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课时说课
2015-05-30闫丽红
闫丽红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五个方面的特征。其中区域性是初中地理课程最突出的特性。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我注重在课堂中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现将《日本》第一课时的说课设计展示给大家。
一、说课程标准
结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学生尝试利用日本地形图,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提高学生的读图、指图能力。
(2)学生根据日本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方式,学生概括日本的位置范围,找到主要岛屿,归纳地势、地形特点,简要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从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看待火山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二、说教材重难点
1.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多火山、地震的自然环境特征。
2. 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影响。
三、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一个人一旦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1)展示日本的地震视频资料,引出话题: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点明学习主题,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观看多组图片,从多角度认识日本,再次加深对日本的印象,为探索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设下铺垫。
(3)展示日本的国旗、国徽、国花、国歌等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合作探究,探索新知。教学中我设置了探究问题:
活动一: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归纳能力,因此这部分首先通过“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及地图,多角度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生上讲台展示自主学习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对其结论进行质疑和补充,教师进行及时的小结。通过展示交流环节,可以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活动二:日本的地势、地形特点。学生阅读地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日本的地势地形特点,选派代表汇报组内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再一次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三: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突出特点。
(1)读图识理:学生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以及上学期所学知识,说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2)畅所欲言:通过日本3.11地震与我国汶川地震的数据比较,学生畅谈日本应对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所采取的措施,从而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3. 总结归纳,设置悬念。教师简要归纳本节的主要内容并梳理本节的知识体系,同时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用悬而未解的问题设置悬念,这样既与课题遥相呼应,又预示了新知识,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最近发展区。
4. 巩固练习,展现风采。针对教学内容和重点和难点,设计巩固练习题,以此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今后尚需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主要有: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堂,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环节,即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虽然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做出了一定的评价,但是教师的评价语言略显苍白,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较少。而且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现不太明显,今后教师还要锤炼语言,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