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作品对青少年
2015-05-30赵艳艳
赵艳艳
内容摘要: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的上网人数和上网时间都大大地增加。网络文学作品作为网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它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作品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传统的文学阅读方式中占了半壁江山。它凭借其无以伦比的优势为传统文学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任何人都可以摆脱现实的身份,隐藏起自己的面容,给自己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再也不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专业,而成为大众化的一种行为。无论你的文学素养是高是低,无论你的幻想是否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在网络的空间中,总有你的一席之地。因此,网络文学成为了网民抒发情绪、展现自我的平台。尤其是青少年们,他们将上网看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文学成为了他们精神的第二家园。
第一,网络文学作品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首先,网络文学作品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强化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是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对于青少年的爱国教育必不可少。但是传统的爱国教育忽视了青少年的身心特征,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而网络文学作品因更丰富的内容、更生动的表达方式、更强大的吸引力而获得青少年的喜爱。例如军事类网络文学作品《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描述了一群为维护国家利益而牺牲了的特种兵战士,给青少年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使得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其次,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和和谐的人际关系。青少年的人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的。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取向很容易侵蚀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阻碍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承载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网络文学作品能够帮助青少年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最后,有利于缓解学习压力,丰富课余生活。目前由于学习和考试制度,青少年的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成为了社会、家庭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力的加大,高学历和高收入成为了老师家长对于学生的期待。为了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在小学阶段就为孩子聘请各种名师家教,强波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使学生处于身心疲惫之中。在这样的学习压力下,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疲惫不堪。网络文学作品由于其数字化的文字内容,新奇化和幽默化的用语习惯,波澜起伏的情节吸引了青少年的注意。在课余时间阅读这种轻松、幽默的作品能够使青少年暂时忘记学习的压力,沉浸到另外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去,无形中调节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心态。
第二,网络文学作品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
1.某些网络文学作品消解了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意义和追求。某些网络作品,重头到尾都充斥着拜金主义的观点,它在潜意识中灌输青少年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就是挣钱,挣的钱越多,就越幸福,就越有地位。对于世界还不具备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在阅读这样的作品后,必然会形成物质第一、金钱至上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一、一味地追求物质,攀比心理严重。在富裕生活环境生长起来的80后、90后,他们一开始就享受到了时代发展的硕果,在拜金思想的驱使下,不再比较作出的贡献大小,成绩高低,而是开始比较手机是否高档,衣服是否名牌,穿戴是否时尚,,忘记了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二、学习目的功利化。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同学不再通过刻苦攻读、勤奋学习来获得一个较好的成绩,而是投机取巧,运用走后门,送礼物的形式来蒙蔽过关。造价、买卖答案、作弊等等,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三、人际关系功利化。在拜金主义思想中长大的孩子,吃穿住用皆为名牌,便自以为高人一等,而看不起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只与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交往,而摒弃那些贫穷但聪颖的同学,使得原本纯洁、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变得功利化。
2.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某些网络作品充斥着金钱和色情,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剂包裹着蜜糖的毒药。青少年正处于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辨别能力比较弱,受到大胆开放的网络作品的影响,必然会忽视基本的道德底线,作出错误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舒晋瑜,敲响网络校园小说的警钟[N].中华读书报,2004.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