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聂绀弩吊萧红

2015-05-30仝冠军

出版广角 2015年5期
关键词:浅水湾聂绀弩萧红

仝冠军

电影《黄金时代》的上映,使得被人遗忘多年的萧红又热了一阵子。在影片里,王千源饰演的聂绀弩身材魁梧、豪爽不羁,与萧红亦师亦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这位后来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的出版人、文学家,与萧红的交往并不多,前前后后不过一个月的光景,但两人的情感却很深厚。

大概是在1951年3月,聂绀弩在离开香港之前,到浅水湾为萧红扫墓,写下了《浣溪沙·扫萧红墓》一词:“浅水湾头浪未平,秃柯树上鸟嘤鸣。海涯时有缕云生。欲织繁华为锦绣,已伤冻雨过清明。琴台曲老不堪听。”这首词的风格凄婉有致,与聂绀弩之前的作品反差较大。

1957年,萧红的骨灰从香港迁回广州,安放在银河墓地。就在这一年,聂绀弩被打成了“右派分子”。20世纪60年代初,聂绀弩来到广州,好友曾敏之、胡希明、陈芦荻等在惠如楼头宴请他。走访亲友之余,他再次来到萧红的墓地祭奠、培土、打扫,并作诗《再扫萧红墓》四首。李冰封撰文说:“聂绀弩当时已年过花甲,在反胡风和反右运动中受到诬陷和牵连,被送去北大荒劳改过,这时他的心情,正是他在咏林冲诗中写的‘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心轻白虎堂。被召回北京后,他去了一次广州,在暮春微雨中,专程去凭吊了萧红墓。什么感情驱使他这样做呢?是对萧红真挚的友情,对不堪回首往事的回忆,对左翼文学的热爱,对中国痛失一代才女的哀思,对权势者摧残人才的抗议,我想,诸多情感都是交织着的。”诗写道:“匍匐灵山玉女峰,暮春微雨吊萧红。遗容不似坟疑错,碑字大书墨尚浓。生死场慓起时儒,英雄树挺有君风。西京旧影翩翩在,侧帽单衫鬓小蓬。”又云:“流离东北兵戈际,转徙西南炮火中。天下文章几儿女,一生争战与初终。” 侧帽单衫鬓小蓬,使得人们眼前不由浮现出一个侧戴着小帽,身穿着单衣,鬓角有些微微散乱的才女形象。

香港公共图书馆里,还收藏了一幅堪称诗书画三绝的作品:北京画院副院长尹瘦石的萧红画像、诗人陈迩冬的书法、聂绀弩的诗作。聂诗题目很长——《慎之见吊萧红诗后动议我为萧红作传,我思此事慎之自为尤佳,因将瘦石所画萧红遗像下题迩冬书拙句条幅寄赠,藉促命笔,并系以诗》,诗云:“与君曾近五千里,乃有斯篇持寄君。画与书诗惟两绝,人同尔我早终分。友朋情谊何生死,今夕江山迥旧新。大任谁胜萧女传,港中高旅最高文。”1997年,《参考消息》转载《萧红画像找到了归宿》一文,称:“20世纪60年代初高旅与聂绀弩通信提及要以客观态度为萧红写传……高旅遂建议聂执笔。可是,不久聂来信属意高操觚。高接信不以为意,也不把事情放在心上。稍后,高得悉尹瘦石已画好萧红像,陈迩冬也已题好聂诗,且画正装裱,不日可寄到。”“这帧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萧红画像……是北京画院副院长尹瘦石据照片所绘,诗人聂绀弩的六首吊萧红七律,由诗人陈迩冬以行草亲题其上。”高旅保存这幅画像33年后,于1996年底将其无条件捐赠给香港市政总署公共图书馆。

猜你喜欢

浅水湾聂绀弩萧红
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庆
搁浅的鱼兄弟
搁浅的鱼兄弟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聂绀弩的不报复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浅水湾地皮成市场焦点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