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民居研究
2015-05-30娄晓梦孟莹
娄晓梦 孟莹
摘 要:吊脚楼是土家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象征,其与众不同的象征符号,使得传统土家的民族文化能够以别样的方式展现出来。当人们看到吊脚楼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土家族,或者跟土家族相关的一些文化事项,随着时间的积累和历史文化的沉淀,吊脚楼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标识,一个民族的象征物。
关键词:土家族;吊脚楼;文化内涵;象征意义
象征是用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一种或者一些较为特殊的意义,并且将某物附加某种特定的象征含义,而最终成为大家熟知的象征符号。一些人类学家们认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物。究其根源,象征能力的应用时常作为某类标志,并且可以用这些标志把动物跟人类区别开来。象征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象征符号体系的人类学科。它把对文化意义的关注作为重点,并且提出人类学的任务就是在领悟和解释其象征形态,对这类学者来说,象征就是某种观点的“提炼”或多种意义的“结合”,象征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象征与事物本身是怎样结合起来并成为一个体系的,还有象征是如何影响社会行为者的精神和感知的,象征人类学所关心的是超出社会结构的独立的象征结构,或不同象征之间以及象征与其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本身。
土家族人民大部分都是居住在山坡或者陡岭上面,由于这些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他们的住房基本都是采用吊脚楼的形式。吊脚楼可以看作是土家族文化的象征,它的设计、构建、装饰到最后入住,都从不同方面表现出其民族文化的理念;土家吊脚楼的设计理念展现出了这个民族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并且直接映射出了土家人民生活与民俗场景。当人们看到吊脚楼的时候,就可以想象出土家族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就算是没有提及土家族,吊脚楼似乎也能“诉说”土家族,客体代替了主体,成为一种文化的标识,一个民族的象征物。
设计师对其设计理念的传达主要在一些深层次的观念中才能得以体现,也可以说是一种美学、哲学或者文化表象。作为土家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吊脚楼不仅表现出土家族独具特色的精神文明,也直接体现了其社会生活风貌。许多专家学者曾研究过关于吊脚楼的传统象征意义,总体来说,其构建理念,向外界展示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同时还传达出人神共处、尊礼敬祖的宗教哲学思想,吊脚楼的结构与装潢,体现出“以物寄情”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第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自然是生存之本,称之为“天”,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延续需要“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不仅是天和人关系的和谐统一,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哲学思想逐渐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使自然和谐的生态观成为中国建筑特别是民居建筑建的主要思想。土家族吊脚楼所构建的房屋格局与住宅空间中关于情怀与气氛的营造,就展现出中华民族这种传统而朴素的思想。
我国传统建筑都是尽可能地利用地形,而不是去创造地形。土家吊脚楼的每一栋建筑就像从那块地长出来的一样,如果放在其他地方都会让人觉得不那么合适。所以土家吊脚楼大多都是依山而建,在方向上的选择都是以“坐南朝北”或“坐北朝南”为主,很少有东西朝向的房子。土家建筑强调对地域性的考虑。比如气候比较潮湿,人都基本上住二楼,一楼作为牲畜房,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选用当地比较容易见到的材料。土家族村落很多都是沿河而建,但并不是建在河边上,而是距河岸有相当一些距离,这样的设计可以形成一片缓冲区来躲避洪涝灾害,土壤经过洪水的冲击之后,会变得肥沃,有利于庄稼的生长。与外界相通的道路多建在河的对岸,这样就使得河水成为天然的“护村河”。传统文化与天然环境交相呼应,和谐而自然,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完美艺术境界。
第二,人神共处的空间观。土家族人民多具泛神的思想,因此在建造吊脚楼的时候,会有一些对祭祀的仪式,表现出土家人追求“人神共处”的空间构建文化。土家人建造房屋,非常看重其方位,同时还要求住宅基地的“龙脉”,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一说,并将其作为选择宅基地最基本的条件,信奉“住者人之本、人者宅为家”和“地善苗壮、宅吉人荣”的理念。在建设房屋的初期,土家人都要先请风水先生为其房屋选择地方,这一过程称为“卜宅”或“卜居”,用以询吉凶,求平安。在土家人民看来,所谓宅基地的“龙脉”不但是四周山脉的蜿蜒走向,更重要的是隐藏在山脉的神性精神,这种精神决定着房屋主人整个家族的兴衰,并且在冥冥之中影响着房屋主人的命运。因此,在这样的空间结构中,人、房与浩瀚的宇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浑然一体。
第三,尊重礼俗尊敬祖先的思想观念。吊脚楼别具一格,多种多样的造型,但不管其造型怎么变化,都保持了“一明两暗三开间”的格局,与此同时,在这三间正屋之中必定会使用一间作为堂屋。这种格局是我国传统“法天敬祖”的思想在土家民族文化中的传承,吊脚楼格局的设计已经成为展现土家文化的重要方式。
土家建筑布局上是通过院落空间来表现(如图2),建筑组合形式几乎都是L型或者一字型,院落的围合度在25%到75%之间,院落没有围墙,几乎每个规模较大的建筑前都会有一个院坝,有时是几户人家共同使用一个院坝。在室内空间的建设上,土家吊脚楼的堂屋一般都位于中间部分,是祭祖、迎客及办红白喜事的地方,后墙一般设有祭祖神龛。这里的堂屋一般使用原生土地面,左右两边是起居室,右边起居室前面半间为灶房,地面上会架设一个火炕,在火炕中心会有用砖石砌成的一个炕框,正中心为火塘,火塘内置有一个三角架,做饭就在那个三脚架中进行。因此,这间屋又称“火炕屋”或“火铺堂”。
以吊脚楼堂屋为例:它的主要功能是是祭奠祖先、迎接客人和处理红白喜事的地方。土家族堂屋的设计可以说是敬天礼法,也是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宗族文化的传承。
吊脚楼的堂屋室内空间设计也别具一格,堂屋安排在了整个住宅的正中间,主要原则是宽大和明亮。堂屋里面的陈设一般只有安置祭坛所需的设施,很少有其他物品,这样可以保证堂屋的严肃与崇高。如果有宾客到来,一般是将宾客请至火铺房休息,只有在举行祭祀活动、婚丧等重大事情的时候,才会到庄重的堂屋里进行。堂屋的大门高挑且宽大,通常使用排门对开形式,在日常的劳作中,大门只需虚掩着就行,一般不必落锁。吊脚楼的堂屋,无论主人地位如何,都必须在大门的正面的墙板上设立“天地国亲师位”,以此表现法天敬祖的文化观念。
象征是少数民族表达其文化内涵的最佳方式,吊脚楼文化象征着土家族传统的精神文明,并凝聚着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有着悠久历史的吊脚楼正在不断适应着社会的发展,吊脚楼曾是土家族的象征及骄傲,但是现在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吊脚楼代表着土家人审美风尚,与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土家吊脚楼以原始构拟为根基,并反过来展现土家族人民的价值观与文化观,促进其独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饶卓颖.土家吊脚楼及民族旅游场景下的象征意义初探[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2]赵巧艳.空间·实践·表征:侗族传统民居的象征人类学阐释[J].红河学院学报,2014,(03):18-23.
[3]龙湘平,陈丽霞.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历史演变考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95-98.
作者简介:
娄晓梦,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城镇规划与管理。
孟 莹,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