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2015-05-30黄剑锋
黄剑锋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步运用于初中化学课堂,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进行一定的探讨,以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多媒体技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84
随着
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网络与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像皆备的特点,使初中化学教学从以往的抽象概念教学中解放出来,通过再现形象、直观的感性事物和真实、具体的现象,使学生更真切地感知化学变化,理解抽象知识,获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为初中化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不仅丰富了知识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突破了常规教学中的重难点,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下文中,笔者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初中化学多为基础性化学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多而杂,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知识,而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又较为单一,难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致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日渐失去兴趣。而多媒体则能发挥其图文并茂、声像皆备等优势,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之初,使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可感知的教学情境,能迅速调动学生的联想及想象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知识时,若直接讲解两者的性质,必然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在上课前给学生播放了有关意大利“死狗洞”的视频,并让学生思考:“同一个山洞,为什么人进去了安然无恙,狗进去了却倒地身亡?”学生对这起人狗殊途的神秘事件一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投身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并在知识的分析与探究中得到了答案:岩洞中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而该气体比空气重,聚集在近地面处,人比狗高,因而进入岩洞的人没事,狗却会窒息死亡。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知能力
初中化学的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有的是纯概念性知识,学生难以有效感知,特别是涉及微观物质、化学元素反应类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困难。而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通过图片以及音像视频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形成过程,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属于对微观粒子的认识,由于学生对该类物质的认知有限,且其概念抽象难懂,教师仅凭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教学,则可有效增强学生对该物质的直观感知,提升教学效果。在上课时,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下的分子和原子图片,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微观粒子的存在,接着结合水分子的模型,播放水分子形成及分解的视频,使学生深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化学变化过程,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可见,多媒体演示教学更具直观化与形象化的教学效果,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知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良好的实验展示能使学生快速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但在目前的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实验本身的原因,实验教学效果还不太理想。如部分实验耗时过长,难以开展随堂教学;一些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不显著;对于那些污染较大的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开展;等等。为杜绝这些实验教学中的弊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优化实验教学。
例如,在教学“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由于该实验中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发生爆炸,且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氧化碳泄漏的情况,为使学生注意到不同操作带来的危险,教师可将该实验制作成微课,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使学生认识到规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此外,一些实验的反应现象不明显,教师在讲台上操作可能会使部分学生看不清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若教师改用多媒体演示,放大实验装置,提高能见度,则能使所有学生清楚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优化实验教学,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使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努力构建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