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例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2015-05-30王滨方勇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

王滨 方勇展

【摘 要】本文从通过一节具体的实践课,试着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的一般模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团队交流协作等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现通过案例《制作音乐效果——音频素材的加工与制作》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1.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因此,建立一个真实的、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关音频的获取与加工的内容是比较陌生的,但同时也是新奇而又好玩的,在本课中,笔者选择了语文课中常见的诗朗诵的情境,让学生欣赏余光中的《乡愁》。

2.设计任务

任务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大的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将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小模块,便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展开学习。

在本课中,设计的大任务是“制作《乡愁》配乐诗朗诵”,然后将之分解成以下小模块:①调节计算机录音设置;②利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程序录音;③简单剪辑录音文件;④搜索下载背景音乐;⑤混音。

3.分析任务

教师应先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适当的给予引导,使学生最后能将任务中的知识点、操作重点都归纳出来,理清思路,制定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步骤和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对任务的分析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可以更好的完成任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升。

对于“制作《乡愁》配乐诗朗诵”,教师提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配乐诗是由朗诵录音和背景音乐合成而来,在网络中搜索下载音乐文件是已经学过的,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朗诵录音以及和背景音乐的混音则是没学过的,是任务中的新知识点,也是任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完成任务

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扮演帮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应主动去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个别指导,或就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点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协作讨论。同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在此阶段,一般可有两种学习方式来完成任务:

(1)自主探究。对于较简单的任务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找课本、借助网络等方式,逐步探究解决问题。

对计算机录音设置这个模块,学生可以按照导学案,通过自己的探究,做好录音前的准备。

(2)协作学习。对于较复杂的任务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优势,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分配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要共同讨论分析任务,明确任务的目标,确定解决任务的思路和步骤,并进行职责分工,提倡小组内的互教互学,促进组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在计算机录音设置完成后,学生分小组。首先由朗诵水平高的同学指导朗诵技巧,每位组员都参与朗诵录音;然后组员间交换剪辑,将剪好的录音由一位组员合并;在合并的同时,一位组员在网络中搜索下载背景音乐,并将其转换成录音机识别的格式;最后进行朗诵录音和背景音乐的混音,注意适当调低背景音乐的音量、两者长度的协调等。

5.评价任务

任务完成后,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

学习过程需要评价的内容有: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互协作的能力等。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本课中学生要对每一个小模块逐项给予自己评定,并反思自己的信息意识、实践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每个小组展示制作的配乐诗朗诵,并介绍制作过程及体会;然后其他小组讨论评价,在这过程中,交流思想,取长补短;最后教师给予点评,肯定学生的成绩,运用鼓励的语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高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驱动

任务的设置,不能是多个任务的简单叠加,任务要对学生产生驱动力,整节课的任务要循序渐进,逐步推高。

2.注重分析

可以达成同样效果的软件不止一个,如果只是讲如何操作,那么学生常常在学完以后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完成相似任务。所以强化需求的分析,让学生先分析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过程是什么,强化对过程的了解,淡化对软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该怎么去完成这个任务,而不是机械的模仿操作。

3.注重情感

任务设计既要源于情境又要超越情境。例如,在本课中《乡愁》总体基调是一个“愁”字,但针对不同时期感情和语调是不同的,在录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朗诵艺术之美。再例如,提问:学生提交的作品,教师是否可以随意发布到网络上?由此引入知识产权等概念,对学生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实践能力,逐步积淀信息意识,养成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问题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叔同教育科研,第三期(2006.4).

[2]吕品.什么是任务驱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2002(1).

[3]吕品.制作音乐效果.信息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