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彼得·德鲁克创新管理思想的四个维度

2015-05-30李东明张坤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德鲁克创新管理思想

李东明 张坤

摘要:现代著名的管理学理论大师彼得·德鲁克特别强调创新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意义,围绕着企业创新的问题他阐述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主要立足于四个维度:(1)企业要在创新中为自己制造机遇;(2)管理创新者要具备独特的战略眼光;(3)要秉持着“五要”、“三不要”的创新原则;(4)成功的创新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性条件。面对变化,唯有创新,文章系统梳理和学习德鲁克创新管理思想的四个维度,以期对当代的管理者、企业家有所裨益。

关键词:德鲁克;创新管理;思想

一、 引言

德鲁克认为:“在这样一个剧变的时代,变革是常有之事。变革无疑是痛苦的、高风险的,而且需要付出卓绝的努力。但是,除非各个管理者以及整个领导群体把引领变革作为自己的任务,否则企业就无法生存......在一个结构变化频繁的时代,只有那些不断创新和发起变革的企业才能生存”。因为对一个企业来说,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具备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才能顺应市场的变革,否则它将因为丧失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无法跟上行业的发展脚步而最终被淘汰。需要指出,尽管现在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创新的必要性,但在实践中却很少有企业把创新作为特别的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更多管理者只是擅长对企业进行表面上的改进而非实质性的革新,结果自然不会尽如人意。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学习和探讨德鲁克创新管理思想的四个维度,会使当代大多数的管理者、企业家受益无穷。

二、 企业要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制造机遇

在德鲁克看来,创新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性,能够创造出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新的机遇。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在突破既有生产模式的窠臼、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后,才获得了更多的机遇、更快速的发展。

鉴于此,德鲁克强调,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应当善于创新,要不断地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积累创意,并密切关注任何一个可能拥有潜在市场的创意。因为这些创意,都有可能为企业打开市场的空白领域。因此,企业应当不断地拓宽思路,不断地创造新点子,以想别人之所未想,做人别之所不能做,从而以创新、奇特取胜,用常规思维逻辑之外的想法去赢得顾客和市场。当然,德鲁克在强调企业要善于重新的基础上,也不忘提醒企业,善于创新并不代表是有新的设想就马上实践。由于运用新的创意和设想一方面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与危机,因此,企业必须在实践中,在保证企业绩效的基础上,加之综合考虑具体情况后,再决定是否采用这个新的设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德鲁克认为,拥有创新的理念并非是一件难事,但真正、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当中去却并不简单。只要具有可行性和可完善性,即便是看起来不完美、简单粗略的创新,都有可能变成灵丹妙药,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反过来,倘若不具有可行性,即便是看起来很完美、很吸引人的创新,其实现的几率也是极小的。通常情况下,很多创新都是在还没有走向市场之前,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正如德里克所说:“创新的理念就好像蛙卵一样:孵化的上千个蛙卵中,能存活成熟的只有一两个而已”。这也就是说,将创新的理念转化为产品或行动是极不容易的,在这个过程中成功的概率很低,并且,任何创新在刚开始萌芽的时候大都是微弱、不成熟、不成形的。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创新呢?在德鲁克看来,最好的答案就是创新管理。于是,创新管理自然理应成为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或者说是挑战之一,是对管理者能力的一种挑战。德鲁克曾如此说道:“在这个要求创新的时代中,一个不能创新的现有企业是注定要衰落和灭亡的。在这样一个时代中,一个不知道如何对创新管理进行管理的管理当局是无能的,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的。对创新进行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当局,特别是高层管理当局的一种挑战,并且成为其能力的试金石”。按照德鲁克的管理逻辑,企业为了进行管理创新,就必须满足下面几个要求。首先,企业的创新管理必须以市场为中心,即企业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去考察新的市场机遇,以市场为向导来选择自己的创新方面,构筑独特的创新体系。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秉持着营销的基本原理:企业不是因为改变顾客而取得报酬,而是因为让顾客满意而取得报酬。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有必要花一些时间在组织外部,即去市场上接触顾客和销售人员,用心观察和倾听,并且设法利用这些没有预见到市场,确定自己的创新方面,来确定自己独特的创新面。其次,企业成功创新后并不一定马上带来巨大的成就,这要求管理者拥有明确的创新目标,比别人更早的创新,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从而抓住更好的机遇。最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创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以长期艰苦的工作为基础的,需要管理创新者积累充分的知识。

