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出版社的转型与变革

2015-05-30安建苇

出版广角 2015年5期
关键词:出版物出版社环节

安建苇

数据正日益成为所有组织和个人的财富和创新的基础。对出版社而言,此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顺势而为,真正掌控数据的力量,把数据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战略资源,形成我们新的“数据驱动”业务模式,不但关乎我们当下的行业地位,更关乎我们在未来到底还能走多远。

在移动互联时代,数以百亿计的机器、企业、个人随时随地都会获取、使用和产生新的数据,正如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麦肯锡公司所称:“数据,已经渗透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对出版行业来说,不管是否愿意,都已不可避免步入大数据时代。

一、大数据时代的业态变化

1.出版形态的数据化

数字化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传统出版形态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以光盘为载体的音像出版和电子出版,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出版迅速走向成熟,传统出版内容大量地以数据化形式呈现和传播,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继传统纸介质出版后的一种常态和常规化出版形态。并且数字出版物也不再单纯表现为出版物形式,其内容的承载方式和制作手段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如网络出版中的虚拟网络型在线类出版物就已经超越了单体封装型制品类出版物这一重要模式。出版物从纸介质到磁介质再到光电介质的全方位呈现,说明在大数据时代,出版物不是简单地以一种形态取代另一种形态,而是共同构成立体多元化的出版生态,给出版物营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出版过程的数据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出版形态的日益多元与综合,出版过程也已经发生质的变革。传统出版流程的选题、组稿、编辑加工、印刷、发行已经日益落后于数据时代的生产节奏和形式需求,各种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越来越多地渗入我们的出版过程,传统出版流程正不断遭受着冲击与挑战,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变形与重组。尤其是随着自出版、众筹出版等新形式的萌芽、发展和壮大,必将给传统出版过程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3.出版传播的数据化

传统传播的形式和过程是“业务驱动”型的,业务是决定性因素,缺乏对受众、信息本身和传播参与环节等的深入及科学分析,决策不可避免地依赖主观与经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传播目的性、针对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传播效率,改善传播效果。随着出版形态的多元化,除了传统出版传播形式中对数字技术和数字空间地广泛开发与应用,新型的出版形式如网络出版物,其本身就是以数字形式存在,通过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的出版物,其产品形态是“虚拟的”,流通媒介是非传统的互联网,其传播方式则完全是网络传播模式。出版传播中这种新与旧的交互碰撞和融合,正在不断加速着我们传播形式和过程的全面变革。

二、大数据时代的出版业务转型

1.编辑环节的数据应用

图书编辑过程和编辑手段的数字化体现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在选题策划环节,编辑可以利用对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来分析、获取读者需求,把握市场动向,从而建构自己的选题设想;在组稿环节,编辑可以利用电子文档和网络传输来处理稿件;在审稿环节,编辑可以在线审稿和利用相关软件对稿件进行文字处理。同时,装帧设计也越来越多地依赖数字技术,既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装帧设计的精美度。

2.制作环节的数据应用

数字化技术在排版、校对和印制环节的应用,使这些环节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校对环节,除校对工具软件的运用外,网上校对也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在排版环节,各种不同排版软件的应用,使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个性化出版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在印制环节,建立在数字化信息远距离传输和数字化信息高密度存储基础上的数码印刷已经快速发展成熟起来,不再需要经过实物载体的转换。如从胶片到PS版,再从PS版到印刷品等,只需通过计算机终端与数字化印刷设备连接,传输数据,便可直接印刷,不但节省人力物力,大大缩短出版周期,并且从技术上可以很容易地与网络出版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转化。

3.营销环节的数据应用

在数字化不断改造和改变出版社内容形式、生产和传播方式的过程中,随着大数据的搜集、分析和使用,市场营销的时机、地点和方式改变尤为明显,地位日益凸显。数据不再是稀缺资源,而变得触手可及,营销人员可以从中深入了解各种各样的读者行为,从他们的搜索活动、关注的产品,到他们的购买频率,甚至连他们购买后的行为都更加清楚,这就为出版社基于读者需求的生产决策和不同形态、内容的产品传播和投放提供了依据。营销人员对目标读者复杂数据集合的有效分析,往往能为出版社带来可衡量的竞争优势和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专门的数据分析部门、人员和标准化的数据分析模型在整个出版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4.发行环节的数据应用

由于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包括网上书店、网络订单、网络宣传以及网上大型发行业务平台的建设,对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社发行工作提出数字化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缩短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将出版物及时、迅速、准确地呈送到读者面前,并在最大范围内将读者的意见以最快的速度反馈回来,从而实现发行信息交流的实时化和双向化。同时,利用标准化的接口技术和数据,实现与书店、其他发行单位在网络上的信息共享,已经是出版社发行环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三、大数据时代的出版变革

1.思想观念的转化

在大数据时代,立体多元化出版必将成为出版的新常态。大数据的大体量、多类型的特征使得信息内容呈几何级递增,内容不再稀缺而是过剩,获取渠道和方式日益多元与便捷,对数据的挖掘、析出和组织成为出版社的核心能力。如何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形式,通过适当的渠道,把合适的内容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需要者,成为出版者经营决策的关键。出版社和出版人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接受并逐步实现自身的数字化生存,才能够通过行为创新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企业在大数据时代的浴火重生。

2.出版资源的整合

数字化出版资源,应该是以标准化格式存储的有效数字化出版资源,其核心是数字化资源的内容有效性和标准化。所谓内容的有效性,是指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化出版资源建设时,应当首先选取那些读者和市场需求持久、内容可有效维护与更新的作品,以体现数字化出版资源的效率性与可持续性;所谓标准化,是指在对出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采用通用标准的格式对图、文、声、像等进行加工和存储,使其在不同外部环境下的读取与再加工具有同样的精度与准确度。而目前许多出版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内容兼容性,对出版资源形式上的所谓“数字化”工作,浪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和资金,而产出的往往是“数据垃圾”而不是数据资源。

3.生产方式的调整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颠覆了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打破了静态、单向、线性的传统知识生产格局,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那么,在呈爆发式增长、病毒式传播的信息瀚海中,充分发挥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迅速实现信息数据的增值性加工生产和再生产,就成为出版社制胜的关键。而“快”和“量身订制”是知识生产与传播走下“神坛”后,出版社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只有紧跟大数据时代知识生产的特点、需要和节奏,不断按照“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生产方式,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4.管理模式的变革

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包括数字化信息交流、反馈与对接,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传统编辑、制作、营销、发行以及财务系统的整合等内容,目的是实现出版社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管理效率,实现出版社在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生存。与此相适应的,必然是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的革命性调整与再造,而不仅仅是管理技术体系的一种应用。

四、结语

大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我们认知和探索世界的方法,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驱动着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与分立。数据的力量,已经使它自身成为和人、财、物比肩的资源,数据正日益成为所有组织和个人的财富和创新的基础。对于出版社而言,此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顺势而为,真正掌控数据的力量,把数据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战略资源,形成我们新的“数据驱动”业务模式,不但关乎我们当下的行业地位,更关乎我们在未来到底还能走多远。

[1] [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 图书馆和出版社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08-20.

(作者单位:法律出版社)

猜你喜欢

出版物出版社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我等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2015 年出版物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