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莱斯·马登 生于纽约的“文人”画家

2015-05-30

财富堂 2015年5期
关键词:寒山文人画家

TIPS 书写艺术

和式空间一直存有艺术的身影。传统和式空间往往设有茶室,其唯一装饰就是一个壁龛,内挂一画轴或者字幅,一般都是水墨或者书法,画面留下大量空白,这种白不是“无”,而是禅宗中所谓“无中万般有”的艺术思想。

为了适应现代生活,和式空间经历了各种改良。充满强烈书写意味的作品,在形式上与和式空间珠联璧合,两者对话,能够产生强大的东方式精神力量,让人思绪沉淀,回味无穷。

艺术家通常都拥有一个广为人所知的风格,即便如毕加索这样的大师,虽然一生经历不同创作时期,但其标志性风格总是能让人一眼就辨识出来。布菜斯·马登(Brice Marden)却在其艺术生涯中,先后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并同时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种情况十分少见。

马登1938年出生于纽约,早年在波士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求学,逐渐形成其早期抽象风格:大尺寸的画面,简单明了的矩形与柔和敏感的单色色块重复组合。这种图式在抽象大行其道的年代并非独创,不过马登出色的画面,比如在处理光、空间、颜色和表面上独到细腻的表现,富有个人深度和人文内涵,总是引起人们的共鸣。20世纪70年代,正值壮年的马登以其极简主义绘画在纽约画坛独领风骚。他在惠特尼双年展展出了一批全灰的画作之后,引来无数效法者。

当人们将马登认作极简主义运动的代表性画家之时,他却逐渐走向东方文化,由此开始了另一种维度的实验。在此之前,马登是一个表达“面”的画家,而在此之后,马登出人意料地成为一个表现“线”的画家。从“面”到“线”,前后判若两人的创作,无异于两种不同语言的切换,富有经验之人都明白,其中需经历不懈努力,让“功力”不断累积,还要配合极高的晤性。然而马登完成这种转换,只在十年间,时间短到令人浑然不觉,轻而易举到令人费解,完美一如天才。

马登喜欢旅行,他经常从旅行中获得启示。1983年,马登到泰国、斯里兰卡和印度旅行,亚洲文化、尤其是佛教让马登痴迷。1984年,马登在日本看了“日本8至9世纪大师书法作品展”,由此获得全新的启示,开始学习书法。当他意识到书法真正的精髓与源头在中国,进而开始研究中国宋代和五代时期的绘画和诗词,并由此开启他以书法为资源的“线形”抽象绘画。

1991年,迪亚艺术中心举办了一个很特殊的展览,53岁的马登展出了六幅布面作品与数十幅纸上作品,主题叫做“寒山”系列。这些作品便是马登1989年至1991年三年之间的“开悟”。受到天台山僧人寒山书法笔迹的启示,加之马登多年对于中国山水画和诗书的迷恋,“寒山”系列表达了他自己独特的虚构书法。画面上以线为内容,连接起一个个“符号”和多个层次。马登不但从书法中提炼出笔法的精髓,还保持西方绘画中对于色彩、光线和空间处理方式,令人想起他的抽象背景。

由于没有受过毛笔的训练,故马登在书写自己的“书法”时,将林中踱步捡拾而来的树枝作为工具。这些“画笔”有的长达六尺,使马登和画作间保持了一定距离,这就给予了马登更广阔的视觉空间,可以从整体上考虑画面的布局。这些树枝移动起来很不方便,画家只能用身体的移动来带动画笔的转动。

就像一个业余书家,马登似乎天生就了然中国文人画的最高境界:避免一切习气,以生涩胜圆熟。通过树枝的“运笔”,把握意外与控制,在笔法的表达之间,保持自然的意趣。除了书写,他的画面又时时让人感受到西方绘画里的人文内涵和诗意。故而从多方面来看,马登展现出一个标准“文人”画家的思考和实践。

马登在绘画领域独自远征的气质最为令人激赏。前后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即使不被承认也不愿意被风格化定位的冒险精神,使他成为美术史上很难被归类的艺术家。马登曾这样写道:“佛陀是人的完美化,那不是我努力所能达到,但它是一条路径,我可以接近完美。”

猜你喜欢

寒山文人画家
文人与酒
寒山化育一身诗
酷炫小画家
Poet’s Peak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寒山与寒山诗
文人吃蛙
书法作品欣赏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