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英语词汇教学的创新方法
2015-05-30陈小红
陈小红
【摘 要】如何才能减轻学生负担,以最小代价最大速度获取最大的教学教果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使命。传统带读释义的单一词汇教学法及一些只注重硬记,仅能帮助学生托记住一些词汇而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词汇的内涵与外延,学生缺乏掌握新词的能力,进步越来越慢,仍无法突破快捷地扩大词汇量和灵活运用词汇的障碍,词汇教学陷入“入门易—进步慢—提高难”的僵局中,这是整个英语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词汇教学的整体性、针对性、根本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出发,通过一些例子对如何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词汇;创新
一、音、形、义、用,统一教学
汉语老师会从汉字偏旁、结构、读音、意义和用法等来教会汉字,使人们一看到“忖”字便知它是一种心里活动,一看到“飞”字便有这个动作的形象,看到“寐”宇便会知其义,看到“咚”字便会知其音,看到“姑、轱、钴”等词的偏旁则能辩其用。我们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也应从整体性出发,对词的音、形、义、用统一教学,使学生把握词的全面性、整体性,从而能灵活运用该词汇。如教拟声词Crack,应先形象地有感情色彩地读出该词的发音(拗断竹子似的破裂声),对照该词义(破裂),让学生感受该词,分析该词的词形(带r字母)与读音(卷舌破擦音)和词义(有破擦或卷缠之义)之间的联系,产生词感。然后辨别该词与相近词类Crackle cruse Crash等之间的异同,以完整把握该词的用法,突出词的感情色彩(即词感),把词的音、形、义、用始终结合在一起来感受词汇、把握词汇,这样达到一定程度后便能象对句子或语篇有语感一样,较容易较准确地掌握该词汇和认识新词汇。大多数词汇可以通过词感更好地把握它,尤其对一些具有特色意义、形状和读音的动词,更为有效。认识了词的感情色彩,那么对每个词汇所感受的不再是一种枯燥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具有情感、图像和声音的实物、状态或动作突出联想能力,这对把握词汇会更快更易更准。
二、分门别类,化难为易
对词的音、形、义、用的异同分类归纳分析,以便迅速掌握,如下:
音同形异义异:root和route 、 paws和pause
形同音异义异:protest:断言[pra·test]和主张[prautest]
自形同音同义异;suggest:建议和暗示
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这样的归纳分析,对掌握词汇和短语很有好处。
三、追根溯源,合分转并
词汇教学中,务必对词根、词源、前后缀、合成、转化及词的同义词群和反义词群同时讲授,针对学生水平和学习需要把握讲授深度和广度,以求纵横驰骋,广记善用。
如字根hum有“人”义,便可衍生如下几种。
人 human
仁慈的、崇高的humane
人类人性humanity
人道主humanitalrian
变为有人性的humanize
合成、转化同义词群和反义词群讲授中要因材因时适当归纳分析,扩展学生词汇量,特别是引导学生多角度来把握词的构成,提高学生记忆词汇、扩充词汇和运用词虻的能力。
四、内涵外延,知情达意
词汇学习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词的内涵外延的把握,造成用词不当;也没有深刻地去理解事词的感情色彩(即词感)和多义功能,以致难以抓住词的本质而词不达意或文章缺乏情感,显得苍白无力。如对ball和pill两词就有不步人不知ball大还是pill更大,也不知它们分别包括哪些“球、丸”类东西,对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不甚了解,以至造成理解和用法上的错误;因此当一个词出现在脑中或文句中时,缺乏词感,不能准确浮现该事物(或动态)的具体形象,词汇学习也必然会障碍百出。
再如,抓不住“beat”为“hit repeatedly”这一本质意义,就难以从理解其引申或活用义的多义功能。也就不能准确地把握下列句子中“beat”的台义:
①This team beat that team
②The bird beats into the high dky
③He beat down his price
④We beat the drums with beating hearts
⑤The sun beats us bitterly
⑥The problem bas beaten us now
为此,词汇教学务必注重词汇的内涵外延和词感与多义(或活用)功能的学习,并抓住词的本质才能巧记妙用。
五、英汉对比,求同存异
汉语历史之长,文化与文学发展之早,举世无双。它有很强的语言优势,与其他语言不乏基本共同点。通过外语与汉语相同部分的比较,这部分在学习中可直接借用,加速学习的进程,而对貌似实异的部分与母语中相应现象加以对比,使学生知其区别所在,以便克服母语的干扰,对两种语言中完全不同部分(主要是因特殊文化背景等)造成的很小一部分的比较,有助于学生更探刻地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实质。 词汇教学中,应归纳英汉异同,并把词汇置于句子中进行讲授,不要孤立地就词讲词;努力引导学生对英汉句子及词汇进行自觉对比,训练学生能迅速认识和掌握两种语言特征的能力,发挥母语及学生自觉能动性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颖,姜晶.浅谈小学英语发散性思维的教学[J].科学大众,2008(1).
[2] 吴杏梅.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