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风味小吃的英译
2015-05-30王晓靖
王晓靖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也在不断的增强,中国文化开始在国际范围内受到追捧。中国特色风味小吃是许多来华旅游的国际友人或者政要经常会去寻找以及品尝的,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风味小吃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并且与国际接轨,风味小吃的英译方法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本文通过将风味小吃的英译作为推销策略,进行充分研究。
关键词:小吃 英译 策略 方法
一.翻译原则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名字的优雅以及档次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随着中国风味小吃的流行,选择合适的英文名字就显得十分重要。就当前实际而言,中国风味小吃的英译还是没有达成共识,各式各样的英译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风味小吃英译的要点,希望起到良好的作用。
1.引人注意原则
风味小吃带有地域性特色,在彰显特性的同时也需要吸引客户的注意力,满足客户求奇的心理特征。另外还需要使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艺术性语言进行表述,以契合食客的审美诉求,唤起其愉悦感和共鸣,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例如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艾窝窝”和“豆汁”主要就是采用音译法进行命名的,分别称为“Aiwowo”和“Douzhi”,其独特的命名方式具有中国特色,能够促进顾客的购买欲望,促成消费。
2.写实原则
如果对以植物或者动物进行比喻命名的时候,一定需要注意直接翻译出小吃的主要成分,防止因为宗教信仰或者民俗规则导致冲突的出现。例如陕北地区的特色小吃“粉蒸榆钱”,就是通过将食物的形状用做参照物来进行命名的,因为该食物就如同古代的铜钱一样,其英译过来就是Baby Elm Fruits Steamed with Rice,另外Chunky Meatballs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红烧狮子头,通过直接翻译出食物的主要构成原料,降低客户心理的使用障碍,便于客户选择更加美味的食物。
3.简洁原则
特色小吃的命名应该以简单明了为主旨,因为人类的记忆都是短暂性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就会慢慢减退,即使之前能够记住的东西也会出现遗忘,所以翻译小吃时一定需要简单明了。例如“秦川烩麻食”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就是直接翻译为Shanxi Pasta,将其制作方式省略了,此译名言简意赅,琅琅上口,便于食客记忆及口耳相传。
二.翻译策略
1.同种小吃,统一译名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同样的小吃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制作工艺以及口味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该类小吃的翻译就需要使用统一的方式进行命名,从而让小吃作为文化的载体传播区域更加广泛。有的食物名字根本就不能够通过简单的解释来讲述食物因为地理因素造成的细微差别,将会直接导致外籍人士无法理解。在以前,Yuanxiao(Glutinous Rice Balls for Lantern Festiv1a)、Tangyuan (Glutinous Rice Balls)、Yuanzi(Glutinous Rice Balls)分别作为元宵、汤圆、以及园子的英文名称。外国友人通过比较分析获得的信息就是这三种食物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以及原料制成的,但无法得知差别在何处。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元宵、汤圆、圆子,还有汤团、团子等称谓只是不同地区的人对元宵这种中国传统小吃的不同叫法而已,如果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有时我们也说不清楚,更别说来自海外的友人了,使用统一的方式进行命名可以加强游客对于该类食物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将元宵、汤圆、汤团、圆子、团子的正式音译名统一为Yuanxiao。
2.同类小吃,译出特点
中国传统小吃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文化内涵变得越发丰富,口味以及制作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例如在小吃馅料、口味等因素上面。同种类的小吃由于不同的制作方式以及调味品,最终甚至可以形成数百个不同的品种,就比如广为人们所熟知的饺子。通过不同的制作手法以及方式,饺子的种类主要包含水饺、蒸饺、煎饺、烤饺、酥饺等;从选择的原料来看,除了最传统的面皮,饺子皮还包括菠菜饺子皮、红萝卜饺子皮等加入蔬菜汁而别具风味的饺子皮;如果从饺子馅方面来说的话,更是数不胜数,通过网络上的查找就找到了将近600种,例如牛肉芹菜饺子、韭菜鸡蛋饺子、三鲜饺子、彩色素饺子、鲅鱼饺子等。以下就是笔者根据小吃的三个影响因素出发进行讨论的结果分析。
