和。熟悉她的人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在电视行业工作20年的老兵,她不会因为其他人一夜爆红而嫉妒,也不会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而懈怠。“如果问我想不想成为张艺谋、冯小刚那种成就的人,我做梦都没想过。”徐晴笑着说:“我这个人活得比较单纯,不去考虑那么多,过好每一天,做好自己能判断和控制的事情,拼命往前冲就行了。”

在许可看来,一个优秀的制片人应该永葆敏锐之心。“电视导演应该是杂家,要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由此迸发的灵感会成为节目的亮色。”

虽然尚未确定是否会参与《一年级》第二季的制作,许可表示,未来自己愿意尝试更多类型的真人秀,拓宽“戏路”。“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制作一档向心中偶像致敬的节目,比方说迈克尔·杰克逊。”

猜你喜欢

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从湖南卫视的成功看人力资源管理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的特色——以《一年级》和《奇妙的朋友》为例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媒介融合时代下电视媒体的应对——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重新启动为例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联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