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物理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2015-05-30郭庆荣

东方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能力培养探究

郭庆荣

【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始,逐渐认识、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自然界的有关现象和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其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综合利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学习水平。

【关键词】中学物理;能力培养;探究

【正文】

物理科目的学习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兴趣的培养是取得好的学习成果的关键,从解释自然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从枯燥的教学转变为趣味性的学习,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由浅入深、由窄到宽、由单一到综合,建立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学习质量。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打破原有的不良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原有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

一、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②”。就物理学科而言,每一个物理章节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我们日常耳闻目睹的现象,“为什么水总往低处流?”、“为什么不见其人而可以闻其声?”、“为什么坐地能日行八万里?”、“天空中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体育竞赛中的跳远为什么要往沙池跳?”、“为什么电饭锅通电后就可以煮饭?”、“水电站是如何发电的?”……人的求知欲和惰性都是天生的,要是从他们觉得有趣的现象开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求知中进步和提高,就可能克服自身的惰性,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主动学习的愿望就会越来越强烈,这才是一种良性循环。作为教师,只要引导得当,就能很好地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目的。

二、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与物理最紧密相联系的学科之一,阅读理解作为基本技能在学习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物理学不好或学习没有突破性进展的一个可能原因是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物理定理、定律一般具高度概括性,要把这些定理、定律充分展开来分析,咬文嚼字,深刻理解字、词、句所包含的意义,再用自己的语言作适合于自己学习和领会的概括性总结,所谓先把书读厚了再把书读薄。对于课堂笔记,不应全盘照抄,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录、归纳和分析。养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文字说理的良好习惯。物理学习要求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三、数学在物理中作用

数理不分家,数学也是与物理联系最紧密的学科,除了一般的四则运算之外,最经常用到的部份是解析几何、平面几何及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的学习对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并正确建立物理模型有关键的作用。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物理学习的提高和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物理学习离不开实验验证,任何无法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都只是一种假设。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定理定律都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或者通过实验来验证的。重视实验,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演示实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深刻理解实验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对于学生实验要要求学生认真、细致,遵守操作规程和步骤,学会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通过观察和训练初步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

五、物理模型的建立

通过阅读和理解问题在大脑中形成可以感知的相关影像,它能较直观地反映出相关的物理情景,将文字描述具像化,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把复杂的或冗长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直观的物理模型是解决问题关键,不管是直接模型还是间接模型在大脑中形成影像后将其具像化,在纸面上作出能够较准确地描述题目意思的示意图,完成了这一过程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甚至一大半。所以要重视物理模型的建立。

六、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

1、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吸收

任何的学习都需要智慧,学习物理尤其需要。要获得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学习和理解好物理概念,咬文嚼字的理解能力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这是重力的概念,它不是地球對物体的万有引力,可是在很多的计算中又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要确切地理解这个概念,就必须了解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才能较好地理解和吸收这个概念。又如:“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是楞次定律,“阻碍……变化”是理解该问题的关键,要懂得结合物理量的矢量性去理解“阻碍……增加”和“阻碍……减少”。判断物理问题的对错有时只是一字或一词之差,要咬文嚼字地阅读和理解,同时要理解和掌握对及错的原因,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正确或许是唯一的,可是错误却有千万种,所以尤其要注意理解和掌握错误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吸收。

2、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物理问题基本有三大类:概念性的,基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时较好地理解和吸收物理概念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实验性的,基本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平时的实验能力在这时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综合应用性的,这类问题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也会出现在选择题中,不管是以那一种形式出现,这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审题是第一步;第二,建立物理模型并作示意图;第三,根据题给的条件选择相关的物理规律确定解题路径;第四,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述和数学知识将解题过程的说理和方程一一列出,解出结果并验证结果的合理性。

学习是人的一生中都在进行的活动,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各种知识,物理学科只是其中之一,要把物理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培养物理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听,勤做题,肯钻研,会总结”的学习习惯,这样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①《论语》第六篇〈雍野〉,孔子著。

②《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爱因斯坦著。

③江苏师范学院.许国樑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

④滕烨平.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22期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能力培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