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跨国公司的转型时刻
2015-05-30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开启了一段高歌猛进的光辉历程。今天,在华跨国公司已不能同日而语,转移、迁出或关闭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华跨国公司面临什么样的不同经营环境?应该如何进行战略转型?这又带给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以怎样的启示?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近四十年的时间中,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市场空间广大、消费需求强劲,人力资源充足、优质、低廉,本土企业刚起步、竞争力弱,而跨国公司在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同时,携资本、技术、品牌、产品和管理等优势,获得巨大成功并不算意外。
当这些利好环境不再显著或不存在时,跨国公司感到了挑战与困难。经历了多年的拼搏与磨砺,我国企业在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竞争力明显增强,其土生土长的特点,也能更灵活、快速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匹配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在华跨国公司是时候该深思一番和谋划改变了。
1. 模式创新。跨国公司最初进入中国,依靠“单边优势”,即利用自己的技术、品牌和产品、资金优势,开发中国市场,利润丰厚。今天,跨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边优势”就不明显了,转向“互惠经济”成为必要。为此,跨国公司需要基于“互惠经济”的模式创新。
2. 战略升级。中国不仅是全球制造中心,也正在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和时尚中心。随着中国消费者日益成熟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跨国公司简单地将母国产品和服务拿到中国销售已经难以成功。跨国企业应让产品和服务适应中国顾客的品味,充分利用中国本土的高端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升级。将中国建设成为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并且在营销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和管理人才本土化上进行战略升级。
3. 运营优化,提升效率。由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初期拥有巨大的技术、品牌、资金优势,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不是关注重点。在新常态竞争环境下,跨国公司必须进行运营优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需要对跨国公司“走进来”进行思考的,不只是跨国公司自身,对于一直谋求“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也一样有必要。跨国公司在中国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繁荣与困境,对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也是极好的启示。反思跨国公司的“走进来”,就是学习如何更好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