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散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15-05-30魏花玲
魏花玲
在这个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因此我们就要培养适应时代的创造型人才。一个创造型的人才必须善于多向思维,善于纵向思维。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可以采取巧设问题情境,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些能够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多面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完成问题的习惯。
一、创设问题环境,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设计课堂问题,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独霸”讲台。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设法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探索求异的机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做“客人”。当然,教师不能彻底的做客,还要适时给予引导、指导,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达到自己设计整堂课的目的——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多采用联想法、讨论法、对比法等训练方来扩展学生的智能、多向思维、表达能力。在教《凡卡》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想:
(1)凡卡见到了爷爷后的第一句话会说什么?
(2)讨论:我们是凡卡该怎样解救自己?
(3)可以让同学们表演醉汹汹的邮差、老板娘。
(4)与凡卡相比,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了凡卡生活的时代,生活的不幸,也让同学们与自己现在生活的时代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热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紧跟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缅怀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了的人们。当然教学中也要切记,不能为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而天马行空。一节课,时间有限,要抓住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进行遐想,不能像伍尔夫《墙上的斑点》随心所欲的想,那样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太难的问题会使学生受挫,拓不宽思路,无从入手思考;太容易的问题则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达不到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教师要允许学生意见有分歧,要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只要学生回答的问题是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理解,且与答案意思相近,我们就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即使学生回答的意思不对,甚至是可笑的,我们也不要否定或嘲笑,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回答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正确的引导,耐心的解答,让学生的思路得以发展,思维得到训练。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分析完比赛结果后,有同学就问“老师,你为什么总向着齐王赢呢?”当时同学们就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笑了笑说 “不是我向着齐王,而是齐王的马好,田忌只有这一种办法取胜。你是不是每场都希望田忌赢呢?”“是”“为什么”“我喜欢田忌,不喜欢齐王,齐王太骄傲了。”听到这的时候,我首先对这位同学的观点给与肯定——凡事不能骄傲,要谦虚谨慎。接着引导同学们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
二、利用多种形式,创造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
在语文课堂内外,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
(1)续写结尾,培养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带有无穷余味或留有悬念的课文结尾,在学完全篇文章后应及时安排学生课下续写文章的结尾。这样可以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思维的广阔性,给每一篇文章续写出丰富而又完美的情节,挖掘出文章的新意。如:学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可以安排学生观看影片《唐山大地震》,而后续写出文中得救后的父与子现在是什么样,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当遇到地震危险时我们首先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减少自己受伤。学完《小摄影师》一课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小男孩能不能成为摄影师及小男孩成了摄影师的生活片段。
(2)编课本剧,培养发散思维。随着影视片、电视剧的层出不群,有些学生也想过把演戏的瘾。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兴趣,在学完有关剧本的知识后,让学生把一些情节丰富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自编自演,比如:《手指》、《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打电话》等课文都可以完全由学生自由结和改编成课本剧,并在班上进行表演。
(3)联系实际,培养发散思维。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我根据课文上描述的工作室的陈设:“一张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和“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问“同学们,那是我们的总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办公室这样简陋是我们能想到的吗?读到此处,同学们和我们的教室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想,你想对总理说些什么?”总理认真工作的态度和他所吃的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同学们互相说说自己一天的学习和自己一天的食物,同学们的思维被打开了,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还小声的说道,总理还没我们吃的好呀。通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也使自己受到了教育。“如果让同学们描写周总理,我们会不会描写他的办公室呢?能抓住‘一张、‘两把、‘一尺、‘一叠具体的数量词来表现总理生活的俭朴和工作的辛苦吗?学生会思考一番,最终体会到描写人物不一定要用华丽的词藻才可以达到效果。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加深印象和了解,并产生深刻独特的体验,而且能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写作的技巧。
(4)重组语言,培养发散思维。 让学生重新组织课文语言,可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使学生领悟到好文章的创作方法。学习《草原》一文时,巧妙的引导语:有那些同学听过腾格尔的《草原》这首歌吗?看过《草原》歌曲的碟片吗?看着《草原》的视屏,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眼中的草原?结果同学们争着述说着草原在他们眼中的形象,有的说草原一望无际看不到边,有的说草原上的草像一床绿色的盖被,还有的说草原上有吃不完的牛羊等等。在同学们说完后, “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的第一段,同学们说,你们刚才描述的和书上描述的草原,哪一个感觉更好?为什么?书上是抓住草原的哪些特点来写的?”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课文用短小精炼、形象生动的语句,动静结合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形象。因此重组语言的练习,既让学生体会到课文写作上的精妙之处,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时遣词造句的能力。
(5)应用绘画,让发散思维得以表现。对一些意象比较清楚地课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然后交流。如《草原》、《吐鲁番的葡萄》,用写意的方法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图画。这样不仅把抽象的画面具体化,还加入了自己对课文理解之后的意象。
总之,发散思维是开放的动态的思维过程,它是在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的各种信息,在与外界的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的东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以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成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其结果可能导致未知,发现新事物,发现新理论,也即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要途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讲课时要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通过多途径多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开拓能力创造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