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要素做好原创节目

2015-05-30黄柏雪

综艺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

黄柏雪

继2013年《爸爸去哪儿》后,2014年湖南卫视的另一档户外真人秀《一年级》再获成功。2014年12月26日收官时,《一年级》CSM50城收视率、收视份额分别为1.37%和8.53%,领跑同时段各大卫视,不过这一次,真人秀的主角不再是明星奶爸萌娃,而是“纯素人”的学龄儿童。

作为一档大型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首次深入真实校园,全景记录学童和鲜师的共同成长。36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各异的一年级新生,告别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告别父母的悉心呵护,开始在寄宿制小学独立学习生活。两位明星陈学冬、宋佳化身实习“班主任”和实习“生活老师”全程陪伴,与孩子们一起写下一个个与众不同、趣味盎然的成长故事。

人之初,性本善。透过《一年级》的镜头,观众可以看到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感受到最纯真美好的情感。“小孩的世界太可爱太美好了,他们可以无条件地原谅你,无条件地爱你,只要你对他好。这是任何真人秀都编不出来的。”《一年级》制片人徐晴表示,孩子的世界就像一针安慰剂,让被浮华蒙蔽了双眼的成年人寻求心灵的安顿,重新找到美好、善良和理想。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一年级则是孩子踏入校园、接受教育的第一步。《一年级》通过记录一群初入小学的孩子的成长和蜕变——从懵懂无知的学童变成懂得团结合作、待人接物有礼貌的一年级学生,真实记录了中国教育中的种种困惑和矛盾,包括如何处理家校关系、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成绩和素质哪个重要、实践教学和课堂教育孰优孰劣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年级》得到了反映,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深刻思考。

一场真人秀,一只中国式教育的放大镜,一次教育话题与娱乐节目的有机结合——节目从学生、老师、学校、家长的多方互动中,探讨了一年级启蒙教育这个严肃而又至关重要的命题,也因此获得了各界专家的高度评价:《一年级》给观众以观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新视角,亦为难得的回望童年、反思教育的直观平台。

在“娱乐至上”的今天,“大明星、快节奏、激烈刺激”是一些综艺节目强调的特点。而《一年级》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清新、温暖、正能量”调性,用徐晴的话说,“《一年级》不是一档重口味的节目。它体现了电视人的追求、理想和情怀。”用心做一档有营养、有思想的节目,较之只求博人眼球的纯娱乐节目,更有社会价值。

不同于时下流行的海外版权购买模式,《一年级》是一档纯原创节目,从创意、人员、设备配置,到录制、剪辑,均由湖南卫视自己的团队完成。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波引进模式的大潮,各省卫视甚至地面频道都在购买模式来生产节目,由此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一是“模式荒”。国内对引进模式的消耗量极大,以至于荷兰、英国、韩国等国外开发模式节目的速度都跟不上中国的消耗。好的模式凤毛麟角。二是“原创荒”。

湖南卫视领导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支持原创节目。《一年级》是湖南卫视在引进模式之后,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大型原创节目,2015年开播的《奇妙的朋友》同样也是原创节目。《一年级》联合制片人许可表示,“中国电视人还是有原创能力的,能够把一档节目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地做成。所以,我觉得《一年级》最大的收获,来自于原创信心上的收获。”

许可认为想要做好一档原创节目有三个必备要素:首先要有一颗勇敢的心;第二,要有一个创新的大脑,要保持非常高级别的敏锐度。第三,要允许失败。只有允许失败才能无所顾忌地去创作,否则思想包袱太重,生产不出想要的好结果。

不依赖引进模式,不依赖明星效应,在与同时段综艺节目的激烈竞争中,《一年级》用勇敢的原创精神,打造出了一档“有营养”的节目,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猜你喜欢

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从湖南卫视的成功看人力资源管理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的特色——以《一年级》和《奇妙的朋友》为例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媒介融合时代下电视媒体的应对——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重新启动为例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联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