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015-05-30江国华
江国华
阅读给予我们的不只是单纯记忆背诵知识,更是随之而来的思想与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也是一样,一本书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阅读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1.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的本体是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社会处处皆语文”,教育家陶行知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或把远离学生生活的情景迁移到课堂,把无声的文字与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化平淡为神奇,变黑白于多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把阅读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春风化雨中把作品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阅读兴趣,进而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2.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比如,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并让他们复述精彩片段。听到喝彩声,复述者会乐此不疲,会更加努力地阅读名著。而对于懒于阅读的学生,教师在课前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比如,让学生写出文章的内容、基础知识、精彩句段、名人名言等等,只要学生能在课堂上说出一条,教师就要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逐渐消除畏难情绪,这样就会督促学生变消极为主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3.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应精心设计,把每一节都导演成喜闻乐见的形式,给学生创造阅读环境。比如,可以把课文编成短剧,由学生分组表演;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推荐名家名篇;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演讲时间朗读自己的读书心得。只有教学方法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1. 通过阅读课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首先,要求学生理清段落层次,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在清晰把握作品整体脉络的前提下进行的。正确理解写作者的创造意图,言简意赅地概括文章的主旨,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又能以点带面,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开展。
其次,抓好预习。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因为阅读课文,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讲得过深、过细,主要是从段落的中心句、层次入手,择其要点点拨、引导。因此,学生如果没有事先预习,没有掌握文章脉络,领会课文大意,教师讲课时,就会感到茫然,所以阅读课文,认真抓好预习尤为重要。
第三,要指导学生精读,过读边评注。评注的优点集中在易于实现学生学会精读,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采取课本剧、演讲、辩论等形式,把学习语文的活动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综合实践训练中,让学生想说、会说、爱说,进而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形成阅读技巧,具备阅读能力,就必须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进行练习。
其次,以知识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训练。语文教学要想科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相关知识作指导,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有针对性的知识灌输,如范文的创作背景、思想深度的挖掘、阅读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编排,得出自己的阅读感悟,从而逐步获得阅读能力。
第三,范文教学要为提高阅读能力服务。传统语文教学被范文的综合性所束缚,每教一篇文章都是从形式到内容,字、词、句、篇面面俱到。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根据文章中某一句或某一段来断章取义,而是从给定的文学作品中收集信息,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进行知识与情感的整合,挖掘作品的深度与高度。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之后,对许多优秀作品能理解、欣赏更加独到、深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收获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