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金融改革和创新

2015-05-30张杨汪炀赵晓军

东方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金融体制市场化利率

张杨 汪炀 赵晓军

【摘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过去两年中,金融改革在浙江率先起步,2012年初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成功获批,2013年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崛起,都让我们听到了金融体制深层次改革启动的隐隐雷声。不可否认,金融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效应,是振兴经济全局的催化剂,若处理不慎也会成为撼动全局的火药桶。因此,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是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压力越是加大,就越需重视金融体制改革的独特关键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将强烈激发我国的经济潜能,大幅开拓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创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1.建立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

中国的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1996年1月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第一次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自1996年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同业拆借利率上限,全面放开拆借利率。统一拆借市场的形成,结束了市场分割、多头拆借的局面,规范了各金融机构的拆借行为,提高了银行之间融通资金的效率,推进了利率市场化,并为中央银行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了条件。

2.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

1990年10月和1991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经过12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为主体的多种证券形式并存,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初步健全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体系,有关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也正在日益完善。

3.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

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险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保险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保费收入较快增长。商业保险已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市场的发展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外汇市场的发展

1994年4月,中国在上海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原来分散的外汇交易集中统一起来,为成功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体制奠定了重要的市场基础。

二、我国传统的金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金融体制是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上建立的,它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特点是高度垄断,主要为国有企业服务。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传统的金融体制也开始迈开改革的步伐。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金融体制的改革及金融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度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较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这些体制性缺陷,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稀缺资金的配置效率,不仅伤害我国经济健康运行,而且威胁到长期稳定发展,所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

中国的市场化取向改革走到今天,现行金融体制非改不可,这已经是共识。海外金融机构进入、民营银行的设立、地方银行异地设分支机构、利率的市场化、汇率的弹性制度、温州金融改革民间融资的发展和规范等,应该说,都已经有所起步。

但是,高利差养懒银行,各大银行坐拥高额利润带来的垄断惰性,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等等,都要求现有的金融管理体制必须再改。改革金融体制,涉及到在经济组织上最重要最核心的方面动刀子,决非易事。

按中国的体制,如果上面没这个意图,根本动不了。最早的农村改革,是因为原有吃大锅饭的体制再也走不下去了。给了一个极小的空间,在一些边远落后的长期要补助的地方改,当时有一句话,叫丢包袱,意思是反正这些地方差,干脆丢下这个包袱,让他们去试,涉及的利益关系不复杂,好处是看到了思想误区。但是后来的进程,包括工业企业的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等等,越来越多的是涉及到权力的让渡和利益关系的调整,都非常艰难,或者没达到目的或者无果而终,甚至失败或者拐弯了。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

1.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

为了加强央行的宏观调控与监管职能,中央政府已提出两项重大举措:一是改革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人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状况,保留或适当合并现有地、市分行,加强分行或支行的金融监管,二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企业内部管理。

2.利率市場化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曾向央行提交了在温州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的报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一直是央行重要工作之一,目前银行利率仍然有贷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上限没有放开。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根据各种市场因素主要是资金供求关系,通过一定的定价机制自主地确定资金价格。解决居民存款负利率问题,提高正规金融渠道对居民资金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理顺资金价格体制,使货币政策从目前的偏重数量手段发展到主要以价格手段为主,消除数量调控手段对小企业的负面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放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民间借贷的温度,但是需要一个缓冲期,不然也可能会刺激市场利率的走高。推进利率市场改革要包括公平竞争的市场、银行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整个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条件。

3.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金融改革方针下,必须从体制外新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注意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如一些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步向全国发展,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商业银行,一批外资银行获准从事人民币业务,这一切都为体制内的不足做了必要的补充。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更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金融体制市场化利率
政策决定还是市场选择?——基于历史角度的比较金融体制考察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加强银行治理结构完善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基于金融体制改革下银行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思考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