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2015-05-30苏翠敏

成才之路 2015年5期
关键词:相辅相成语文教学生活化

苏翠敏

摘 要:语文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文在反映生活的同时,又服务于现实生活。注重学生日常生活的“语文化”,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时时处处学语文、用语文,正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关键词: 语文教学;生活化;相辅相成

中图分类号:G710;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39-01

中学语文教学要想开展有效性教学,教师首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要努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愿意亲近的老师,同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是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语文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学语文进行有效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而如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语文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文在反映生活的同时,又服务于现实生活。注重学生日常生活的“语文化”,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时时处处学语文、用语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一、日常生活“语文化”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中外名著、书刊报纸、新闻广播、多媒体网络等等都充满了很多语文知识,都需要我们主动地从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将日常生活“语文化”,也就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由自主地学习、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商品的说明书、电视上出现的精彩广告、接打电话或者招待家里来的客人,处处体现了语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开学初,对于每一届的新生我都会特别强调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写生活随笔的小本子,随时记录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人、事、物,或是一时的有感而发,尽可能地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从有限的课堂空间拓展到广阔的生活天地。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家庭也可以看作是小社会,家庭生活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从中品尝了此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深深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可是,有很多学生认为每天在家庭中的生活十分平淡,每天与父母接触,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感到激动的事情发生。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就要采用多种手段,积极引导他们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实地用心去感受可以让他们感动的东西。例如,可以让学生干家务,或者让学生参加一些劳动,给父母送自己做的生日礼物,和父母一起去逛街、走亲戚、游景点等等。这些都能切身体会到家人浓浓的亲情,同时将亲身体验记录下来,积累写作素材。此外,也可以每天晚上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谈谈心,讲述一下一天发生的事情,向父母汇报一下学习情况,把成长的烦恼与困惑告诉家长,让家长和你一同分享成长的快乐,这样,学生感受到了亲情,为语文学习积淀了情感基础。

二、班级生活“语文化”

温暖的班集体是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生活搞得好,学生才能感到学习趣味无穷。班级生活“语文化”,即在搞班级活动的同时,运用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这是搞好班级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我在每周留出两节课的时间,要求同学们交流近几天的学习收获,或说个笑话,或朗诵课外诗歌,或讲故事,或把自己积累的好段落、好词句背给大家听。这些素材可以来源于书刊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络等,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的目标就是使每个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养成细心观察世界的良好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为写作积累更多素材,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础。这样一来,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在生活中养成爱听、爱想、爱说的习惯。还有每个月,我要求同桌的两个学生合出一期手抄报,内容、版式不限,并评出谁的手抄报办得更新颖,更有意义。这样就促使学生平时留心方方面面的知识,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无形之中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小小手抄报在学生的眼中就是记录他们不断成长的纪念册,也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思维能力,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正体现了时代的迫切需要。

此外,在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我也不放过让同学们学习语文的机会。例如,在文艺演出前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利用选举班干部的机会让学生自由演说,在学校运动会上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编写稿子等等,这些活动的“语文化”,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同时,又能培养综合能力。教师既是在搞班级建设,同时又加强了班级教育。

三、社会生活“语文化”

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它源自社会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社会生活,一切的语文知识都不能离开社会生活的这片土壤,否则就会失去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社会生活“语文化”的含义就是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由地学习语文、发挥语文方面的才干,用激扬的文字服务于社会,尽自己的一些力量。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增加他们的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学好语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要融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采访调查、组织参观等活动,让学生多关注一些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一些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在现实生活的广阔海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理解,增强他们对人生意义的领悟。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每册都设计两个实践活动,就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有一个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寻找错别字,其目的就是要求每个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经常教育他们即使是在出门旅游时,在大街上闲逛时,也要时时刻刻细心观察,将有错别字的广告招牌或有病句的广告语记录下来。这样,在净化规范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巩固了语文知识。其实,学生每天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是他们思考、评论的话题,都可以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

四、生活气息给语文课堂带来360度转变

语文课堂必须要与课外相链接,与生活相通,不能再如传统的语文课堂一样,手捧教材不敢放下,不敢去开拓新的语文课堂,那样的语文课堂只能给学生带来平淡寡味。在笔者从教的数年中,我一直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三分钟演讲”“三分钟介绍”等活动。这无形中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在各方面效果非常好。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游离于生活之外,语文教学在这正本清源的360度转变中,留给学生无尽的魅力。

综上所述,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参照,成为语文教学的源头和根本,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品味人生。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让我们的语文和生活获得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刘晓平.什么是语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10).

[2]凌龙华.何谓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2004(09).

[3]何强生.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姜海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J].学周刊,2011(29).

[5]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相辅相成语文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例谈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
实体法与程序法相辅相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