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魂楚韵针线间
2015-05-30雷虎
雷虎
Xiang embroidery is a rising star among the “Four Famous Embroideries of China” which is the second-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bsorption from Su and Yue embroideries. But Xiang embroidery experienced an unparalleled crisis in the modern a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ization, the demand for cultural diversity gets more and more apparent and Xiang embroidery should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genes, not only a product.
湘绣在四大名绣中是后起之秀,是清末绣女们吸收了苏绣和粤绣技法后的二次创新。如今,湘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曾经四大名绣争艳的场景已经不再,有甚者直接拿苏绣当湘绣卖。然而,世界一体化的步伐越快,文化上对多样性的诉求就越明显。而湘绣,与其说是一种商品,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基因。如果因为这种基因在当前不强势,就被要求“转基因”,那么风水轮流轮时,就没有转回来的一天了。
说起刺绣,你可能会联想到吴音软语的苏绣绣娘,她们已经成为苏州的文化符号;提到长沙,你可能会下意识想到湖南卫视,它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然而,很少有人会把长沙和刺绣打包在一起,划分到文化的范畴;更不会想到长沙的地方绣种曾经以“湘”之名挤身“中国四大名绣”之列,站在中国刺绣艺术之巅。
湖南地方刺绣有着漫长的历史。如果从1958年长沙烈士公园挖掘出的战国墓出土的两件绣花绢残片算起,那湖南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但是彼湖南刺绣和此湘绣,有渊源却无血缘。湘绣在四大名绣中是后起之秀,是清末绣女们吸收了苏绣和粤绣技法后的二次创新。
就好比《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师出少林,以少林武功为蓝本创立了武当。
刘雅是湘绣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柳建新之女,也是“湘女绣坊”的少当家。虽然成长在湘绣研究所,自小对湘绣耳濡目染,刘雅学的却不是针线活儿,出国学了金融,回国后在北京的银行做起了OL。自己过得风生水起时,母亲的绣庄却随着不景气的湘绣down到了最低谷。漏屋偏逢连夜雨,在绣庄和整个湘绣最低谷时,一直和母亲开夫妻店的父亲去世了,刘雅只能回到长沙,做起了湘女绣庄少庄主,和母亲做起了“上阵母女兵”。
湘绣是个细致活,虽然“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却不是一般人能绣的。
“你看我妈妈绣绷上这图案,虽然就仨北极熊,但得每天坐在绣绷前8小时,持续整整一年才能完成!别人称她是‘针神,我看叫‘定海神针差不多!”刘雅认为自己就够沉得住气的,但是母亲工作时那份老僧入定的架势却让她望尘莫及。因而母女俩“术业有专攻”——母亲柳建新把控绣品的技术及质量,刘雅则负责绣庄的运营以及纹样设计。
柳建新那一辈艺人,从计划经济时代过来,是“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绣圣贤花”,因而能够做到心无旁骛。如今,订单不是由国家分发而是由市场支配,不只是比拼技艺,更多的是拼营销、创意和管理。因此少庄主更多的时候是坐在电脑前写方案,在手机上捣鼓公众号或者是出没于各大美术展和时装周,寻找时尚和传统的结合点。
为了让我们见证一匹湘绣的诞生,刘雅决定从头开始演示。她首先走到靠墙的大衣柜面前,双手在柜子手柄上轻轻一松,眼前立马出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五颜六色的丝线占据整个视线——这场景,就像夏日雨后,风撵走乌云后天上露出半截彩虹。
在我们的惊呼声平静后,刘雅拿了一张画稿,眼睛在画稿上扫过后,把画稿放在案台上,走到柜门前开始“血拼”:就像三个月没上街的女郎扫货,她看准一种颜色后就轻轻一抽,然后把抽出的线团往手臂上一掠,又开始重复,一口气抽出了十几团颜色各异的线团后,才心满意足,柜门也不关,举着被线团包裹成彩虹一般的手臂就挪到案台边。
“湘绣,就是用丝线绣出画稿上的图案。绘画时,是用笔着颜料在纸上构图。刺绣中,针便是笔,丝线便是颜料。绘画前先要配色,而湘绣刺绣前,也得配线!”刘雅把选好的丝理好放在画稿边上,看到画稿上有一种颜色,就轻轻抽出线团中的一小缕丝线,放在画稿相应的地方。几分钟之后,原本清爽的画稿上就堆满了各式丝线。
配线也是个细致活儿,你看画稿这儿虽然是同一个颜色,但色彩却有渐变,那就得用深浅不一的丝线表现这种效果。因此每一幅画稿,配线少则十几样,多则上百种,这意味着要准备上百种丝线。在配好线后,每一缕丝线都穿好相应的绣针后,就开始在绣绷上刺绣。
为了表现画面的渐变效果,柳建新先将刺绣绒丝线分得比头发丝还细,在需要交换颜色的地方留出空隙,用长短不齐的针脚,将不同颜色和色阶的丝线搭配,一针一针开始绣。她用的针法很特别:针呈聚散状撑开,撑开的一头用线粗而疏,另一头则密而细,每绣完一针后线角都藏在布里。这样给人的感觉,每一根北极熊的毛都像真毛一样,一头长进了肉里,一头却蓬松无比。
柳建新绣北极熊用的针法,是湘绣的独门技法“鬅毛针”。“鬅毛针”是湘绣大师余振辉创立的针法。据说余振辉早年学绣虎时,用的是湘绣平针和掺针,这两种针法都很难体现虎毛质感,绣完的虎缺少立体感,因而被称为“橡皮虎”。余振辉经过多次实验后创立了专门用来绣狮虎的针法“鬅毛针”。余振辉把“鬅毛针”传给了柳建新,而刘雅的“鬅毛针”如今也开始登堂入室,算起来刘雅已成为“鬅毛针”技法第四代传人。
但是这第四代传人掌门时,湘绣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苏、湘、蜀、粤四大名绣争艳的场景不再。“很多湘绣绣坊向苏绣‘致敬,直接把‘乱针绣引入湘绣中,或者说直接从苏州镇湖(苏绣产地)拿苏绣当湘绣卖!”刘雅说起湘绣现状,气愤不已。“世界一体化的步伐越快,文化上对多样性的诉求就越明显。而湘绣,与其说是一种商品,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基因。如果因为这种基因在当前不强势,就被要求‘转基因,那么风水轮流轮时,就没有转到你家的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