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承泽:隐形门后的阅读密室
2015-05-30
密室+禅屋+书房+工作室
台北忠孝东路,穿过“国父纪念馆”和太平洋SOGO的平静喧嚣,钮承泽的红豆制作公司在一个闹中取静的巷子里。一栋高楼里的二层复式公寓,顶层阁楼就是钮承泽的个人空间,它身上满是密室气质:入口门嵌在不起眼的的墙里,同色同质,不见缝隙;沿着长窄的木梯而上,便能看到一整面随着阶梯往上生长的厚实格子书墙,载着上千本书,稳住这个空间。
“阅读向外拓展,字里行间你进入别人的世界和生命,你知道自己并不寂寞。看书就是在和自己相处,觉察呼吸的一出一进,觉察念头的生生灭灭,学会不去对抗它,就像生命中的所有理所当然。”几年前,钮承泽开始修行,他坚持一有时间便背对书房,从此心灵疗愈类书籍便成了他的心头好。那些深入浅出讲日常故事的禅理文字,无须艰深晦涩,大隐隐于市,生活本身便是修行。
非侦探型阅读者
钮承泽看书很杂,文学心灵为主,电影、历史、人类学、漫画、传记、设计统统入眼。“我不是功课型的阅读者,看到的书,碰见的事,你遇到的一切,势必会作为养分统统回到创作之中,书对我来说不是一个系统事件,而是一个隐秘的内化过程。”钮承泽从来不做读书笔记,他相信他作品里的某一个镜头,说不定都来自某个书页、某行文字。至于真正的源头在哪里他从不执着,在他看来,信手拈来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成长书单
读卢梭的《湖滨散记》,钮承泽看到被“想要”扯得晕头转向的现代人缺失的东西;读村上春树,他看到一个长不大的男生一直用自己的态度和节奏生活着;读沈从文,体味湘西水云间的人和情;读《父亲的致歉信》,女作者向田邦子笔下清淡的日本小康家庭生活,感受小人物在困境中的生命;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看历史的绝对和偶然……书架一角摆放的金庸小说,钮承泽视这里为魔力角落。读金庸,对他来说是极其恐怖的经验,“无数事实证明,看了就停不下来。以前是上课看、搭公车看,现在是开车红灯时看,眼皮打架了撑起来再看”那个武侠世界太奇妙,现在除非放大假,不然钮承泽不敢碰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