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向型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

2015-05-30孟凡峰谢延钊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

孟凡峰 谢延钊

摘要:文章在微观企业投资动机和宏观产业发展两个维度分析了外向型投资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并利用2003年~2011年省际数据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验证。结果发现,外向型投资在总体上和分地区都对产业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各地区的作用强度并不相同,其中东部地区的作用最明显,而西部地区的作用最弱。在加快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同时,还应保持海外投资在产业升级等方面传导机制的通畅。

关键词:外向型投资;OFDI;产业升级

一、 引言和文献综述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中国的外向型直接投资有了快速的增长。根据《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2002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7亿美元,到2013年我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 078.4美元。中国已成为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有1.53万家国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了2.5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中国的海外投资额也接近1 187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中国很快就会由资本净流入国转变成资本净流出国。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经济效应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同学者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贸易发展等角度做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当前我国人口红利效应减弱,老龄化的到来提升了劳动力的成本,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约束使得产业升级成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产业升级也会为我国在全球化竞争中带来有利的地位。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的外向型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学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看法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对外投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为投资能为母国企业带来市场、技术和资源等。早期邓宁的研究指出,企业通过海外投资,转移本国的边际产业,国内对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生产可以促进本国出口的竞争优势,进而为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Linda Fung-Yee NG,Chyau Tuan(1997)对香港的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香港大规模的对内地进行投资,将劳动密集型和制造业转移到劳动成本低廉的大陆,而本地的专业化带来的技术进步促进了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Mark Hiley(1999)和Blomstr?觟m, Lipsey (2000)对日本的研究表明,日本对纺织等夕阳产业的国际转移促进了本国产业升级。Bin Xu, Wang Jianmao(2000)研究了OECD国家对外投资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现对外投资对提升本国技术进步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技术进步反映了本国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进而有助于产业升级。根据Mathews(2006)的理论,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能够通过资源联系、杠杆效应和干中学获取竞争优势,从而达到升级国内产业的效果。冯春晓(2009)利用了2003年~2007年的数据构建了相应的指标,发现制造业的对外投资与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有着稳定正向作用。此外曹秋菊(2006)和卢平(2009)等从要素优化的角度得到了相同的結论。

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Matthew(1998)发现,美国长期的对外投资对于市场扩大、就业增长和资本存量增加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本国产业结构提升方面作用并不明显。Gwang-hoon(2006)通过对1981年~2000年OECD国家的研究表明,对外投资并没有在技术外溢方面存在显著作用。范欢欢,王相宁(2006)利用自回归滞后模型分析了我国三次产业的对外投资,发现只有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比与对外投资的变化有关,因而并没有发生产业结构升级,认为这可能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占固定资本形成比例小,投资产业与国内产业存在偏离有关。冯正强,张雁(2011)利用1985年~2009年数据,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有限,且存在滞后,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对外投资的产业分布不合理所致,一些对国内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如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的投资不够充足。王英(2012)利用灰色关联度建立了多维评价指标体系,以2005年~2009年全球排名前25位的14个国家为对象,评价了我国对外投资的绩效,发现我国2009年投资的增长对并没有出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效应。

外向型投资对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是不是有促进效应还没有定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寻我国外向型投资对本国就业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实证来验证外向型投资是否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二、 理论分析

关于外向型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的机理,我们拟通过宏观微观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1. 微观层面。企业投资海外投资主要有四种动机,即市场寻求、资源寻求、技术寻求和战略资产寻求。

市场寻求动机的企业主要目的是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也是大多数跨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原因。通过在国外的生产销售,可以有效的解决本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市场寻求动机的投资对于促进产业升级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根据小岛清边际生产理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此消彼长形成了产业提升,对于处于衰退期的传统产业,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转移到海外,可以获取更大利润,释放出来的资源经过重新配置到新兴产业当中,促进新兴产业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海外市场的扩大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也使得企业平均成本降低,劳动熟练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流程升级,而海外的投资也能有效规避东道国的贸易壁垒,推进贸易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寻求型的投资规避了资源分布不均和本国资源稀缺带来的限制,来有效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间接也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对资源的稳定供应有比较强烈的需求。资源需求型的投资一方面解决了资源稀缺带来的发展瓶颈限制,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资源有保障的供应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能够更科学更有效的配置,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发展的关联效应能够间接推动整体产业层面的优化升级。

技术寻求型的投资主要是那些企业为了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升进行的投资。技术寻求型投资可以打破技术壁垒和技术垄断,提升本国的技术水平。通过投资,尤其是对发达国家的投资,知识溢出和干中学等效应为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科技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当地分支机构的学习效应获得发达国家技术溢出,传递回母国,促进母国技术进步。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可以更直接的打破技术壁垒,更快速有效的获取技术资源,节省研发成本和费用,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此外,海外投资有利于企业在全球化中合理安排生产配置,在企业内实行流程升级。

战略资产寻求型的投资致力于获取海外优质的无形资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如知识、品牌、人才、营销渠道等。通过投资,企业可以获得新能力、新资源和优质战略资产,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降低企业的成本,使得企业能够向高端化、高技术化发展,从而实现更多的产品价值和自身品牌价值。企业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能够吸收学习海外的先进的管理经营经营,可以改善内部的人才结构和管理水平,最终有利于推动行业的升级。

