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的秋

2015-05-30陈倚天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牧笛氤氲石桥

陈倚天

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郁达夫曾说: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请你根据对秋的认知或感受,写一篇散文。要求:标题自拟,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郁达夫的江南之秋是寡淡的,是空虚的,不值得咀嚼品味。但在我眼里,江南之秋却是醉人而温馨的。

江南之秋有芦花飞雪,有清亮牧笛,有青苔石桥。石桥上,雪片中,聆听牧笛,我却嗅到了醇香,嗅到了成熟,嗅到了温馨。

江南之秋来得含蓄蕴藉,脚步是那么轻盈,仿佛在刻意回避什么,带着一丝羞涩,从我的梦中掠过,又真实地在我眼前洇开。

秋晨,空气柔和清新,露珠栖息叶尖,偶尔的鸟鸣啾啾,清脆而悠远。傍晚,夕阳在最后的跳跃里,羞赧地藏起眉眼,于是薄暮翩然而至。

很久都不曾再踏足江南了,但那里却是我的另一片幽居,偶尔有一阵秋风吹过,再回首,又带走了些许秋叶。我总会陶醉于此,安静地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着身边的一切,仿佛闲云野鹤般地走在山阴道上,不再理会世俗繁杂,一切都是那么悠闲、自在。

喜欢江南之秋,因为它给我了一段美好的水乡记忆;喜欢江南之秋,因为它曾吹走我人生旅途的忧郁;喜欢江南之秋,因为秋夜的月很明净,它宁静住了我守望菩提的心。江南秋的原野虽然只是一片青黄驳杂的山坡,但却点缀着丰富而灿烂的喜悦。把脸贴在地上,把脚伸入土中,感觉是那样舒帖,就像在母亲身边,把头埋入她的怀抱。田边沟沿的小野菊笑了,闪着她们那或白或黄或紫的媚眼,媚得农人的脸上也绽出了笑容,媚得孩子们的心里洋溢着甜蜜和快乐。

虽然江南原野那种美妙的情景已经无法追寻,但“鲈鱼堪脍”又让我的心中多了一份温馨。

蹁跹的枯叶带来家乡的笛音,远离家乡的日子里,秋风吹来家的思念,像母亲的手,抚慰游子思乡的情愁。秋风飘叶的夜里,一弯冷月挂在天空,地上月色如水,丝丝秋风里的声音夹杂着蟋蟀的吟唱和秋叶的飘零。倚窗独立,很自然地想起“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诗句,心境被那纯净的月色浸润着,变得柔和、细腻……

没有肆虐的朔风,不见招摇的红叶,只有傍晚的牧笛带着氤氲的江南气息,散发着无尽的温馨,诠释着江南之秋的韵味。

江南独有的氤氲让我在温馨中沉醉,当然,也少不了江南的名片——芦花、牧笛。

【另辟蹊径】

本文表达了与郁达夫不同的江南秋观感。如果调整视角,我们还可以如下立意:秋之于南北,无高下之别,关键在于观秋心态;南北之秋各有千秋,人为对比毫无意义……就本文而言,还可增加江南之秋的独特意象以突出江南之秋,比如小桥流水、吴侬软语、青苔石阶、纵横水道、渔舟唱晚等。

(华中师大一附中夏禹老师荐评)

猜你喜欢

牧笛氤氲石桥
村行
论碳审计主体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悠悠水乡 七溪石桥
你看不见的远方
氤氲的诗意
紫气氤氲
《牧笛小调》
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