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法初探
2015-05-30鲁荣康
鲁荣康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技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激趣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笔者立足于课堂,重视学生的感情和思考,在积极引导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活泼,使学生入“迷”。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操美,品味语言美,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美,让学生不断地发现美、领悟美、欣赏美。以课文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旁征博引,使学生进入更广阔的阅读领域,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的浓厚兴趣。如此,不知不觉中把徘徊在门外的学生带入艺术殿堂,于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心灵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在这样一个从课内到课外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二、采用对话式教学,开启学生的心智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指处于平等地位的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因彼此精神敞开而达到灵魂交融、心智启迪目的阅读教学形态,它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教师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式判定文章的“真正”意思是什么,或其写作“内涵”是什么。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又无法回避语文阅读教学相对于个体阅读活动来说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学生的个体阅读活动中有其他阅读人员的参与――教师和同学,其中教师又是学生的阅读活动最大的影响者,教师的介入程度和方式几乎决定了学生阅读的效果。而教师若因此就学生的阅读放任自由,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负责任。因此,我们必须演好教师这一特殊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引导,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做到了然于心、松紧适度。
1.假以舟楫,充分了解文章蕴含的内容
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知入知出,充分了解文章内容,如人物、情节、环境等,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艺术的联想和想象,得到一种角色体验,使自己沉浸在文章的情韵之中,这是知入,即学生要投入其间,与文中的人物情节等心领神会,如知入而不知出,缺乏对作品的理性分析,那么,这种理解很可能是肤浅的,因此,投入又必须保持距离,把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解性认识。然后,要知人论世,作者总是处于大的历史背景和小的生活环境交叉的区域中,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应先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这样就易于理解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和意,也就更易于与作品沟通。
2.取其精华,对文章内容进行最佳选读
文章中并不是每段文字都是精华所在,其中不乏绿叶衬红花之笔,如果学生在绿叶之景中花费太多时间,无疑会影响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出阅读重点让学生去关注、欣赏、品味、思考。也就是说,教师要做一名导游,先选定美景,而后让学生自己去欣赏。
事实上,只有拥有源头活水,才能滋润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心田,才能生成新的阅读信息,开启学生的心智,发掘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
2.理解阶段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赖莉.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分析与培养[J].科教文汇,2008(5).
[2]夏长国.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语文阅读能力[J].教育艺术,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