A.按烹调方法翻译:制作方式+音译名。就是在小吃音译名的前面加上小吃的制作方式进行点缀。例如Steamed Jiaozi(蒸饺)、Pan—Fried Baozi(煎包)、Deep—Fried Wonton(炸云吞)、Baked Mantou(烤馒头)等等。
B.依据小吃馅料翻译:小吃音译名+Stuffed with+馅料名称。围绕小吃的音译名为核心,然后加上小吃的馅料以及Stuffed with something。就比如Jiaozi Stuffed with Pork and Celery(猪肉芹菜水饺)、Steamed Baozi Stuffed with Red Bean Paste(豆沙包)、Deep—fired Cunjuan Stuffed with Shredded Pork(肉丝炸春卷)、Guotie Stuffed with Beef(牛肉锅贴)等等。
C.按口味翻译。此法可分为三种情况:1)口味+小吃音译名。如Crispy Cunjuan就是脆皮春卷,Milk Bun就是鲜奶馒头。2)配料+小吃音译名,如Taro Baozi就是指香滑芋茸包,Red Bean Paste Pancake就是指豆沙锅饼,Beef Shaomai就是指牛肉烧麦,Pork and Vegetable Wonton就是指菜肉大馄饨。3)小吃音译名+in+配料+soup,例如Yuanxiao in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Soup就是指醪糟汤圆,Jiaozi in Hot and Sour Soup就是指酸辣汤水饺,Wonton in Chicken Soup就是指鸡汤馄饨,Wonton in Spicy Sauce就是指红油抄手。
三.翻译方法
1.直译法
中式特色小吃种类繁多,如果是从语法结构上面分析,基本上都是偏正词组,名词作为其中心词语,表示主料和刀法等,然后再通过与烹调方法,配料,调料和风味等各类词语组成修饰整体。译者在给中国特色小吃进行命名的时候,一定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首先根据小吃的构成方式以及模式,确定中心词语,然后添加合适的修饰词语,因为中国特色小吃的种类非常全面。为了能够让外国友人更好的了解中国特色小吃的制作方式或者材料,使用直译法是最有效的方式,降低推理难度,直接明了。
A.突出主料的小吃名翻译方法
(1)主料,比如:Peanut Cake花生糕,(2)主料+in+具体的容器,Steamed Rice in Wood Bucket木桶饭等。
B.既有主料又有辅料的小吃名翻译方法
(1)主料+(stuffed)with+辅料,Mantou with Buckwheat荞麦馒头,(2)主料+in/with+汤/汁/风味,Jiaozi in soup高汤水饺。
C.带有烹饪方法的小吃名的翻译方法
(1)Ved+主料,Fried Lamb Kebabs炸羊肉串。(2)Ved+主料+with辅料,Hand—Pulled Noodle soup with Beef牛肉拉面。(3)Ved+主料+with/in+汤/汁,Poached Egg in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Soup醪糟鸡蛋。
D.体现出小吃的形状,味道或风味的小吃名的翻译方法
(1)味道/风味/形状+with+主料(+with+辅料),lotus—Leaf—Shaped Pancake荷叶饼。(2)Ved(—Flavored/Taste)+主料(+with+辅料),Iced white Fungus冰镇银耳。
E.体现小吃创始人和发源地的小吃名的翻译方法
(1)人名/地名+主料.Cantonese Dim Sun广东点心。(2)主料,地名+style,Meat Rolls,Beijing style老北京肉卷。(3)主料+in/with+汤/汁/+with+辅料,地名+Style,Noodles with Soy Bean Paste,Beijing Style北京炸酱面。(4)Ved+主料,地名+style,stewed Pig Liver,Beijing Style北京炒肝。
2.音译法/音译加注法
A.汉语拼音音译法。中国许多特色小吃已经被广泛认同以及了解,如果使用汉语拼音进行直接翻译可以促进人们对于普通话的了解以及中国文化的宣传。例如Baozi、Mantou就是包子和馒头的汉语拼音。
B.地方拼音或拼写
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口音并且已经被外国人广泛认同的就可以直接保留其发音方式,例如Tofu、wonton就是豆腐和馄饨的发音。
3.意译
中国特色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涵以及特色受到各个区域文化的影响,许多的小吃并不能够通过直接的方式翻译出来,如果强行翻译往往造成理解难度增加,所以作为翻译者来说就应该把握实际的因素,例如在制作方式以及材料上面做文章,抓住小吃的本质,通过外宾接受能力以及关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调整词语结构等。就比如Plain Noodle Soup(阳春面)、Noodles with Pork Balls(狮子头面),该类方式主要是针对于小吃名称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果直译会造成外宾理解偏差的情况。
四.结语
中国特色小吃种类多,覆盖面广泛,小吃名字的音译直接影响我国特色文化的传播以及推广,影响我国软实力的提升。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对于宣传传统中国文化,促进中华饮食全球化,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刘霞.中国传统小吃英译[J].小学教学设计.2009(33).
[2]任民.中国小吃英译[J].英语知识.2004(12).
[3]刘一展.中华传统小吃英译探析[J].英语知识.2008(01).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