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中学生犯罪心理的分析

2015-05-30李丹阳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动机态度

李丹阳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濟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关系的转型变迁,当代高校学生的犯罪日渐突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的犯罪日渐突出,并逐年上升,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特点有享乐欲望强烈、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及产生挫折感,我们要做的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在少年犯罪人类型学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繁杂多样的观点:人与社会联系削弱的后果之一是个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产生。有人认为学校与学生犯罪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青少年对学校的依恋程度。但是,有些学生在学校要的不愉快经历和不受重视的经历导致他们有了沮丧心态,使得他们不喜欢学校,从而转向犯罪活动。

一、学校教中的缺陷和失误是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种失误主要包括:第一,学校教育的内容不平衡。学校教育是青少年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全面教育是是学校的基本责任,但是现在学校由于教育目标的不合适,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像。这一方面,会使学业上的“差生”受到冷落产生的自卑感,以至自暴自弃而走上犯罪道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受到格外关注,个人思想膨胀,不受纪律约束,为所欲为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教育内容的失衡还会导致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 识,做人的道理和社会道德规范知之甚少,这也为犯罪埋下了祸根。第二,学校教育方法和态度的偏差。不适当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教育态度使有的学生与学校和教师情感对立,对学校态度消极,因为厌学、弃学、逃学、辍学而流入社会,混迹于街头,从事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的活动。对于“优等生”的过分重视,造成他们挫折忍受能力低下,心理发展不健康。第三,学校管理工作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学校对于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或偏差行为放任自流,没有使学生的不良行为极时矫正,愈演愈烈而产生恶变,形成犯罪心理。

二、教师期望

学校的教育影响作用主要通过教师期望、教师威信以及师生关系的性质等表现出来。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教育后果之间存在明显的良性和恶性循环机制。如果教师对学生态度和行为积极,就直接造成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利社会处境,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导致枳极的教育后果并对学校产生枳极态度。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形成忽视、拒绝、否定、贬低等消极态度和低期望,就会对学生造成不利的社会处境,最终导致消极的教育后果和学生对学校的消极对待,学业成绩每况愈下,逃学、弃学现象由此产生。在学校被标定为“差生”或“越轨者”的学生,因为“失败角色”和“地位剥夺”的体验,而使他们选择转向具有犯罪亚文化的群体。

三、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动机特征

1、多样性:未成年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内容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主要有物欲、性欲、报复、嫉妒、虚荣、追求刺激、戏谑、友情、义气、模仿、逞能、恐惧等动机。

2、情景性: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很容易在外界刺激作用下诱发产生,表现为偶发、突发,常为一个看不惯的举动、一句不入耳的话发明家导致犯罪。

3、易变性:犯罪少年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犯罪动机容易随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迅速改变,产生新的犯罪动机,甚至向恶性方向转化。犯罪动机的不稳定,还表现在原来犯罪目的无法实现时容易转向其他对象以实现犯罪冲动。

4、情绪性: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主要表现为愤怒、嫉妒、怨恨等情绪,这些情绪本身可以成为犯罪动机,直接驱使他们实施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也容易在情绪的影响下发生变化。

5、未被意性: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和意识水平不成熟,对自已的犯罪动机模糊不清,未能清楚完全意识,尤其在习惯性犯罪,冲动性犯罪方面表现更加突出。

(二)认知特征

不良价值观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价值系统或价值取向在人的个性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并成为道德意识的轴心,而且还影响到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选择,使其不良心理不断的巩固、加深,最后形成稳固的犯罪心理。所以主体原有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是最终形成犯罪心理的中介因素。

1、个性倾向性因素:畸形的需要,利已的动机,低级的兴趣,错误的信仰、人生观和世界观,道德和法律意识缺陷,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对法律的轻视态度等,这些与犯罪心理的形成密切相关。

2、性格结构因素:不良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他的认知、情绪和意志特征方面。比如对社会持对立或敌视的态度,对集体漠不关心,自私自利,对人冷酷无情、虚伪狡猾,自我意识方面虚荣自卑、自负自大,好逸恶劳浪费奢侈;行为冲动、放纵、顽固、执拗、盲目、鲁莽、缺乏自制、不能抗拒诱惑、不能延迟满足;情绪不稳定、易激惹、自卑感、缺乏移情;认知水平低下、认知方式有缺陷]、思维偏激、错误归因方式、偏颇的合理化机制、自我中心,社会认知技能不足,角色采择能力有缺陷等特征与犯罪心理和行为密切相关。

3、自我控制的缺陷:在个性倾向和人格特征上有不足的缺陷的人,遭遇不良的外界诱因时,能否形成犯罪心理,与个体的自我控制系统的特征密切联系。有学者认为自我控制是影响犯罪行为的关键变量,认为个体犯罪性或者犯罪倾向的核心就是低的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个体的一种特质性因素而非偶然性因素。自我控制能力低的个体具有“此时此地”的取向、简单的取向、冲动冒险的取向、行动和力量的取向、自我中心的取向、无计划和缺少技能 的取向。低的自我控制在犯罪的倾向上具有决定性的差别,当有适当的犯罪情境配合时,低自我控制的人便会选择从事犯罪。

学生的人生起点在家庭,知识 基础在学校,健康成长在社会。要想预防学生违法犯罪,我们就要从“三点一线”入手,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预防和减少学生犯罪。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动机态度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
态度决定一切
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