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阅读背诵提高语文素质
2015-05-30宋桂敏
宋桂敏
《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背诵一定篇目的文章,强化课内外阅读,不断积累,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古人也说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只有读得多,才能写得出;教育家孔子“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的教学策略、荀子“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的教育主张也都强调,既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又要让学生反复背诵,在诵读过程中积累、感悟,才能积累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精神的涵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广大教师置身于新课改的滚滚洪流中,勇敢地探索着、创新着、与时俱进着。为了素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我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一步一步前进的过程中,也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既能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又适合自身发展的崭新路子。在这里,将自己的一些探究收获(也是我们学校大家教育科研的阶段性成果),展现在同行、专家们面前,望能共同磋商,得到“真经”,求的上进。
一、背诵与看图相结合
图画是最直观的内容反映形式,是最能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的,因此,抓住图画来引导背诵,是最有利的一种背诵方法。做法即:要求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同时,仔细看图,细细揣摩,想象画面情景,使学生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如我在教《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古诗时,就引导学生看图:明媚的春光下,春风微微的吹着,带来花草的芳香,一对可爱的燕子在天空中快乐的飞翔,美丽的鸳鸯睡在松软的沙地上,好像在享受着这美丽的春光。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诗意和记忆这首古诗了。
二、背诵与悟意相结合
不仅是看图,悟意也相当重要。看图归根到底是为了悟意,如果不能领会意义,一切形式都是多余的。因此,我们要理解文章的重要词句,理清写作顺序,才能起到促进背诵的目的。在教学中如描写“青草,绿叶,鲜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来深刻领会其中意义,进而达到背诵的目的。
三、背诵与复述相结合
复述也是重要的利于学生背诵的好办法,在学生理解图、文之意后,让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特别是重点段落,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整篇文章的主体脉络,对文章进行完整的背诵。
四、阅读不能丢掉书本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何处,有些教师大量使用教学媒体,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造成了语文教学偏离方向。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不能促进学生阅读和积累语文知识的,更不能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的实验、探究证明:
1、不能泛滥使用媒体,剥夺文本
每一个文本都是言语,形象,情感的结晶体。学生只有在对语言文字的接触之后,在对文本的品味之后,才能产生心灵的震动,获得情感的共鸣。可是现在有的老师泛滥地使用媒体,把文本深刻的含义活生生的从语言环境中剥离出来,取代了学生品味、理解文字的过程。
2、不能无度的扩展,淹没文本重点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时,把卢沟桥在那里,哪年哪月发生了什么战役,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役,这场战役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等讲得非常清楚,而教学卢沟桥上的“狮子”却没用几分钟。这样的语文课也是不可取对的。因为他偏离了文本重点,迷失了方向。教材本是最好的阅读范本,也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营养餐中的主食,课外资源充其量是“副食”,学生是不会吃饱的。实践证明,教师一定要立足教材,让学生直面教材,研读教材,走进教材,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关注课外读物,让教材成为连接其他课程资源的纽带。否则,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教学质量呢?
五、提供学生阅读背诵时间
除了讲究阅读、背诵方法之外,提供阅读、背诵时间也是重要的一环。学生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舍得将教学时间、作业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支配。每日的早读无疑是阅读、背诵名篇佳作的最佳时机,教師应组织好学生的早读,放手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背诵。每日的课堂作业,也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背诵。教师更要安排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阅读一些思想内容健康、优美的文章,记、背一些精彩华丽的片段。这样,学生才能记得住,记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