三、 管理创新者要具备独特的战略眼光

作为一名创新管理者,必须具备独特的战略眼光,能够预见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能够透过现象看到埋藏在事物后面的本质,并具有非一般的判断和预见能力。于是,德鲁克提出,管理者倘若想要创新管理,就需要有一双慧眼,即创新者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创新者总是能够发现企业的潜力并以此创造未来”。创新者唯有严谨的思辨能力,深刻地判断能力以及精准的预测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管理创新。据此,德鲁克认为,为了实现对创新的管理,管理者不一定非得成为专业技术性人才,但是必须得具备深刻地洞察力和精准的预测力。当然,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以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不断选择、判断的具体实践为前提的,管理者只有一次次地将创意和设想运用到实践中去,一次次地经过试验,才能慢慢获取这种能力。这也就意味着,管理者要当一个有心人,能够时刻注意到日常生活中毫无相关的事物,努力探求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据此,很多管理者认为,具备独特的战略眼光是一件十分抽象而又难以把握的事情,并且创新本身对管理者而言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使得管理者们不知从何处着手。但按照德鲁克的逻辑,管理者的这些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系统的创新存在于有目的、有组织地探求变化之中,存在于反对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或社会创新进行系统的分析中”况且,管理创新并非是无迹可寻,而是有着七大来源,不同来源之间非但没有明确的界限,反而有不少的重合。

因此,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加强对这几方面事情的关注,以求得创新的思路。(1)意外事件可以成为企业创新的一种机会来源。所谓意外事件,就是指这类事件的发生纯属偶然,管理者之前都无法预料。但是德鲁克认为,这些意外性事件比其他各种机会来源都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而且利用它进行创新时风险最小,探索的过程也最省事”。但问题是,企业领导者几乎总是忽视这些意外性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创新机会,并且容易将之拒之门外。所以,德鲁克强调,意外事件(包括意外的成功和意外的失败)都需要管理者慎重对待。(2)从不协调的情况中寻求企业创新的机会。德鲁克所讲的“不协调”,是指事物的“实然”状态与事物的“应然”状态以及与人们设想的状态之间的不一致。德鲁克指出,不一致或不协调的情况,是事情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变化的征兆,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机遇的征兆,但往往容易被管理者把它当成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予以忽视。(3)从程序需要中寻求创新机遇。德鲁克认为,所谓“程序需要”,是指存在于一个正在运作的工作程序之中的“特殊需要”,是事关整个程序效率的一个“有欠缺的”环节,这个环节往往容易被管理者忽略。因此,管理者必须对该需要有深入的了解,并搞清楚症结的所在,否则就不能确定它的创新方案和规则。(4)从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中寻求创新源泉。产业和市场结构从外表上看极其稳定,但实际上它们十分脆弱,遇到一点点危难,他们既有的状态就会崩溃。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变化也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一旦发生变化,产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有所反应,就必须选择创新。(5)从人口变化中寻求创新机会。德鲁克认为,这个时代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人口本身就是流动性的,随时都可能发生突变,无论对决策者、商人还是政治家,这一假设都应该是他们分析和思考问题应当注重的第一环境因素,当人口发生变化时,管理者就必须进行创新。(6)从观念变化中发现创新机遇。德鲁克提醒管理者,当认识已经发生变化后,事物本身并没有发生些许改变,改变的只是它们本身的意义。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顾客的认知发生变化而言的,即当顾客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时,则意味着巨大的创新机会。(7)从知识创新中寻找创新的来源。德鲁克认为,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中,以新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占第一位。但这种创新也是难以管理的,因为这种创新过程时间长且往往需要多种知识的复合。因此,德鲁克指出管理者不仅要对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还要对目标用户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尽量把握知识创新的方向和目标,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 要秉持着“五要”“三不要”的创新原则

企业内部的创新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非是毫无规矩可循的,并且,卓有成效的创新是需要靠后天训练才能达到。那么,为了实现更好地创新,管理者应该秉持着那些基本原则呢?对此,德鲁克对管理者提出必须注意到八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五要”、“三不要”的创新原则。

首先,是必须要做到的五件事件,即所谓的“五要原则”。(1)系统、目的明确的创新要从分析机会开始。德鲁克指出,首先要仔细考虑创新机会来源的问题。因为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来源在不同的时间都有着不尽相同的重要性。所以,作为管理者来讲,就需要对所有的创新来源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并且发现和挑选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创新机会。(2)要多进行实地考察,感知消费者的需要。在德鲁克看来,创新既是概念方面的也是感知方面的。因此要实现更好地创新,就需要多出去观察、多询问、多倾听。但是这一点并没有引起众多管理者的足够重视。据此,德鲁克强调,成功的创新者大都善于充分利用左右两个大脑,他们一方面关注数字的变化,另一方面又善于看人。他们能够分析出要利用什么计划来实现什么样的创新。然后,他们会选择走出去,深入到市场中去观察他们的客户与用户,了解他们的期望、需要和价值观以决定研发什么样的创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要。(3)创新若要行之有效就需要确保创新简单且专一。创新只有简单、专一,才可能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创造利润,否则,就会毫无条理或者因为过于复杂而不能运作。确实,创新过于复杂,就极可能对企业的规模化操作带来不便,实践起来也有难度,最终可能被终弃。因此,创新想要行之有效,就必须做到简单专一,以便能够迅速地广泛应用到实践中去,为企业获取更大的效益。(4)创新规模不益过大,且需要目标明确。德鲁克不大赞同管理者一开始创新就搞得规模很大,这样容易具有很大的风险。在他看来,有效地创新大都是从不起眼开始的,很多成功的创新一开始规模并不巨大,只是简单地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因此,创新最好从小规模开始,以便做到“船小好调头”,这样不仅能够给创新一个实验和调试的过程,更不会给企业增加过多的成本。(5)要让创新取得领导地位。创新的目标不一定是“成为一个大企业”,而是取得领导地位,因为创新的结果是无法预期的,管理者在这方面持有过大的期望是不理智的,只要创新能够占据领先地位,在市场上获取生存的空隙,就能让企业处在一个领先的优势地位。

