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个性化考查在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高政锐赵丽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

高政锐 赵丽

摘 要:个性化考查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于原典的新鲜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证明了上述观点。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个性化考查;

【中图分类号】I206.2

项目: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模式研究(JY1210)。

作者简介:高政锐(1977—),男,黑龙江木兰人,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赵丽(1974—),女,黑龙江大庆人,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文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涉及到的作家作品繁多,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不断升温,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教学逐渐进入教学者及教学研究者的视野,并不断得到充分的讨论。作为教学最后一个环节的课程考查,也应该纳入实践教学的体系之中,并发挥其教学的指挥棒作用,为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动力支持。

一、个性化考查的模式建构

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课堂上的闭卷考试或者开卷考查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对课程考查的改革,理应得到一定的重视。所谓的个性化考查,指在课堂的常规教学和实践之后,根据具体作家、作品或文学史现象,创造性地针对某一可操作性题目,进行考查问题的建构,问题要具有新鲜性和趣味性,其答案一定是开放性的,从学生的作答中,可以看出,其对专业的理解,以及对专业延伸部分的操作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的个性化考查的模式建构必须遵从以下原则。首先,无论是多么开放性或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必须以文学原典或文学史基本史实为依据。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并理解基本的文学史及作家、作品,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升华和发挥,后者就是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教学也达到了一定的创新。“创新是一个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过程。而知识创新就是指新思想产生、深化、交流等应用到产品(服务)中去,以促使企业获得成功,国家经济活动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1]创新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其依据与旧有的知识与经验。毋庸置疑,文学史的基本事实就是创新的依据,忽略这种事实追求个性化考查,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个性化考查的题目设置要合理,以便给学生留出尽可能大的思考空间,并且这种思考尽量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进入到古人的文化视野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任何一个文学家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具有文学性个体,他们被大文化、大社会包裹着,诗人同时也是书法家,词人也可能是音乐家甚至是宗教家。任何单维度地对作家、作品进行解读都是对原典的片面化。所以,我们的考查也要注意到这个问题。诸如,一首诗的生成,有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考查其生成的过程,往往比探讨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色更有价值。如果从音乐、绘画及政治生态的角度来理解一首词,往往会还原词人创作的基本心态。考查过程中,我们尽量做到多角度、多侧面地设置题目,给学生以尽量广阔的空间去思考。

最后,个性化考查切忌随意性。教师要认真思考,要像备课一样准备考查内容。个性化考查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的思考维度要跳出文学史固有的局限,要尝试以当下的眼光,以大文学视角,重新审视并梳理原本的文学史基本事实,要让作家作品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流淌在文学历史中的血脉。只有教师具备了多维思考的能力,学生才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二、个性化考查的案例分析

笔者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的个性化考查题目,列举并分析如下。

在魏晋文学的讲授过程中,作为一次平时成绩的考查,笔者设计的题目为:你认为老师在讲阮籍时,穿什么衣服合适?本题的设计是很有深意的,并不是老师着装的问题,也不是阮籍的创作与老师着装关系的问题。学生首先需要思考,教师的上课着装和所讲内容有关系吗,这是个心理问题,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无论如何,教师的奇装异服会对课堂产生影响。问题接踵而至,魏晋时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魏晋风流为后世所激赏,那么具体到正始时代,这种风流的压抑性或许会更浓些。学生自然会思考,写了若感受《咏怀诗》的阮籍平时穿什么衣服呢?或许会想到《世说新语》中记载的裸体谈玄的故事。旧有的文本在瞬间被激活,甚至可能迸溅出火花,我们的教学和考查的基本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宋代文学讲授过程中,作为期末的一个大作业,笔者要求学生根据陆游的《游山西村》改写成一篇游记。这种考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考察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个题目若想写好并不容易。学生需要查阅大量关于南宋的资料,比如服饰、饮食、风俗、民情等,将历史的真实融入到文本写作中,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清代文学的讲授中,笔者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田野考察,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康熙以后的流人文学有很大的感召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在交通工具及其落后的清代,地域的差异性对文人的影响是极大的,进而其创作的前后变化也就有了鲜明的情感指向。

上述案例,除了最后一个,都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上看,大多数人都能够围绕文本进行有理有据地阐释,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三、个性化考查的意义

当然,无论我们如何强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实践性,考查的独特性,我们都不能忽视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对文学原典的通读和背诵,是我们进行个性化考查的前提。“通读、背诵重要的古籍和诗文名篇,似乎很笨,其实最巧。巧就巧在用力较省而收效较大:既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扎扎实实地扩大了知识领域,而写作能力、记忆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真是一举数得!” [2]个性化考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找寻答案,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并不枯燥,且趣味横生。在此基础上,个性化考查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不仅在学习知识,而且能够运用现有知识,解决与学科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相溶和转化。

[1] 王前新,周明显.创新教育全书(上)[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2] 霍松林.关于练基本功[J].文史哲, 1985, (1).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
新形势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创新的几点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