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贴吧”背后的教育智慧
2015-05-30杨庆华
杨庆华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34-02
读到这则案例的时候,套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育管理何尝不是这样: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不是抽象的,每一种适宜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不可重复的、充满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而在一系列扎实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发现、收藏、共享这些智慧与惊喜,往往也最终成就了理想教育本身。如果我们不一味迷信那些笔管条直的规范规则,发现教育需有一个主体之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那么又会有多少“意外与惊喜”可以期待!
茆院长玩转贴吧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教育管理玄机呢?我认为,这里可以汲取的管理智慧至少有五点:
一是有效沟通,建立信任。显性的管理一般表现为“禁止”“不准”“不要”等制度规范,通常这些硬邦邦的规则极易引起被管理者(学生)的抵触心理。在惯常思维看来,院长应该是规范的制定者与执行者,自然高高在上,但茆院长能够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对话,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有效的沟通消除隔膜,增强认同,促使学校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其实,人人都需要尊重,渴求受重视,人人对管制打压都有一种天然的对抗,“人人身上都有与生俱来的学问、德行、虔信的种子”(夸美纽斯语),而优秀的教育只是以尊重消弭对抗,从而促成这些种子自然萌发。
二是以人为本,倡行民主。“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精辟地概括了教育的本质。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教育如何变革,人始终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如果不关注人的发展、人的需求,教育便失去了意义。茆院长在一个彰显公平、公开、公正的公众平台上为学生解难题、答疑问,始终关注着学生的需求,这恰是人文关怀、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自然也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是以社会化手段优化教育生态。学生到学校干什么?杜威说,学校即社会,学校教育的本质功能其实就是通过“社会化”活动体验,让孩子不断实现社会化,为将来融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实现学校生活的“社会化”改造,茆院长选择了“贴吧”这一“相关联系的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以社会化的手段达成校园生活“社会化”,可谓妙合天成。
四是以柔性管理推动制度形成。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是管理,丝丝入扣、水到渠成是智慧。茆院长“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许多学生有什么问题都不找学校相关部门了”,我想这对相关的职能部门也是一种触动。在大家看到“奇迹”所产生的效应后,茆院长再下达要求学校的老师注册贴吧账号的“命令”,不经意的“试水”便自然生成为有文化内蕴的制度。
五是开门办学的赤子情怀。“我们要学校生活长得敏捷圆满,就得要把他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太阳光底下可以滋长,黑暗里面免不掉微生物。所以我主张学校要给人看。做父母的、管学务的,以及纳教育税的人,都要看学校。要学校改良,做校长的、做教员的,都要欢迎人参观批评,以补自己之不足。学校在太阳光里必能生长,必能继续不断地生长。”陶行知先生在《我之学校观》中如是说。客观地讲,茆院长上贴吧就是校务公开,就是创造让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监督、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这需要一份“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办到阳光里”的赤子情怀。一旦从管理视阈来考察茆院长的所作所为,我们会发现“玩贴吧”背后的教育智慧,也能读懂一位稳得住劲、定得下心、心无旁骛专心做教育的职教管理者。
综上,建立信任是奠定管理創新的基石,凸显民主是管理创新的原则,社会化是管理创新的基本手段,重人性塑文化是管理创新的品质追求,以学生、家庭与社会的认同作为创新管理的评价标准,每一步都有管理,每一步都关乎教育。只不过这里的教育管理是隐蔽的,是柔性的,恰好也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论断:“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帕夫雷什中学》前言14页)
“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一个教育层次”,这是新形势下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精准定位。当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创新学校管理,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既是落细落实顶层设计的迫切使命,也是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蓝图已然绘就的大背景下,更需要职教人具备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就像茆院长那样。由此,“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也将成为常态。我想,这正是我们探讨这则案例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