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鉴宝是门科学
2015-05-30非虫
非虫
“我玩的是玉器,特别是和田玉。对于寿山石什么的,我就不太了解了。钻石?红宝石?那是外国人白相的,你不要问我。”坐在一位圈内知名玉器专家的家里,他非常清晰地为求教者划清了自己的研究领域。
“宝石是什么?它就是各类岩石矿物,包括天然宝石和人工宝石。”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宝石检测中心的刘学良博士如此说道。对于刘学良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这些经常与黄金、白金等贵金属为伍,为首饰、为摆件的宝石,无论名称、产地,统统可用人眼识别,起码是可用仪器鉴定的,不存在需要划清特定研究领域的理由。最近于该校举办的“慧眼鉴宝”活动中,刘学良不仅为网友免费鉴宝——玉器、红宝石、蓝宝石、钻石、青田石、寿山石,A货、B货、C货,玻璃制品乃至树脂制品,统统都能被刘学良鉴别出来。即使有偶尔几件难以用肉眼、放大镜加小电筒拿捏精准,刘博士亦称可以带回实验室进一步鉴别。
在开始鉴宝以前,刘博士上了一堂有关宝石鉴别的公开课,不仅让资深收藏爱好者大涨知识,而且让初涉此领域者有了信心。
逐步积累的观察力
“上个礼拜,有一位女士跑来找我鉴宝。是一个手镯,十几年前有朋友送她的,当时说那价值可以在上海买套房。我告诉她,如果当时真值一套房,那么现在这手镯仍可以在上海买套房——和田玉涨幅和这些年房价涨幅类似。”刘学良说。可惜,经检测,那只手镯不是和田玉而是青玉的,刘学良只能如实相告——市面上的价格大约2000元。其实,按照他本人的心理价位,只值几百块钱。
还有朋友到泰国买回一大包“白宝石”。刘学良上仪器鉴定后,找出其中一半的“白宝石”属于刚玉,另一半则系人工合成物。所谓刚玉,本是矿物学上的一个名称,在宝石学上,红宝石、蓝宝石同属于刚玉一族,其主要化学成分都是合铝的氧化物(Al203)。我查阅《系统宝石学》一书等资料,所见:“在传统的宝石学分类中,颜色中等到深红色的刚玉宝石被统称为‘红宝石,除去红宝石之外的其他所有颜色的刚玉宝石则被统称为‘蓝宝石。”刘学良亦称:“这位朋友从泰国买回的‘白宝石,经鉴定出的那部分白色的刚玉,理论上依然称为蓝宝石。”
根据华理国家宝石检测中心统计的数据,近年来国人去新马泰购买珠宝者渐多,买到所谓“白宝石”的蓝宝石者,运气还不算太坏。更有甚者,华东理工大学有位其他专业的老师去年去泰国旅游,当地商人拿来一包东西,号称坦桑石。这位老师挑了一些,几十元一颗买了回来。经鉴定,这些都是蓝晶石。蓝晶石是一种高铝矿物,除了做廉价首饰以外,还是一种新型耐火材料,是生产不定形材料和电炉顶砖、磷酸盐不烧砖、莫来石砖、低蠕变砖的主要原料。而坦桑石是一种硅酸盐,价格要比蓝晶石昂贵得多。
在公开课后的鉴宝环节,有女士请刘博士鉴别戴在手上的钻石是否产自南非。刘学良在鉴别该钻石质地之前,先表示:“De Beers公司控制着世界上七八成原钻,它们收到货后都混在一起保存。钻石无需鉴别产地。”有闻讯来听课的网友现场提出一有八星八箭是否好钻石的标志。刘学良的答案是——钻石切得再差,也有八星八箭。而钻石的评价标准则是“4C”,也就是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分辨钻石好坏,最好裸钻放在白纸上看,此时由于没有戒托上黄金、白金色彩干扰,更能看得清晰。
钻石的鉴别除仪器检测以外,刘学良还举出至少好几种方法。比如透视试验:对于市面上最流行的圆多面型钻石,在纸上画一条线,将钻石圆面朝下压在线上,如果透过钻石看不到画线即为真;比如导热性试验:把待测样品与已知为钻石的样品一起放在玻璃板上,对两者哈气,观察雾气散开的情况,如果是真钻雾气会很快散开,仿制品上消失的时间会比较长比如做色散试验:真的钻石折射出的光泽只有三种颜色,即白、橙黄、蓝,仿制品与合成品则是五颜六色。如此等等,都是刘学良的经验之谈。他告诉听众:“在现代社会,鉴别真伪因为有了科学仪器而变得更为方便。但是,在购物、淘宝的现场,仍然主要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刘学良认为,通过观察可以实现大部分内容的鉴别,但是观察能力需要有一个逐步的积累过程。”
