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一种概念的综述

2015-05-30李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化综述概念

李江

内容摘要:社会化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就从认为社会化是“同化”或“统一化”、“教育”或“学习”、“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创新、“社会性发展”或“社会关系系统”、“社会性发展”或“社会关系系统”、“个性”或“人格”、个体适应社会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角色”的形成和形成“社会人”的过程个方面对社会化这一概念进行综述,最后依此得出自己的结论。

关键词:社会化 概念 综述

一.认为社会化是“同化”或“统一化”的过程

20世纪初期的社会学界基本上是持本观点,但又有所不同:

1.从人的角度上分析是同化个体为社会中的一员

雷通群认为“社会化一语其范围极广,凡社会之能使个人或人群,更或其他社会同化成为自己之一员,或一部分者,统称社会化。其作用与生物之消化食物略似。”[1]此外,美国E·A·罗斯认为社会化是在团体中与同伴产生共同行动的能力和意志时的一种群属之感的发展。而彼得斯则认为认为“人的性情是社会的,人类比极多同他竞争的生物很少逃避战斗之天然的本领,故必须凭借着同他的友伴之合作,来增加他的力量,而从这种需要里遂产生了比任何动物更强的同情、好群、利他、合作和忠心之本能的倾向,以为有效的群的生活的之基础,这些本能的倾向因某种动境之刺激所发生的作用,把人们结成了一个坚固的团体,溶汇个人们精神之一致之过程,就叫社会化”[2]

2.从社会生活或社会生产的角度分析是统一化的过程

王康等就持此观点,他认为社会化“通常指人们某方面活动的集中化、统一化、标准化,是社会生活发展的一种趋势。如生产社会化,家务劳动社会化。”[3]而高希圣等认为“社会化即所有之意。……社会化之语,则现在几和‘国有二字意义一样,不过前者意义较广一点。”[4]

另外,李鼎謦则认为“社会化有两义(1)个人生活成为全部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与后者不可分离;(2)生产手段及劳动不归个人所有,而归社会所有,个人为社会服务,即根本废除私有制的运动。”[5]

二.认为社会化是一种“教育”或“学习”的过程

此种观点在教育界比较普遍,基本上把教育等同于社会化。如钱哥川认为,教育即社会化。[6]另外,还有人从教与学的过程来诠释社会化。如,理查德·D·范斯科德等认为“社会化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文化、社会、社团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相结合成为‘教员,而所有社会成员则都是‘学习者”。[7]

另外,友田泰正主认为社会化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他说 “新生儿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学习而成为一个社会人,这一复杂的过程叫社会化,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消除文化差落的过程。……社会化由三个基本事实构成的过程,对他人的依赖,学习的必要,以及学习的可能性。”[8]日本筑波大学教育研究会编的《现代教育学基础》也持有些种观点。

三.认为社会化是“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创新的过程

1.认为社会化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

国外的教育社会学界持此种观点比较普遍。如伯恩斯坦认为“社会化是指儿童藉以获得一种特殊文化身份的过程,同时也指他对这种身份的反应。社会化就是生物人转变一个特殊的文化人的过程。”[9]而罗德哈伍尔则认为“是个体学习他所在社会群体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过程”。此外,我国台湾有的学者也持此观点,认为“社会化是个人接受文化规范,以形成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终生的,……个人在社会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2.认为社会化是文化认同与文化创造的综合化过程

此观点在我国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有关词书中较为突出。如张念宏认为“社会化是社会学的一个概念,它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个人从有机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其二是指新一代继承老一代创造的社会文化,使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过程。”毛信德认为“社会化指个体出生以后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新文化的过程。”此外,中央教科所比较教研室编译的《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也持有相似的观点。

另外,卢绍稷认为社会化是职业化、实用化和文化化的综合。他说“社会化不可与‘职业化(vocational)或实用化(practicalization)完全相混,亦不可以为与文化完全相反,可真正的社会化固含有职业化与实用化之色彩,但同时仍含有文化之色彩,不实用不成为社会化,但只实用职业也不成为社会化。”

四.认为社会化是“社会性发展”或“社会关系系统”形成的过程

1.认为社会化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过程

我国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学界持此种观点的比较明显。如,裴时英和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而李丹则认为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他所属的社会中人们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过程。”