2. 宏观层面。从国家层面来看,本国将价值链低端、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转移到海外,能够充分实现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有助于保持本国处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促进产业的升级,而对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部分的保留和专业化发展,可以不断形成新的竞争力,保持产业的不断升级。而一个国家的各个产业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产业的规模调整和技术提升可以通过联动效应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同步发展,海外投资转移了低端制造环节,高端研发营销环节的专业化不仅能使本行业升级,还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升级。走出去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活动,能够在学习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影响下,能够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带动整个国内的水平,使得产业结构能更快速升级。

三、 实证分析

通过上文的理论分析,我们梳理了外向型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下面我们通过实证分析对此进行进一步检验。

测度产业升级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霍夫曼比例法、钱纳里标准结构法、Moore值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法等。由于产业升级一般都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递进转变的过程,因此,本文参考靖学青(2005)中产业结构的处理方法,建立下面的计算公式:

IS=■■y(j)=y1+2y2+3y3

yi表示i产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IS越大,表示产业升级程度越大,接近于1说明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产业升级程度不明显,接近3说明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产业升级程度比较显著。

根据前文的分析,计量模型建立如下:

LnISi,t=?琢i+?茁LnOFDIi,t+?撞?姿jXj,t+?着i,t

IS为表示产业升级变量,其中工业总产值和GDP的数值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OFDI表示中国对外投资流量,用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和当年GDP的比值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X表示控制变量,包括人力資本、研发投入、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规模。人力资本有利于技术的吸收学习和扩散,是产业生产投入中的特殊要素,促进产业结构由低向高演进,张国强等(2011)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影响,本文中人力资本用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占从业人员数比例表示,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研发投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技术进步,李健(2011)分析了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密切关系,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创新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在此我们用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与财政支出比重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外商投资不仅给国内企业带来了资本,还能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本国产业的发展,提升本国产品竞争力,同时改善投资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的改变,进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此我们用中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与GDP的比重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对外贸易打破了国家的界限,使得企业能够深入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在全球价值链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改善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部分,如谢涓(2012)依据转移份额分析法,将产业结构分解为构成效应与竞争效用,研究了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构成效应与竞争效用的影响,在此我们用进出口贸易额与GDP的比重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所有数据年份为2003 年~2011年。

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1。

回归结果我们发现,总体上看外向型投资对产业机构的升级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海外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0.351 3个百分点。我国自实施“走出去”战略到现在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不论是技术的反向溢出还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海外投资的作用会随着投资的不断积累逐渐增加。而海外投资产生的积极效应对产业升级影响的传导过程也需要在长时间的磨合中逐渐顺畅。其他控制变量来看,研发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最大,研发水平直接关系到技术水平的高低,而产业升级的关键就是技术的进步,因此增加研发支出有利于产业的快速升级。外商直接投资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作用比较微弱,说明我国在引进外商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引入高技术、高质量的投资,对于高污染高消耗的重复投资应该采取限制措施,正确引导投资质量和投资去向,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做贡献。对外贸易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可能当前我国的进口的产业升级效应还不够明显,且出口结构没能出现重大变革,还没有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分地区来看,外向型投资的升级作用在东部最明显,其次是中部和西部,这可能与投资的额度有关,2011年海外投资前十位的省份除了湖南,其他都是东部省份,因此东部地区的效应最明显。人力资本方面也是东部的最强烈,中部地区并没有显著性,研发投入方面西部没有显著性,说明中西部地区在利用人力资源和研发转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使得知识、技术能更充分运用到产业提升方面。外商投资在各个地区都表现出显著地正向作用,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对外贸易方面,只有东部呈现出显著性,这可能由于东部地区进口较多,能更多的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促进产业升级。

四、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在微观企业投资动机和宏观产业发展两个维度分析了外向型投资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并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验证。实证发现,外向型投资在总体上和分地区都对产业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能由于投资额的原因,东部最明显,而西部最弱。同时考察了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等因素的作用。

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进一步加快推动“走出去”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制定科学的制度支持体系,发挥政府的监督、协调、引导作用,根据不同的投资目的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保障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其次,各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整合资源,减少企业投资壁垒,疏通海外投资对技术等要素的传导机制,充分发挥海外投资在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逢春.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国际贸易问题,2012,(6):124-134.

2.王英.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我国OFDI宏观绩效评价.世界经济研究,2012,(4):71-75.

3.周立群,李京晓.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难题与应对策略.东岳论丛,2012,(11):158-162.

4.蔡冬青,刘厚俊.中国OFDI反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视角.财经研究,2012,(5):59-69.

5.邹玉娟,陈漓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提升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8,(5):70-77

6.高越,李荣林.国际生产分割、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世界经济研究,2011,(12):78-84.

7.Chen, K.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 ent, wage rigidity and unemployment: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2011, 20(4):569-583.

8.崔文星.未來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驱动力——基于2015年后的援助、贸易与投资、迁徙的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14,(3).

9.冉光和,李敬,万丽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6,(7).

10.张汉亚.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问题与策略.宏观经济研究,2006,(7).

11.蒋殿春,张宇.经济转型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经济研究,2008,(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12JJD790035)。

作者简介:孟凡峰(1986-),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谢延钊(1986-),男,满族,天津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收稿日期:2015-03-12。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