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015-05-30王洪亮
王洪亮
【摘 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做出有效的指导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82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任务十分紧迫
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新课改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节奏越来越快,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只有学生掌握阅读能力,才能在大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利用掌握的信息解决问题。阅读能力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言也不例外。可以说,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高英语教学教学实效是每一位英语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错误的教学方法制约着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尽管阅读教学十分重要,但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着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就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除了对阅读教学不够重视的原因外,还存在教学方法不当的问题。随着高考中阅读理解所占分值的加大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阅读教学不够重视的情况已得到很大改观,但仅仅重视而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实效的教学行动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本人对高中英语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目前,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针对课本和考试内容的精读,一种是针对练习材料的泛读。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材料分为精读材料和泛读材料。对精读材料往往是教师逐词、逐句地进行细致讲解,并不断补充一些背景知识、词语用法、语法及句型用法,学生记笔记,做习题巩固知识,接着再精讲习题,将涉及到的知识点再补充、再记忆。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通常会配有大量练习题,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这些习题大部分都是安排在课下完成,对于这部分习题,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和主观上的不重视,教师往往是对答案,认为重要的再讲解单词、语法,再进一步,挑重点的逐个选项讲一讲。
认真研究,可以看出,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我们的教学始终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注重了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同时,我们的阅读教学不重视思维和方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而是还停留在单词、语法的基础知识阶段。这些基本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错误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如果得不到基本转变,将严重制约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必须在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注重阅读教学中思维和方法的培养方面下工夫,争取有突破性的改进。
三、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错误的学习方法制约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交流互动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实践对教学活动的结果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已有资源建构新资源的过程。实际上,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提供有效的指导和针对性的引导。但我们现阶段的教师的教育在具体知识的教授上付出了太多努力,一方面是不该做的越俎代庖,而另一方面是该积极作为的却一直未得到重视,在方法引导上则处于一个缺失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进步。
我们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做练习的时候没有目的意识,没有时间概念,没有效率要求,碰到生词就查词典,标词义,碰到句子就进行语法分析。不少学生阅读过程中往往出声读或者在心里一个词一个词的读,有的用手指,钢笔或其他东西指着一个一个词进行阅读,而且读完之后没有理解,还要回过头再来看,过分依赖重读。甚至更为糟糕的也有,比如说有人阅读时心不在焉,有的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转笔,不时地发出声响,有的人身体乱动。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亟待提高,包括基础上的、方法技巧上的、阅读目的上的、阅读习惯上的很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四、改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首先,需要教师改进思维观念。关键的是要正确是要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一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新课改后,更加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认识,从根本上认识到,师生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主体,应该是合作共进的关系,从而为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要正确处理基础与能力的关系。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很重要,夯实双基也是新课改的明确要求,但是夯实基础是为提高能力服务的,如果仅仅停留在基础阶段,是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和新课改要求的。而且,在阅读过程中,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单个的词和句上,对学生整体的理解和掌握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也是不合适的。基础知识需要积累,但能力的提高也需要有效率意识。
其次,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师生合作的实践。教师要做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要做学生阅读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可供阅读的课内外阅读材料供学生自由选择,要变“授之于鱼”为“授之以渔”,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略读、查读等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能根据不同的情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同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目的意识和效率意识,开展分类重点练习,不断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如:根据上下文线索以及构词法,比如上下文同义或反义现象,关联词以及前缀和后缀等来推测词意;根据上下文意思和关键的连接词和转折词等进行推测词意、句意、段意和主题大意。这样既能够提高效率,也能够维持阅读的整体性,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方法技巧,更要培养自我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教师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同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评价要注重综合性、科学性,要注重结果,注重实效但不能仅仅局限在对错上,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结果上,要从学生的动机、基础、技能上综合评价。同时,教师也要发现在教学中学生的新需求和需求和现实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查漏补缺,改进教学,发挥教学双方合力,促进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