其次,是尽量需要避免的三件事情,即“三不要原则”。(1)不要完全依靠少数聪明人。德鲁克认为,更多、更好地创新都是由普通人或能力较次一点的人来实践的,是从普通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所以管理者不能完全依靠少数聪明人来实施自己的创新计划,更不能自作聪明,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操作中。(2)不要三心二意,一次性做很多事情。德鲁克提醒管理者不能分散精力,应专注于单个事项的创新。否则偏离主要目标的创新可能就会变得零散。因此,创新工作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核心,创新努力必须凝聚在一起。(3)创新应该立足于现在而不应该着眼于未来。作为管理者最應该考虑的是顾客现在最需要什么,自己的企业能够为这些顾客提供什么,而不是将目标锁定在多年之后的未知。对一个企业来说,能够满足市场现实需要的创新才是最有成效的。

五、 成功创新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性条件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希望进行有价值的创新,成功地创新。那么,何为有价值的、成功的创新?德鲁克认为,管理者衡量创新有没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的结果对市场和顾客是否有价值。所以管理者必须观察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因创新而对顾客有所满足,是否因满足了顾客需求而广受欢迎。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有价值的、成功的创新成为了每个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对此,德鲁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认为要想实现成功的创新,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性的条件。

1.成功的创新需要管理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创新能力,并专注于某个领域,坚持不懈地工作。德鲁克认为,创新就是工作,需要大量的聪明才智,需要管理者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管理者对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挑战。另外,创新很少会同时涉足多个领域。如爱迪生的所有发明只是限于电学领域;再比如花旗银行等金融领域的创新者并没有在其他领域进行创新。创新与其他工作一样要求才干、专业素养等,但是在这些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创新就成为了一项辛苦的、专注的和有目的性的工作,更需要的是勤奋、务实与责任。

2. 成功的创新需要管理者扬长避短。创新同其他工作一样,但是由于创新存在着风险和由此产生的对知识和才能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创新者从自己的长处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企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企业在进行创新的时候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企业具备更大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3. 成功的创新必须紧密联系市场,专注于市场。市场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市场对于企業的管理创新也有着独特的意义,研究市场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并将此作为企业创新管理的“风向标”。因此,创新必须贴合于市场,专注于市场,并由市场来推动。

当然,除此之外,德鲁克也对一些错误的观点或误解给予了适当的纠正,例如有些人认为创新等同于冒险。德鲁克认为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创新的确会让企业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让管理者去作无畏的冒险,更不代表让企业作无谓的牺牲。在德鲁克看来,成功创新的管理者必须具备冒险家类同的气质,但决不能将他们称之为冒险家。在管理者的眼中,他们看到的更多是商机和市场机遇,而不是风险,所以他们会在握住机遇的同时去努力规避风险。因此,成功的创新也需要管理者在做出某个决策之前,谨慎地去衡量利弊、作风险评估,以避免作出冒失的抉择。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德鲁克.管理(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美)彼得·德鲁克.德鲁克日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美)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务实(责任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刘波.图解德鲁克管理思想精粹,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5. 斯蒂芬·斯特恩,张征.以人为本的管理学大师——纪念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北方经济,2005,(15).

6.李奇,姚孟帆.德鲁克目标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

7.李涛,张宗建.德鲁克管理思想中的人本主义追求.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8.谢庆奎.论政府创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

9.许围城,王效俐.彼得·德鲁克创新能力研究.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3).

10.张隆高.德鲁克论21世纪管理的挑战——变革领导者.南开管理评论,2001,(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模式研究”(项目号:08JJD710019)。

作者简介:李东明(1985-),男,汉族,河南省辉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与实践;张坤(1984-),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经济金融理论与政策、信用管理与企业创新管理。

收稿日期:2015-03-22。

猜你喜欢

德鲁克创新管理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德鲁克PACE压力控制器
德鲁克PACE压力控制器
思想与“剑”
德鲁克PACE压力控制器
德鲁克PACE压力控制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欧美航空业节能减排创新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