投资还是要买好货
“这是一位婆婆送给儿媳妇的镯子,传家宝。”一位男士拿出一只翡翠镯子,请刘博士鉴定。
“这是一只翡翠镯子,真翡翠。但不是A货。”经鉴定,刘博士说。虽说是B货,但不代表不是真翡翠。A货的意思是——未经处理过的翡翠;B货的意思是——采用天然翡翠原石进行后期人工处理的产品。刘博士介绍,诸如强酸处理、注胶、提高透明度、改善配色。至于C货,即染色翡翠,是指经过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温高压将染色剂渗入原来无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绿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泽会随时间转淡及变暗哑。
除了学校的科研任务和宝石检测中心的鉴定任务以外,刘学良还担任了一些社会职务。比如上海玉器节鉴定师、上海斗玉会评委等。由此,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分析能力。在他看来,消费者在购买宝石之前,必须认清购买目的——是佩戴还是投资?如果佩戴,只要自己看对眼喜欢就成,这叫做有眼缘。而投资的话,就一定要做到四步——学习、收藏、市场开发、诚信经营。“投资还是要买好货,收藏各类宝石的精品。”刘学良说,在国际市场,高品质的有色宝石涨价最为明显,如高档的红宝石、翡翠等的价格,在近20年来上涨了几十倍。比如1克拉的红宝石,2001年的时候价值大约600元人民币,如今的市价大致是10000元以上。
在刘学良看来,从国际市场进货是可取的。毕竟,中间环节越少,进价就越便宜。但这并不代表去国外旅游就能买回好货。“以前是新马泰,如今是印度、尼泊尔,去当地旅游很多人都会买些石头回来,但实际上货不对板。”刘博士说,“我们学校有个留学生,买了个4克拉的宝石,到我这里鉴定,是一种合成晶体。这是一种源于我国台湾地区的技术,一开始检测机构还鉴定不出来。”随着宝石造假技术的提升,诸如热处理办法已改为冷处理等等,防不胜防。
当然,有了新的造假技术之后,相应的科研机构亦会道高一丈,跟进检测手段。关键是要从可信度高的地方拿货。刘博士在课上讲到一位苏州女士的故事。她经营化妆品,身价上亿。家里藏了几十件摆件,都是几年前买的,经鉴定都是好东西。只是当年都买贵了,总共花了700多万,买了当时价值100万左右的货。如今,这些东西的价值已超过七百万。因为该女士买的是好货,好歹等到了它们增值自身获益的那一天。由此可见,对于购买特别贵重的宝石,不管价格如何,最好先做相应鉴定,或者该宝石拥有相应的等级证书。
当然,不同的鉴定机构,对同一块宝石也有可能出具不同级别的证书——上下会相差一个级别。如果鉴定级别相差很大,则可能其中一份是伪造的证书了。
在通过科技手段鉴定的同时,掌握文史知识亦是必须。比如翡翠。根据《云南北界勘查记》,缅甸翡翠产地是雾露河沿岸产玉区内的老厂,是从明代开始开采。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认为,翡翠是侣世纪以后才从缅甸经云南传入中国的。“如果市面上出现了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翡翠制品,你说那会是真的吗?”刘学良说。
比起成品的玉器、宝石饰品等,原料市场更难以把握。由企业处于投资目的,花费几百万购买原石,运到华理进行鉴定。当时,由几位工人合力搬到位于三楼的鉴定中心。经鉴定,不合有硬玉、软玉甚至大理石成分。该企业负责人很无奈,垂头丧气请工人再抬下三楼,装车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