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医学技术类专业教材“五改四”的创新编写模式

2015-05-30邬洁

出版广角 2015年5期
关键词:技术类医学检验

邬洁

一个团结协作、经验丰富的编写团队,可让教材的编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来的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一分为二,即分为“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类”,原归属于“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的二级学科,根据专业发展现状与人才培养需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与划分。例如,原有的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归属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统一调整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归属新单独设立的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归属新临床医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则基本维持不变,同时增设新的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归属新单独设立的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在该目录中,医学技术类下共设有七个二级学科。为了更好地指导新专业的发展与规范教学,教育部还特别成立了“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委托该指导委员会编写用于指导院校办学的教育标准。对各新开设的医学技术类学科而言,市场上基本还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因此,组织编写教材的任务迫在眉睫。然而,学制与学位的转变,导致学科的内涵发生了根本转变,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很难适应新的需求,这就要求教材编写必须有所创新。现以笔者所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材为例,探索医学技术类专业教材“五改四”的创新编写,并希冀由此初步总结出适于医技类教材编写的模式,供其他医技类专业借鉴参考。

一、紧扣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

为适应新一轮教育改革、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因此,针对新的培养目标,教材的编写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精品教材按检测项目、检测技术为主线的编写模式,充分体现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不遗漏重要知识点的基础上,摈弃既往教材编写中求多求全的痼疾,突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科特色。同时,通过创新编写模式与优化内容编排,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调整教材体系,顺应学科发展

学制的压缩,必然导致学时的相应减少;学科内涵和培养目标的改变,也必然引起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应转变。为了适应上述变化,已有教材的品种、字数、内容等均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其中,比较显著的改变是对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材体系的调整。之前,院校培养的检验医师需要具备相应的临床医学诊断知识,因此,需要开设相应的诊断学以及内、外、妇、儿科等临床重点学科课程。为此,院校选用的教材一般为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教材,并由临床医学专业教师授课,其教学方法与临床医学专业类似,要求学生主要掌握各种疾病中与实验室诊断相关的知识点。“五改四”以后,以培养检验技师为目标,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则侧重于协助解决临床问题的技术方法。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就需要将各学科知识提纲挈领、融会贯通于一门“临床医学概要”课程内,并由医学检验专业教师讲授。其教材编写和课堂讲授的重点,也从单纯临床诊断专业知识向运用检验技术手段解决临床问题转变。

三、重组编写团队,树立精品意识

一个团结协作、经验丰富的编写团队,可让教材的编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遴选主编和编委时,出版社联合教育部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协作理事会,在全国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本专业教学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从全国七八十所申报的院校中,共同协商拟定教材的主编与副主编,并进一步明确组建编委团队的原则与要求,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主编的权威性、副主编的代表性与编委的广泛性。此外,对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既需要学校教师的理论讲授,又需要临床一线专家的实践经验指导。因此,本套教材在编写队伍的组建上,不但从全国各高校遴选具有长期从事医学检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同时还注意吸收附属医院检验科中既有教学资质又有实践经验的临床专家参与编写,在确保教材理论概念清晰的同时,使内容更加贴近临床检验实践。

四、完善配套教材,拓展数字出版

新一轮教材的顶层设计,最大限度地顺应了新一轮本科教育与职业化教育的改革理念,强调岗位胜任能力,加强实验、实践、实习类课程的权重,逐步开设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促进院校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意识。为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优势,实现教材品种立体化、富媒体化建设,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纸媒与数字化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与考试相融合的目的,本轮理论教材配置了以下三种功能的配套教材。

1.网络增值服务

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知识链接、拓展阅读、课后练习等,碎片化深度精确剖析知识点,使枯燥的书本概念形象化、立体化。例如,《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一书内容比较抽象,主编通过制作相应富媒体化的网络增值服务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抽象的理论知识。

2.实验指导

实验课在医技类专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实验课学时与理学课学时基本相等。本次实验教材在编写上还特别注意两点:第一,在编写过程中,保持实验教材的理论体系、名词术语、计量单位等与理论教材完全一致。同时为了控制字数,将内容进行严格区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第二,在实验教材中着力加重综合性实验、自主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并单独成章,使其既可以作为学生接触临床实际应用的窗口,又可以指导授课教师创新实验课教学。

3.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在学习指导部分,增加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解析,与理论教材相辅相成,使学生快速掌握重点知识,便于复习考试。在习题集部分,设置四大题型模块,融合了院校考试与执业资格考试、职称考试的题型与特点,起到规范院校考试的形式、方向、难易程度的作用,并且对人才培养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加强模块设计,契合技术特性

技术类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职业化教育比重高,这就要求教材必须突出技术属性,采用更加职业化的编写模式。因此,本套教材充分筛选出职业化教育教材使用中师生反映良好的编写模块,并对各类模块在编写要求、特色、分布与排版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既做到整套教材写作风格协调统一,又做到各有偏重、各具特色,并通过实践指导中的自主创新性试验、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中的重点解析等,将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教材一改以往单纯追求节约成本、版式设计较为呆板的套路,通过大开本配合页边空白便于记录随堂笔记,标题、专业词汇与图表双色排版增强视觉和记忆效果等创新手法,提高学习效率、提升阅读体验。在用纸和用色方面,突破传统教材胶版纸黑白印刷的束缚,根据内容需要灵活使用克重较高的胶版纸双色或彩色印刷,对形态学与颜色分辨率要求较高的品种还采用了轻涂纸彩色印刷。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在控制成本与定价的同时,让形式服务于内容,最终达到契合技术特性,使教材回归服务培养目标的终极使命。

综上,本套教材通过创新编写模式,最大程度服务院校教育,充分贯彻与契合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强化科学思维与工作能力的双重培养。笔者希望通过实践与探索,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实用的医技类教材创新编写模式。教材出版后,将全面收集各地区、各层次院校的反馈意见,用以指导新一轮的教材修订,以及其他医技类教材的编写,由此,力争使教材的创新编写模式符合时代要求和用人需求,践行医学专业出版社教材编辑的职业责任。

(作者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

猜你喜欢

技术类医学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医学的进步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从翻译行为理论视角探究德语土工技术类文本汉译策略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植物研究》荣获“2015年中国高校技术类优秀期刊”奖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