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体新传奇
2015-05-30侯盛娟
侯盛娟
笔记体小说兴起于魏晋,并在这一时期盛行,在后来的发展中渐渐淡出文坛,直到进入新时期以后,又以一个复活者的姿态重新崛起。从传统笔记体到新笔记体,这一跨越历经了七十余年。新笔记体的创作者们在传统笔记体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创新和发展,在学界质疑与评论家的忽视中,开辟出一条新的创作之路,使得新笔记体小说在文坛刮起一阵旋风,吸引了不少的读者、作家和评论者。而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本文主要以他的《陈州笔记》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孙方友对传统笔记体的文学精神和艺术追求的继承,对现代小说技巧灵活地运用,以及他所打造的以古陈州为叙事背景的文化王国。
一、仿古推新
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对传统的笔记体是既继承又发展的。石昌渝曾说过:“笔记小说和野史笔记都是‘笔记类文体,大体都是随笔杂录,坚持实录原则,篇幅略近尺寸短书。” [1](p208)所以孙方友吸收了传统笔记体小说的神韵,在巴掌大小的文章里,以一种实录、含蓄的笔法,简约而又传神地向我们讲述颖河镇的民情风俗和奇闻逸事。《蚊刑》可谓是他的一篇经典之作,故事讲述了贪官贾知县为搜刮民脂民膏不择手段,把火艾生意垄断为己有,并发明了灭绝人性的蚊刑来惩罚违背他意愿的百姓,可是当贾知县被土匪绑架并施以蚊刑的时候,最后却是安然无恙。孙方友在这不到1400字的文章里,用了800多字在介绍“花脚蚊子”之害,在不足三分之一的叙述空间里,紧紧抓住这一传奇故事的眼睛——蚊刑,然后精心构思,简练却不乏生动地给我们讲述了贾知县贪婪无德、百姓深受其害的民间故事,以此来讽刺官场的黑暗和昏聩,以达到作者借古讽今的意图。
孙方友除了深得传统笔记体的精髓以外,还善于运用现代小说的技巧。比如,追求情节的突转,叙述的一波三折和结尾的出奇制胜。他经常会通过“暗示的语言或设置叙事陷阱,将读者导入一种错误的联想中,诱导读者预测故事发展的方向和结局,但在结尾处却情节突转,使读者原先产生的心理预期落空,对故事结局感到惊奇,产生一种戏剧性的反差效果” 。[2]他把一个又一个出人意料的情节串联起来,故事叙述的一波三折,最后在结尾处绝对达到了他所追求的“翻三番”的效果,尺幅之内高潮迭起,让小说读起来耐咀嚼、极精粹。
二、独特的文化意蕴
孙方友的笔记体小说追求的是人奇、事奇和意奇,但在“奇”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写这些奇人奇事不是“为了自己的‘猎奇和向读者‘炫耀,而是为了潜入历史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脉动和在今天的价值,触摸和发掘历史人物身上的文化精神,启迪人们如何汲取前人身上的传统文化”。[3]所以在方友的《陈州笔记》中,古陈州不单单再是一个地理名称,而是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精神文化重镇。
孙方友自小就浸泡在古陈州浓郁的文化氛围里,不自觉地吸收着传统文化积淀中的精华,步入文学创作以后,便开始有意探索这些魅力传说的神秘色彩,并极力将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文化融入作品中。所以他热衷于在小说的开头将各种工艺的制法和各个行当的规矩,详细地介绍给读者,看似是闲来之笔,抢占了小说的叙述空间,但其实是对即将要逝去的传统文化的一种宣扬,无形中增加了小说的文化意味,使小说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氛。在《泥泥狗》中(选自《墨庄?花船》),从图腾传说到土质的选择以及外观、颜色的处理,都在向人们展示着传统泥塑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以此唤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价和关怀。
孙方友善于从特定的历史境遇出发,但又不囿于历史的局限,他往往能从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的对比、交融中,开掘出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现代价值的文化遗产,它以一种独特的魅力映照着孙方友的小说,让他的作品常读常新,永远都弥散着一股隽永而深刻的文化气息。
三、结语
新笔记小说体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文学创作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在文坛崛起并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但是直到今天也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创作模式,作家们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开拓。孙方友就是一位积极的探路人,他凭借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学审美方式,或是讲述历史,或是再造传奇,或是记录民俗文化,让我们不仅领略了传统笔记体简约、散淡的神韵,还能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以及浓郁的文化意蕴。他的《陈州笔记》滋润了风干的往事,唤醒了人们对于历史的记忆,他巧妙地把古陈州的人与物、事与情融化在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传奇故事里,以文学为载体传承文化,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4.
[2] 周云青.陈州笔记系列小说叙事研究——兼论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称谓的适用性[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3] 段崇轩.传统叙事的魅力——评孙方友的小说创作[J].小说评论,2006(5).(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