另外,美国社会学家伊恩·罗伯逊认为“社会化是使人们获得个性并学习其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它是联系个人与社会的必要环节……使个人得以了解规范、价值标准、语言、技能、信仰,以及其他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模式。社会化使社会能够在社会的和生物的意义上进行繁殖,从而确保它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2.认为社会化是社会关系系统形成的过程

此种观点有心理学界比较普遍。如,安德列耶娃认为“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宏观世界包括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途径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这是研究中常常不被强调的一面)它是个体对社会联系系统积极再生产的过程,这是个体积极活动和积极进入社会环境的结果。另外,我国的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也持此种观点,他认为“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系统的过程。”而我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认为“怎样把自然人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的社会人就是社会化。”

五.认为社会化是“个性”或“人格”发展的过程

1.认为社会化是个体个性发展的过程

认为社会化是个体个性发展的过程是我国社会学界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又一个比较显著的观点。如,郑杭生和袁方都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另外,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班1985编的《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和成少森和叶川1991年主编的《西方文化大辞典》也持有此种观点。而鲁洁和吴康宁则认为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并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下,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文化并能够胜任社会所期望,要求的角色,并使自己的个性相应得到发展的过程。

2.认为社会化是个体人格发展的过程

马行信认为“社会化是一个人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将社会的价值、规范及角色予以内化,透过社会化的过程,个体获得他的本质,使成为一个在社会里具有行动能力的人格。”而宋超英等则认为“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认识社会,从而达到改造社会,不断完善自己人格之目的的过程。”

另外,潘菽和荆其诚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则认为社会化是个人凭借其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

六.认为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此种观点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中都有所论述,且都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从研究的时代发展过程来看,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这也说明对社会化的研究有趋同的趋势。

1.社会学的论述

约·维尔钦斯基认为“社会化是社会学中使个人的观点、准则和行为符合他们作为社会成员的作用的过程。”彭克宏认为“社会化是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雷洁琼认为“社会化指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的过程。”张友琴等认为社会化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转化成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庞元正等认为“社会化指个体社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的过程。”

2.心理学的论述

章志光教授认为“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齐格勒等人认为“社会化指的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成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一个有特色的和积极主动的社会成员。”另外,林崇德教授认为“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七.结论

总之,由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角度、研究侧重点以及研究的时代的不同,则对社会化的界定也各不相同。但由于研究对象同为社会化,故对这一概念内涵的提示上仍有许多共同之处。特别是近几十年,各学科在这一概念上差异日趋减少,融能性日益增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把握社会化:1.社会化是一个过程,是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的过程,是贯穿于人的一生;2.社会化是在一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发生的,个体不是被动的适应社会环境,还能对社会环境发生积极的作用;3.社会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生活统一,学习社会知识、获得价值观念、掌握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行为、发展自我、获得个性、发展人格等方面等方面;4.社会化的目标是有二个:使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使个体成为独立的、合格的社会成员;使社会生活(社会机构)的同一化;5.社会化的个体性功能是形成共性和发展个性;社会性功能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机构的统一化。

综合上面社会化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概念: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并改造社会的过程,是一种教育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文化认同与文化创造的的过程,是一种社会生活统一化的过程。

注 释

[1]《教育社会学》雷通群著.商务印书馆1933,第25页

[2]《教育社会学原论》彼得斯(C·C·peters)著鲁继曾译。商务印书馆1938,第452页

[3]《社会学词典》王康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第219页

[4]《社会科学大词典》高希圣,郭真 高乔平等编.世界书局1930,第281—282页

[5]《社会科学词典》李鼎謦编.上海光明书局出版1939,第267页

[6]《社会化的新教育》钱哥川编  中华书局1933,序

[7]《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望)(美)理查德·D·范斯科.德理查德·J·克拉夫特 约翰·D·哈斯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29页

[8]《教育社会学》友田泰正编著.宋明顺译 水牛图书出版民国79年,第60页

[9]《社会阶级、语言与社会化》(英)巴兹尔·伯恩斯坦《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张人杰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第404页

(作者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社会化综述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幾樣概念店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